![]()
如果说谁最懂画大饼,我想贾跃亭当年喊出的“生态化反”可谓是开山鼻祖。如今随着“下周回国”的老贾跑到了大洋彼岸,硅谷人也把这活儿玩出了新高度:
OpenAI、英伟达,还有甲骨文,三家公司联手,上演了一出资本市场的无限套娃。
新闻标题的数字足够炸裂——英伟达要投OpenAI 1000亿美元!要一起搞10吉瓦(10,000,000,000 瓦)的AI数据中心!
这一串零看起来是够多的,换算成人脑能理解的概念,差不多相当于10座大型核电站的总功率。首个1GW项目据说计划明年上线,这开挂的建设速度仿佛AGI明天就要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东大的包工队开到了西大。
但如果你扒开细节看,就漏了馅儿了:
这1000亿美元不是英伟达掏出一袋子现金往OpenAI手里一丢,而是分阶段、分批次、按里程碑投。现在只是签了一个“最高上限”,一切都停留在饼上——请注意,投资的最低下限可没说是多少哟!
看看OpenAI的基本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2024年底年化营收约55亿美元,今年6月涨到100亿美元,7月底更是冲到120亿美元。听上去挺猛,但是不赚钱。
根据外媒测算的数据,OpenAI每个月的算力开销在6~8亿美元之间,收入刚长到百亿美元,支出也立刻追上来了,只怕钱还没捂热就被GPU烧完了。
这么看来,卖铲子的英伟达应该是大赢家了?2023—2025两年间,英伟达股价一路狂飙,市值从1万多亿美元冲到4.47万亿美元,直接干翻苹果、微软,成了全球第一。
只要市场相信OpenAI还会继续要显卡,英伟达股价就能继续飞。所以投资OpenAI就是投资英伟达自己,这钱绕了一圈还是进自己兜里,顺带手把市值继续往高了吹。
只是唱戏嘛,两个角色不够转起来,所以还得再拉一个来,就是搞云计算的甲骨文。
本来甲骨文应该是属于上一个时代的老掉牙公司,在云计算里存在感很弱,但自从搭上OpenAI + 微软Azure的多云合作后,它立刻被市场赋予了“AI云大单”的光环。
今年还没过完,甲骨文的股价已经涨了87%,硬是把“最传统的数据库厂”包装成了“AI 新贵”。
最刺激的要数9月11日当天,甲骨文暴涨30%,就是拜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的一张嘴:“5年内向甲骨文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这钱在哪呢?我估计应该还在英伟达的兜里,大家一起动动嘴皮子,钱就相当于到账了。
咱就说,这一出像不像乐视当年宣布要造车,结果一夜之间所有供应链公司股价齐刷刷上涨——把牛吹上天,大家一起来乘凉。
好嘛,三家公司手牵手,形成了一个漂亮的资本闭环:
OpenAI画AGI的饼 → 英伟达凭“订单预期”股价上涨 → 甲骨文搭顺风车炒“AI云” → 市场情绪被拉高,新的融资估值再回馈给OpenAI
![]()
飞轮这不就转起来了?左脚踩着右脚,嗖嗖嗖地就飞上天了。
但问题是,让股价上天的其实是风口,跟猪本身并没什么关系。风什么时候停,猪也不知道。
不过乐视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市值一度飙到1700亿人民币,股价最高179元,最后直接跌到0.18元退市。
别看我今天还在用着ChatGPT,但我隐隐地感觉到,下一次危机的导火索,或许就栓在OpenAI的脖子上。
(长远来看,Google的Gemini更有后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