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HR+/HER2−早期乳腺癌正迈入慢病化管理新阶段,OFS作为核心治疗策略,通过提升治疗依从性和连续性,为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关键保障。
HR+/HER2-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约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60%-70%[1]。其中初诊早期患者占比高达95.2%,复发转移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中国患者的中位诊断年龄与西方国家更为年轻,约60%在确诊时处于绝经前阶段[2,3]。因此,患者不仅追求长期无病生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期待,以实现治愈。为应对这一需求,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不断演进,逐渐呈现出慢病化管理的趋势。治疗策略已从传统的内分泌治疗,迈向更加精准的、联合靶向药物的强化治疗方案。在这一进程中,卵巢功能抑制(OFS)药物如戈舍瑞林在降低绝经前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3月长效剂型的问世也进一步优化了治疗便利性和患者体验,为助力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达到“高质量长生存”的双重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值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召开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艳霞教授,围绕“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慢病化管理与OFS长效剂型在依从性和治疗持续性中的作用”展开分享,以期为更多医疗同道提供宝贵学术经验。
近年来,HR+/HER2−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不断演进,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显著提高,逐渐呈现慢病化管理趋势。能否请您结合当前临床进展,谈谈对该趋势的看法?
赵艳霞教授
近年来 ,HR+/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和创新药物的广泛应用。治疗模式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手术治疗,发展为集手术、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和CDK4/6抑制剂等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与此同时,随着治疗策略的日趋精细化,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分子分型和个人情况,我们能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一治疗模式的进步显著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4]。
更重要的是,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HR+/HER2−早期乳腺癌诊疗正逐步迈入慢性病管理阶段。这意味着医疗重点已不再局限于短期疾病控制,更需要重视患者的长期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和用药依从性。这一转变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期随访管理体系,同时也对患者的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辅助治疗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目前内分泌治疗的优化策略主要聚焦于延长治疗时间及由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的转变。对于绝经前患者,OFS是核心方案。您认为在这一框架下,OFS策略优化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赵艳霞教授
在 HR+/HER2-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优化着眼于全局性的治疗理念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治疗时长的延伸:内分泌治疗时间从初始治疗2-5年,对于中高复发风险患者可延长至10年;
治疗模式的升级:从单药治疗转向联合治疗,尤其是与CDK4/6抑制剂的联合,旨在通过强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绝经前患者,OFS作为核心治疗方案,近年来在循证支持和临床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SOFT/TEXT研究的12年随访结果显示,OFS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无病生存率较单用他莫昔芬(TAM)提高4.6%[5];STO-5研究20年超长随访结果也证实OFS联合TAM治疗可显著延长高危人群的远处无复发间期(DRFI)[6];而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ASTRRA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OFS联合治疗组的10年DFS率为83.7%,较TAM单药组(75.9%)带来7.8%的绝对获益(HR=0.68; 95% CI, 0.53-0.87; P=0.002),特别对于40-45岁的高风险人群,治疗获益更为显著,10年BCFI率达到82.9%(HR=0.45;95%CI 0.23-0.87;P=0.017)[7]。此外,OFS联合治疗策略仍在不断优化与拓展。monarchE及NATALEE研究探索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OFS在高危或具复发风险的早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8,9],将为OFS联合治疗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提供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于获益人群和应用时长,2024版《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明确指出GnRHa应用至少5年,中高危患者若5年治疗结束后仍未绝经且耐受良好,可考虑继续延长2–5年的OFS联合内分泌治疗[10]。
综上所述,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正通过延长疗程、强化联合治疗实现全局策略优化,同时依托循证医学证据推动OFS治疗的精准个体化应用。
随着绝经前早期乳腺癌OFS治疗策略的优化,HR+/HER2-患者逐渐进入慢病化管理阶段,往往需要坚持多年内分泌及OFS治疗。结合您的临床经验,您认为在这样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目前存在哪些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在您看来,长效GnRHa在提升OFS治疗依从性和优化随访管理方面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赵艳霞教授
在我们临床实践中,长期疾病管理过程中确实面临着多个方面的挑战和未满足的需求。首先是治疗依从性问题,长达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是巨大挑战。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因频繁的就医注射、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以及经济负担等各种原因中断或终止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其次是生活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长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生育需求、家庭角色和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最后是随访管理的挑战,长期规范的随访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患者按时复查、及时反馈用药情况,临床工作中仍存在困难。
在这些方面,长效GnRHa制剂展现出潜在优势:
减少注射次数,改善患者体验,提升治疗依从性;
长效制剂的给药间隔与《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11]中建议的常规随访周期(3-6个月)高度契合,便于患者同步完成治疗与随访检查,提高随访依从性;
从成本差异看,与1月剂型相比,3月剂型GnRHa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花费等直接非医疗成本和劳动力损失造成的间接成本[7]。
在长期管理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长效GnRHa尤其是戈舍瑞林3月剂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大型真实世界研究已证实其在疗效上不劣于1月剂型,同时在依从性和便利性方面更具优势。结合您的实际治疗体会,您如何评价这一长效剂型在OFS长期治疗慢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赵艳霞教授
首先从疗效和安全性来看,戈舍瑞林具有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1月剂型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更重要的是,大型真实世界EZREAL研究证实,3月剂型在抑制雌二醇水平方面与1月剂型相当,达到了非劣效性终点,安全性特征也保持一致[12],这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在依从性和便利性方面,3月剂型的优势更加明显。将注射频率从每月一次减少到每三月一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给药间隔与乳腺癌患者常规的3-6个月随访周期高度匹配,便于实施药物治疗、随访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的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规范性和连续性。
从患者体验角度来看,长效剂型显著减少了频繁就医带来的各种不便,缓解了频繁注射带来的局部反应和疼痛不适,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此外,3月长效剂型还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尤其适合需长期治疗的患者。总体而言,戈舍瑞林3月剂型为乳腺癌的慢病化管理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治疗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可行、更便捷的全程管理方案。
专家简介
赵艳霞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支部书记、乳腺肿瘤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乳腺肿瘤转化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Harbeck N, et al. Breast cancer. Nat Rev Dis Primers. 2019;5(1):66.
[2]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等. HR+/HER-2-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5,47(07):599-616.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胡夕春,等.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4,34(3):316-334.
[4]Zeng H, et al. Cancer survival statistics in China 2019-2021: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3):203-213. Published 2024 Jun 22.
[5]Pagani O, et al. Adjuvant Exemestane With Ovarian Sup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Long-Term Follow-Up of the Combined TEXT and SOFT Trials. J Clin Oncol. 2023;41(7):1376-1382.
[6]Annelie J, et al. Twenty-Year Benefit From Adjuvant Goserelin and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a 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Clin Oncol. 2022;40(35):4071-4082.
[7]Bae SJ, et al. Updated survival outcomes and predictors of benefit from 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ASTRRA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ASCO.506.
[8]Rastogi P, et al. Adjuvant Abema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High-Risk Early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a Preplanned monarchE Overall Survival Interim Analysis, Including 5-Year Efficacy Outcomes. J Clin Oncol. 2024;42(9):987-993.
[9]Slamon D, et al.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Early Breast Cancer[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390(12): 1080-1091.
[10]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等.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316-334.
[11]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2,44(01):1-28.
[12]Wang Y, et al.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goserelin 10.8-mg compared to goserelin 3.6-mg in premenopausal and perimenopausal Chinese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a cohort study. J Natl Cancer Cent. 2025;5(4):392-401.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