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
2. 在一场国际军事交流座谈会上,一位英国媒体代表提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问题:“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付出了超过19万名志愿军战士的生命,这一数字约为美军阵亡人数的四倍之多,为何还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其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质疑与轻蔑。
3. 面对这番带有挑衅意味的提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并未急于反驳,而是以冷静而有力的语言作出回应,短短数语便让对方无言以对,现场气氛也为之一肃。
4. 那么,金一南究竟如何作答?西方社会为何长期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胜利持怀疑态度?这场跨越国界的对话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历史认知差异?
![]()
5. 战争胜负的标准,真的可以简化为伤亡人数的对比吗?
6. 提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每一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会心生敬意与悲痛。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战后统计数据,在抗美援朝期间,共有约19万余名志愿军官兵献出生命。美方则公开其在朝鲜战场上的死亡人数为五万出头。
![]()
7. 单从这两个数字并列比较,似乎能支持某些人“中方损失更大,何谈胜利”的观点。但金一南将军当场指出:“若仅凭阵亡人数来判定战争输赢,那完全是误解了战争的本质。”
8. 他进一步阐明:当时中国所面对的,并非只是美国一个国家,而是由美国主导、包含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在内的十七国组成的“联合国军”。这些盟国虽参战规模不及美军主力,但合计投入兵力庞大,构成不可忽视的联合军事力量。
![]()
9. 历史记录显示,除美军外,其余仆从国部队总伤亡人数接近17万人,而韩国军队自身的伤亡更是高达约130万人。这意味着,中方实际对抗的是总计超过150万人的敌方作战集团。
10. 因此,将中方19万牺牲与美军5万死亡直接划等号,属于严重的信息片面化处理,忽略了整体战场格局与对手实力的真实构成。
![]()
11.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方面在统计伤亡数据时存在明显的模糊操作。例如,大量在战斗中失踪、极大概率已阵亡或被俘致死的士兵,常被归类为“失踪人员”,从而不计入正式阵亡名单之中。
12. 相比之下,中国的伤亡统计体系更为全面严谨,不仅涵盖前线战斗牺牲者,还包括因伤病去世、后勤支援过程中遇难的民工以及非战斗减员等各类情况,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
13. 正因如此,单纯用“19万 vs 5万”这样的数字对比去评判战争结果,既缺乏科学依据,也违背基本的历史逻辑。
14. 真正决定战争成败的,从来不是谁死得多,而是谁实现了战略意图。
![]()
15. 用双脚踏过鸭绿江,中国的目的就已经开始实现
16. 金一南在回应中强调:“这笔账,不能这么算!”他明确表示,衡量一场战争是否获胜,核心标准在于参战方的战略目标是否达成。从这个角度看,抗美援朝无疑是中国取得的重大战略胜利。
![]()
17. 回顾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当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多次出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等地时,整个东北工业基地已处于直接威胁之下。
18. 若放任美军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中国将陷入三面受敌的地缘困境——北部紧邻强敌,东部海上封锁加剧,西部潜在压力上升,整个国家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压缩。
![]()
19. 在此危急关头,中央决策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定。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与未来发展的政治抉择。
20. 志愿军出征的目标并非彻底消灭美军或将美军赶下海,而是要通过强有力的反击,迫使侵略势力停止北进,守住鸭绿江防线,打破美国试图建立亲美政权、围堵新中国的图谋。
![]()
21. 事实证明,这一目标完全实现。从第一次战役打响,到第二次战役扭转战局,再到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志愿军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术灵活性,将原本高歌猛进的“联合国军”一步步击退。
22. 曾经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麦克阿瑟最终黯然下台,美军也不得不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接受恢复战前边界的结果。
![]()
《长津湖》剧照
23. 尽管地理上的分界线未发生根本变动,但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终于认识到:一个曾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东方古国,已经拥有了捍卫主权的决心与能力。
24. 当第一支志愿军队伍跨过冰封的鸭绿江,踏上异国土地之时,他们背负的不仅是枪炮,更是亿万人民的安全希望。而当他们成功遏制住敌军推进势头的那一刻,中国就已经赢得了这场战争的精神胜利。
![]()
25. 铁血铸就的战士精神
26. 判断一场战争的价值,除了战略成果之外,还必须考量参战军队的战斗意志与精神风貌。而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表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
27. 若仍有人质疑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妨重温长津湖战役中震撼世界的“冰雕连”事迹。1950年冬,朝鲜北部遭遇百年罕见的极寒天气,气温低至零下四十摄氏度以上。
28. 为阻击美军陆战一师南撤,志愿军第27军某部129名官兵奉命潜伏于雪原高地,执行伏击任务。由于补给中断,他们缺乏御寒衣物、食品和药品,在极端条件下坚持数昼夜。
![]()
29. 最终,整支队伍全员牺牲,却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有的手指扣在扳机上,有的目光凝视前方山谷,有的身体蜷缩但仍紧握冲锋枪,仿佛随时准备跃起冲锋。
30. 战后清理战场时,美军巡逻队发现这支“冰冻的军队”,无不震惊动容。据记载,美军指挥官见到此景后久久伫立,脱帽致敬,并低声感叹:“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
31. “冰雕连”并非孤例,它是千千万万志愿军英雄形象的高度浓缩。无论是上甘岭坑道内的坚守,还是松骨峰上的肉搏拼杀,都展现出一种超越生理极限的顽强斗志。
32. 而与此同时,美军内部存在不成文规定:当部队伤亡率达到一定比例(如三分之一),指挥官可申请撤退甚至允许士兵投降,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反映了不同的战争伦理与心理承受底线。
33. 正是这种精神层面的巨大反差,决定了朝鲜战场上双方虽装备悬殊,但中方始终掌握着意志优势。胜利最终属于那些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人。
34. 很多人只看到战争带来的巨大代价,却忽视了它为中国争取到的长远利益。正如金一南所言: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35. 这场战争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屡遭外敌入侵的命运,迎来了长达七十余年的相对和平发展期。周边安全环境显著改善,外部势力再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武。
36. 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为日后国家工业化建设、外交独立自主以及全球影响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关键转折点。
37. 胜利从来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堆砌,而是深植于民族尊严、战略远见与历史意义之中的综合体现。“忘记为何而战,就永远不会理解何为真正的胜利。”
38. 抗美援朝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用鲜血诠释了什么是国家意志,什么是民族脊梁。它的胜利,体现在敌人的退却、国际格局的重塑,以及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全面回归。
39. 如今我们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每一寸安宁的土地背后,都镌刻着无数先烈无声的守护。铭记“冰雕连”的故事,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后人懂得:和平需要实力捍卫,尊严需要用勇气赢得。
40. 文章信源:东南军情---2025.09.11:《英国记者问金一南:“朝鲜战争中你们中国的死亡19余万人,足足是美国的5倍,怎么好意思说赢了美国?”被金一南将军狠狠地上了一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