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波
首发 | 芳华青年
【芳华青年】—— 聚焦时代脉搏,解码青年未来! 民生观察 | 财经透视 | 数字浪潮。以理性之思剖析社会万象,用青年视角对话时代议题,这里既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温度,也有商海浮沉的洞见锋芒。做您数字时代里「懂政策·明趋势·有态度」的成长伙伴!
从搜索引擎广告到全面拥抱AI,再到如今的昆仑芯片,百度用10年心血,趟出了一条新路。
很显然,百度从来都没放弃过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技术公司的生命力,不在于曾经的高度,而在于重新学习飞翔的勇气。
2025年9月,香港股市见证了一场久违的狂欢:百度股价单日暴涨15.72%,市值突破3700亿港元,创两年新高。
随后几日,涨势延续,美股价格站上124美元,总市值推升至426亿美元。这家曾被质疑“掉队”的老牌科技企业,似乎正以惊人的速度重返舞台中央。
短短二十天内,百度股价累计涨幅超 50%,让曾经 “百度已老” 的论调不攻自破。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写过,百度的“回归”,不是一场偶然的游戏,而是十年磨一剑的苦熬,更像是一场关于科技与实力的豪赌。
十多年过去,互联网的格局早已经翻天覆地,可是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度,才慢慢找回熟悉的感觉。
那个能打的百度,又回来了。
可是,百度市值暴涨的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这场市值狂欢的背后,藏着技术突破与资本操盘的双重密码。
最引人注目的信号来自 9 月 21 日 —— 百度昆仑芯刚拿下中国移动十亿级 AI 设备集采大单,在关键的 “类 CUDA 生态” 标段拔得头筹。
![]()
英伟达效应之下,国产AI芯片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寒武纪甚至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
背靠大厂的芯片公司,如阿里背景的平头哥、百度背景的昆仑芯,同样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而百度的“昆仑芯”,可谓十年磨一剑。
2021年,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开启独立融资,昆仑芯由此诞生。经过14年的发展和迭代,百度在芯片领域的布局,默默耕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公开资料显示,昆仑芯科技前身为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2021年4月完成独立融资,首轮估值约130亿元,在国内最早布局AI加速领域,深耕10余年。
目前百度还握着昆仑芯59.45%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
今年8月,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集采项目,将为其提供AI通用计算设备。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此前也表示,昆仑芯P800已在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家电网、中国钢研等央企,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一批互联网企业进行规模化部署。
昆仑芯拿下中国移动十亿订单,不仅是市场对于昆仑芯片的认可,也是对百度技术的认可。
对于百度来说,意义重大。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显然不是偶然的幸运,IDC 2024 年报告早已显示,百度芯片出货量在中国区仅次于英伟达和昇腾。
从 2017 年 “All in AI” 战略提出,到 2023 年第二代昆仑芯 P800 落地,百度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的跨越,如今近 3 万卡的昆仑芯集群已支撑起文心一言模型的迭代。
摩根士丹利更测算,若自研芯片占比提升至 50%,百度 AI 业务毛利率将暴涨 8-10 个百分点。
技术落地的底气在财报上清晰可见。
2025 年二季度,百度核心净利润 74 亿元同比增长 35%,更关键的是收入结构发生质变:在线营销收入占比首次跌破 50%,仅为 48.6%,而 100 亿元非广告收入同比激增 34%。智能云业务的强势增长背后,是百度搜索 “智能框” 的十年最大改版 —— 如今 64% 的移动搜索结果含 AI 生成内容,7.35 亿月活用户用脚投票认可了这场转型。
![]()
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捷报频传,萝卜快跑二季度全无人订单超 220 万单,同比翻倍还多,累计服务量突破 1400 万单,在 16 个国家的布局让商业化前景愈发清晰。
这一切变化中,7 月上任的新 CFO 何海建成为关键推手。
这位手握芝加哥大学 MBA 学位与 CFA 执照的财务专家,有着高盛、花旗等投行的资深履历,更曾带领金山云完成美港股上市,2024 年薪酬达 548.1 万元。
上任仅两个多月,他就主导发行 44 亿元优先票据,以 1.9% 的低利率为 AI 投入备足弹药。
没想到,兜兜转转,百度又重新回到了当年陆奇划定的赛2017年2月16日,陆奇在宣布将原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时,就已经清晰表达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决心。
2017年7月5日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陆奇正式提出了"All in AI"的战略口号。
只不过,后来,随着陆奇的离开,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着力点,逐渐的偏离。
如今,随着新 CFO 何海建的回归,这份当年的试卷,重新写上答案,对百度来说,无疑是轻车熟路。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脉资源撬动了资本市场的信心:高盛将目标价上调至 152 港元,瑞银断言非广告业务 2026 年占比将超 50%,花旗则看中其 2.8% 的股息率与防御性价值。
百度的蜕变早已埋下伏笔。今年 7 月起,济南、武汉等六城取消独家代理模式,改用服务商运营体系,经营 22 年的湖北总代应声清算。(关联阅读:百度一代理商破产,传统搜索引擎的路在何方?)
这场 “刮骨疗毒” 让广告业务占比四年间从 65% 跌至 48.6%,却为 AI 业务腾出了发展空间。
正如李彦宏所言:“我们在为长期增长构建坚实基础。” 这种清醒在互联网行业尤为可贵 —— 当不少企业追逐短期流量时,百度默默投入芯片、自动驾驶等重资产领域,如今终于迎来收获期。
不过资本市场仍留有期待。百度当前 12 倍的市盈率,不仅低于阿里、美团,更远不及微软的 30 倍以上。
华泰证券指出,百度集自研芯片、AI 基建与应用场景于一身的资产被显著低估。
而何海建的价值,恰是让这些低估的资产被市场看见 —— 他用专业的财务语言,将技术突破翻译成投资者能看懂的价值逻辑。
“真正的巨头从不困于过往,而是在坚守中求变。” 百度的市值反弹,本质是技术投入与资本运作的同频共振。
何海建的到来是 “锦上添花”,但根基在于百度八年 AI 战略的持续深耕,在于李彦宏正视 “起大早、赶晚集” 批评的清醒。
当昆仑芯插进运营商的服务器,当无人车穿梭在全球街头,当搜索框长出 AI 的翅膀,这个曾经的互联网 “老大哥”,正在用行动证明:所谓逆袭,不过是把每一步深耕,都变成了未来的伏笔。
回首百度历程,这场逆袭更像一场悲壮自救。
曾与阿里、腾讯并称“BAT”的它,市值一度不及泡泡玛特一半。(关联阅读:AI科技不如卖盲盒,百度市值不到泡泡玛特1/2)
李彦宏内部反思直言:“因为我们不聚焦”。如今,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押注AI技术、重构商业模式,百度似乎找到了新航向。只是,和老牌互联网相比,百度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说明其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也是巨大的。
故事的尽头,从来不是市值数字,而是企业能否在时代浪潮中找回初心。
百度的起伏印证了:真正的转型不是追逐风口,而是回归核心价值。当技术沉淀遇见资本智慧,当破釜沉舟的勇气遇上全球化的视野,老牌巨头也能在AI时代焕发新生。
或许,这才是中国科技企业最动人的叙事——不畏跌倒,只为再一次飞翔。
很显然,百度从来都没放弃过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做回那个中文互联网“BTA”里最闪耀的“B”。
作者:互联网资深运营海波,百度运营师,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训练师,长期提供广告推广策划、网站建设、广告软文、文案、AI咨询、公司自媒体内刊等的代写作以及互联网运营、推广相关代运营。公众号:芳华青年。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做分享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AI引导未来,有关AI ,有关DeepSeek,有关写作等,有兴趣探讨的朋友欢迎加我私人微信学习交流:feihongya1(添加请备注说明)生长时光:折叠晨昏的纸页,长出理性的藤蔓。一本关于我与世界的生长手记,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