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韩文来宛如一颗璀璨的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闪耀着光芒。他于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深造,在天津美术学院辛勤耕耘,用六十余载的笔墨岁月,在宣纸上构筑起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写意天地。
韩文来的艺术成就斐然,作品多次在美国、日本及国内多地展出。1988年,其在天津、深圳举办的展览影响颇大。1989年,他应费城市政府之邀赴美讲学。
韩文来是改革开放后天津美术学院最早赴美讲学的专家之一,在美国多所高校传授中国书画艺术,获得“美中文化使者”称号。他的书画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代表作入选20余部画集。
韩文来的艺术之路始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黄金时代。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他汲取李苦禅的雄浑豪放、郭味蕖的清新典雅、叶浅予的生动传神,学习八大山人的简练与任伯年的鲜活、徐渭的狂放与齐白石的童趣,深刻领悟“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理念,在众多大家的风格间寻得平衡。
韩文来花鸟作品最引人之处是“生气远出”。其笔下之荷花,墨叶似经风雨,嫩蕊仿若带露,绝不是简单物象的再现。这种生命感源于他坚持半个世纪的写生传统。他认为,写生不是描摹形状,而是与自然对话,这使其作品既保持了大写意的精神高度,又充盈着生活气息。在笔墨语言上,韩文来实现了书画的完美融合。他融合石鼓文的浑厚、汉简的率意、草书的灵动,创造出独特的笔墨形态。其用笔如屋漏痕般凝重自然,用墨似兼五彩般层次丰富,尤擅长在枯润浓淡的对比中营造空间意境。其作品《秋塘清趣》意趣盎然,三笔两笔的荷茎与泼墨的荷叶形成戏剧性的对比,留白处似有无尽的秋水在荡漾,任观者想象,堪称现代写意画的留白典范。作品意境深远,宛如一曲优美的乐章,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韩文来在天津美术学院坚持“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教学理念,反对程式化地摹古,倡导“带着传统的眼睛看自然,带着自然的感悟画传统”,以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画理启发学生,又用西方构成原理分析八大山人的构图,培养了众多兼具传统功底与现代意识的艺术人才。
韩文来的艺术成就印证了创新必须扎根传统的道理。他的作品简淡中见深厚、平和中显峥嵘,正如苏轼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有人评价他的大写意,曰:“大在气象,写在性情,意在境界。”这种境界源于他对“书画同源”的深刻理解以及将艺术视为生命的态度。
韩文来的大写意花鸟画突出一个“奇”字。首先是构图之奇。他常常将画的主体溢于画外,追求画外求画的境界。其次是造型之奇。他画的水禽孤傲、威猛,充满“奇”势。最后是用墨之奇。他的作品墨色淋漓、浑然一体,不讲章法却处处体现出章法。他描绘的是花鸟,流露的是生机,映照的是雅致。他花鸟画的每一笔都倾诉着自然的密语,绽放着生命的绚烂。韩文来在花鸟画的世界里诗意般地呈现出草木精神,执着地追寻着永恒之美。他抓住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即“以有限笔墨,写无限精神”。
![]()
韩文来笔墨精湛且注重情感表达,坚信“一切画笔皆为情笔,一切立意皆为情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品有传统文人画之功力,而无笔墨程式之滞碍。他重视临摹,认为临摹是学习前人理法以及作品创新的必经之路,同时强调临摹的同时不能停止写生,要体悟生活之美与艺术表现的关系。他推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中感悟“画情即我情,画性即我性”之境界。韩文来的绘画艺术尊重中国传统,尊重笔墨和人文精神。他认为,学艺要博,应吸取众家之长,不可拘泥于某一家,即中国画的学习要熔古铸今、兼容并蓄。他常说:“学习的同时不能忘记自我,更不可丢弃中国艺术之魂。”他注重生活中的感悟,善于捕捉生活里感人的意象。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韩文来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人格、正品行、善作为,花鸟画艺术的深层内涵亦是如此。“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曲得其情”而物我相谐。修身明志的精神追求以及高尚优雅的人格塑造,既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承载,又是我们需要坚守和弘扬的核心价值观。
韩文来坚信“画品如人品”,将平静、坦诚之个人气质融入画中,求平凡、追雅致,作品平中见奇、雅中得趣。他勤奋而执着于艺术创作、理论总结和教学实践,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附图为韩文来作品)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