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欧美慌了,俄罗斯越打越有钱!!!

0
分享至

先讲个地狱级别的大实话:“俄罗斯越打越有钱了。”

连老美都慌了,特朗普是拼命劝和,生怕乌克兰把美国一起拖下水。

别急,先别笑,咱们一条一条拆,看看到底是谁在“发财”,又是谁在“付账”。

要是有人把这句话当真,那恐怕是把 “有钱” 的定义搞反了 —— 它不是装在老百姓钱包里的实在票子,而是印在通胀报表上的虚胖数字。数字越往上跳,普通人手里的钱就越不值钱。

老话说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这 “万两黄金” 从来落不到后方百姓手里,响在前线的炮火,烧的是军工企业的订单,瘪的却是千万家庭的菜篮子。三年多的战争打下来,消耗的哪里是军火库里的炮弹?分明是俄罗斯人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购买力。



咱们不妨算笔直观的账:2021年战前,俄罗斯普通家庭每月花在食品上的钱大概是 1.2 万卢布,当时 100卢布还能买 3 斤多土豆、2 升牛奶;到了 2024 年初,同样的食品支出已经涨到 2.1万卢布,100 卢布只能买 2 斤土豆,牛奶更是贵得要精打细算。

这还只是吃的方面,像取暖费、电费这类刚需支出,2023 年冬天比战前涨了近 60%,不少老人为了省电费,冬天只能裹着厚棉袄在家待着。你说这是 “越打越有钱”?倒不如说是 “越打钱越毛”。

战争花钱的 “信用卡”,谁来还款?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了账本上 ——1.4 亿俄罗斯老百姓。

先说说战争本身的开销,那就是个天文数字。根据俄罗斯财政部 2024 年公布的预算草案,仅 “国防与国家安全” 支出就高达19.5万亿卢布,占全年预算的36%,这还不算那些没公开的 “特殊支出”。要知道,2021 年战前,俄罗斯全年军费才 6.5万亿卢布,现在一年的军费顶过去三年。这些钱用来干什么了?一枚 “口径” 巡航导弹造价约 5000 万卢布,一架苏 - 35 战斗机成本超过 30 亿卢布,前线每天的弹药消耗、士兵津贴、装备维修,随便一项都是 “烧钱如流水”。

再加上西方制裁的加码,等于又烧了一个天文数字。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是经济支柱,可制裁后,欧洲买俄石油的量少了一半,为了卖出去,俄罗斯不得不给印度、中国等买家打折,每桶石油比国际油价低10-15美元。2023 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虽然没跌太多,但收入却少了近300亿美元。更要命的是,制裁让俄罗斯买不到急需的工业产品,比如芯片、机床、汽车零部件,这些东西要么买不到,要么得通过第三方渠道 “高价代购”,成本翻了好几倍。

国家不会自己生钱,只能 “搬钱”。国库搬空了,就开印钞机;印出来的钱太多,物价就涨。最后所有的窟窿,都会变成超市货架上的价签、加油站的油价、菜市场的菜价,一点点摊到每个人头上。就像 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糖价涨了 40%,面粉涨了 25%,连最普通的方便面都从 25 卢布一包涨到了 40 卢布,老百姓的钱包明明没缩水,可就是买不到以前那么多东西了。

通胀不是 “会不会来”,而是 “何时爆炸”。历史上早就有过太多教训,二战后的国民党政府、一战后的德国、现在依赖欧美补贴的乌克兰,都在重复同一套剧本:战争费用先挂在 “国家账本” 上,看似当下没事,可几年后通胀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大名鼎鼎的金圆券,一麻袋钱买不到一个鸡蛋。一战结束,德国通货膨胀。50万马克买一个面包是初期,后期几十亿马克才能买一个面包。一战以后,英法也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都是在支付打仗的钱。

俄罗斯现在经历的,顶多算是 “前菜”,还没到最难受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前线用的很多坦克、大炮是苏联时期的存货,这些 “老古董” 不用花钱买,只是算点 “折旧”,暂时没让军费压力完全暴露。比如 T-72 坦克,苏联时期造了上万辆,现在翻新一下就能送往前线,成本比新造一辆低多了,可这些存货总有用完的一天,等哪天不得不大量造新装备,开销还得翻番。



其次,俄罗斯政府用外汇管制和行政限价,暂时把涨价的手捆住了。政府规定,企业不能随便涨物价,尤其是食品、药品这类刚需品,还限制老百姓换外汇,每人每年只能换 1 万美元,而且汇率被人为压低。表面看物价没涨太多,可实际上很多商品开始 “隐性涨价”—— 比如面包从 100 克变成 80 克,牛奶从 1 升变成 900 毫升,商家不敢明着涨价,就偷偷减分量。

还有能源高价兜底,让账单看起来 “收支平衡”。2022 年、2023 年国际油价高位运行,虽然俄罗斯卖油打折,但多少还能赚点钱,靠着能源收入撑着财政。可 2024 年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再加上美国、巴西等国增加石油产量,俄罗斯的能源收入越来越少,这个 “兜底的垫子” 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手铐总会松,存货总会光。等苏联时期的武器造完了,能源收入撑不起财政了,外汇储备越耗越少了,政府再也捆不住物价的时候,真正的通胀才会撕掉封条。到那时候,咱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10 卢布买一个包子的 “旧时代影像” 重新出现,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俄罗斯人的主食 —— 列巴。要知道,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就经历过一次通胀,当时面包价格半年涨了 50%,不少家庭只能靠政府发放的食品券过日子,现在的情况,比当时还要危险。

有人说:“缺钱?印啊!” 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藏着的是对老百姓存款的 “明抢”。

要是真印 50 万亿卢布,确实能眨眼间填了财政窟窿,可货币不是魔法,它只是国家给老百姓打的一张 “欠条”。你存折里的 50 万卢布,今天能在莫斯科郊区买一套 40 平米的小公寓,明天可能就只能买一个面包。不是面包突然变值钱了,而是这张 “欠条” 被稀释了,印的钱越多,欠条就越不值钱。

2023 年,俄罗斯央行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 18%,远超战前 5%-7% 的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可商品没怎么增加,物价自然要涨。有个莫斯科的普通上班族说,2021年他月薪 6 万卢布,能轻松养活全家,还能攒点钱旅游;2024 年他月薪涨到了 7.5 万卢布,可现在买完菜、交完房租,月底几乎剩不下钱,更别说旅游了。“工资涨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物价涨的速度,感觉钱像水一样流走了。”

前线多发射一枚炮弹,后方就多一张被剪碎的存折。一枚152毫米榴弹炮炮弹造价约 6 万卢布,相当于俄罗斯普通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这些钱从哪里来?要么是政府征税,要么是印钱。征税征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少了;印钱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贬值了。不管哪种方式,最后吃亏的都是普通百姓。就像 2024 年俄罗斯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物价涨得更快,实际上老百姓交的税反而更多了 —— 以前挣 5 万卢布不用交税,现在挣 7 万卢布才免税,可 7 万卢布的购买力,还不如以前的 5 万卢布。



有人说俄罗斯有资源,石油、天然气、木材、化肥有的是,卖资源就能赚钱,怎么会缺钱?可事实是,卖资源赚的钱,根本填不上战争的窟窿,反而把账单 “快递” 给了全球买家,最后还是俄罗斯百姓扛下了所有。

俄罗斯的资源出口确实厉害,2023 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总出口额的 60% 以上。可制裁下,资源出口早就不是 “一本万利” 了。为了把石油卖出去,俄罗斯给印度、中国的买家打折扣,比如卖给印度的乌拉尔原油,每桶比国际油价低 12 美元左右。202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约 1.05 亿吨,要是不打折,能多赚120多亿美元。天然气也一样,以前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高,现在主要卖给亚洲,不仅运输成本高,价格还低了不少,2023 年天然气出口收入比 2021 年少了近 200 亿美元。

更麻烦的是,卖资源赚来的外汇,还要用来买急需的进口商品,可制裁让这些商品的价格暴涨。比如俄罗斯需要的芯片,以前从美国、韩国买,一片普通的汽车芯片只要 10 美元,现在只能从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第三方渠道买,一片要 30-50 美元,溢价 300%-400%。还有机床,用来造武器、汽车的精密机床,以前从德国买,一台 100 万欧元,现在买不到新的,只能买二手的,还要付高额的 “中介费”,一台二手机床居然要 150 万欧元。

这些溢价部分谁来付?进口商把成本加进商品里,批发商再摊给超市,超市最后把涨价贴在新价签上。看起来是全球买家一起扛,实际上是俄罗斯百姓扛双份:出口资源时打折,少赚的钱相当于百姓间接 “少拿了收入”;进口商品时涨价,百姓又要多掏钱买东西。资源根本不是 “免单券”,只是把战争账单换成了 “分期付款” 的形式,让老百姓一点点还而已。

网络上总有一种口嗨句式:“打某某,我捐一个月工资!” 可要是真算算账,就知道这种话有多不切实际 —— 一个月工资,连一枚炮弹的零头都买不起。到时,要你捐的可不是一个月、几个月工资,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资。

先看看俄罗斯的工资水平,2024 年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工资中位数是 4.2 万卢布,差不多相当于 3500 元人民币。这个工资水平在俄罗斯是什么概念?在莫斯科,租一个 10 平米的单间每月就要 2 万卢布,再加上吃饭、交通,一个月 4.2 万卢布刚够糊口,根本攒不下钱。要是在中小城市,工资更低,很多人的月薪只有 2.5-3 万卢布,连基本生活都有点紧张。

再看看战争需要的开销,一枚 152 毫米榴弹炮炮弹造价约 6 万卢布,一枚 “伊斯坎德尔” 导弹造价超过 2000 万卢布,一架无人机也要好几万卢布。按 4.2 万卢布的月薪算,一个月工资只够买 0.7 枚 152 毫米炮弹,连一整枚都买不起。要是真按 “一户三口至少摊一枚炮弹” 算,全家得掏 15 万卢布,这相当于普通家庭三个多月的总收入,而且还是不吃不喝的情况下。

可现实是,俄罗斯有 1.2 亿人拿不出 5 万卢布现金。根据俄罗斯央行 2024 年的调查,超过 60% 的俄罗斯家庭没有储蓄,遇到突发情况连 5 万卢布(约 4000 元人民币)都拿不出来。拿不出钱怎么办?政府只能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扣”—— 面包涨价 20% 不够,就涨 50%;地铁票价涨 50% 不够,就涨 100%;暖气费涨 100% 不够,就涨 200%。直到把老百姓的 “捐不起” 变成 “买不起”,这张战争账单才算勉强结清。

就像 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鸡蛋价格涨了 60%,很多家庭开始控制吃鸡蛋的次数,从以前每天一个,变成两三天一个;卫生纸价格涨了 35%,超市里经常能看到老百姓囤卫生纸的场景。有位莫斯科的大妈接受采访时说:“以前逛超市不用看价格,现在每样东西都要算半天,就怕买多了月底没钱交房租。” 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哪有什么 “越打越有钱”,只有 “越打越难活”。

当大多数人破产,国家会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经济不是单机游戏,不能按个按钮就 “加钱”,它是 1.4 亿人的流水账,每个人的消费、收入、储蓄,都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紧紧绑在一起。

一个人买不起东西,就会减少消费;十个人减少消费,商家的生意就会变差;一百个商家生意变差,就会裁员;一千个人失业,就会更没钱消费 —— 这是一个死循环。咱们可以一步步看这个循环怎么闭环:

首先,老百姓买不起东西,消费就会下降。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8%,服装、家电、汽车这些非刚需商品的销量跌得更厉害,汽车销量下降了 15%,家电销量下降了 20%。老百姓不买东西,商场、4S 店的生意就不好做,只能裁员或者关门。

然后,裁员导致失业增加。2024 年 6 月,俄罗斯的失业率已经涨到了 6.2%,比战前高了 1.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超过 400 万人没工作。失业的人没收入,只能靠政府的失业补贴过活,可政府的补贴本来就少,一个月只有 1.2 万卢布,根本不够生活,只能进一步减少消费。

接着,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了 12%,增值税下降了 9%,税收少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为了维持开支,政府只能要么多征税,要么多印钱。多征税会让企业和老百姓更穷,多印钱会让通胀更严重。

最后,补贴爆雷,只能再印钱、再通胀。政府要给失业者发补贴,要给军工企业拨款,要维持社会福利,这些都需要钱。税收不够,就只能印钱,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央行又印了 5 万亿卢布,这又会让物价涨得更快,老百姓的日子更难。

这个死循环一旦闭环,社会就会调到 “Hardcore”(硬核)模式,以前只在历史书里看到的 “配给制” 可能会重新出现 —— 面包要凭票买,肉要凭票领,布要凭票换,汽油也要限量供应。其实 2024 年已经有苗头了,俄罗斯有些地区开始对白糖、面粉实行 “限购”,每人每次只能买 2 公斤,这就是配给制的雏形。历史从来不会真的过去,它只是换个马甲,就能杀个回马枪。

账赖不掉,只是迟到。战争的经济账,从来没有 “豁免” 二字,只有 “延期付款”。前线每响一声炮,后方就欠一笔钱;前线每多一名士兵,老百姓就多一份负担。这笔账或早或晚,都会通过货架上的价签、工资条上的数字、存折里的余额告诉你答案。它们不会讲政治,不会讲立场,只会讲最实在的数字:数字小了,是钱包瘦了;数字大了,是通胀来了。

2024 年 7 月,俄罗斯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 12.5%,这已经是连续 6 个月超过 10%,远超俄罗斯央行 4% 的通胀目标。普通百姓的感受更直观:以前 1 万卢布能买一推车菜,现在只能买半推车;以前加满一箱油要 3000 卢布,现在要 5000 卢布;以前给孩子买件羽绒服 5000 卢布,现在要 8000 卢布。这些数字的变化,就是战争账单最真实的体现。

所以,下次再听到 “俄罗斯越打越有钱” 这种话,不妨问问自己:你愿意为那枚看不见的炮弹,预付多少明天的早餐?是愿意让孩子少吃一个鸡蛋,还是愿意自己少买一件衣服?是愿意冬天少开点暖气,还是愿意月底交不起房租?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普通百姓对战争账单最无奈的回应。

战争从来不是 “赚钱的生意”,而是 “烧钱的无底洞”。那些说 “越打越有钱” 的人,要么是没看到老百姓干瘪的钱包,要么是故意忽略了藏在价签背后的苦难。账总是要还的,区别只是早还还是晚还,自己还还是别人还。可对于俄罗斯老百姓来说,这笔账不管怎么还,最后苦的都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气血不足,建议早餐吃这6种食物,暖胃又养人,比狂擦护肤品有用

气血不足,建议早餐吃这6种食物,暖胃又养人,比狂擦护肤品有用

多思味
2025-11-03 17:56:41
突然变卦!该国对中国加征50%关税!

突然变卦!该国对中国加征50%关税!

深度报
2025-11-07 22:34:52
北京国资地产商率先降价了

北京国资地产商率先降价了

乐居财经官方
2025-11-07 19:01:10
狠狠打脸火箭!杰伦-格林首秀风雪呼啸!比尔废了,布克24+6+7!

狠狠打脸火箭!杰伦-格林首秀风雪呼啸!比尔废了,布克24+6+7!

Tracy的篮球博物馆
2025-11-07 12:27:46
德约科维奇情绪崩溃、赛场泪崩,致敬他的网球教父皮利奇

德约科维奇情绪崩溃、赛场泪崩,致敬他的网球教父皮利奇

体育妞世界
2025-11-07 07:04:39
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来袭!内蒙古雨雪持续,范围扩大!

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来袭!内蒙古雨雪持续,范围扩大!

青城之窗
2025-11-07 11:18:11
郭可盈在香港买37万国产电车,与丈夫现身提车,林文龙打扮好时尚

郭可盈在香港买37万国产电车,与丈夫现身提车,林文龙打扮好时尚

黔乡小姊妹
2025-11-06 11:23:26
彻底傻眼了,不仅广西,全国都束手无策!

彻底傻眼了,不仅广西,全国都束手无策!

另子维爱读史
2025-10-19 11:44:19
钱赚够了不装了?王传君的态度,给缺席闭幕式的白百合,上了一课

钱赚够了不装了?王传君的态度,给缺席闭幕式的白百合,上了一课

一只番茄鱼
2025-11-06 14:45:37
吃瓜:某医院副院长与主任的17分钟视频!

吃瓜:某医院副院长与主任的17分钟视频!

微微热评
2025-11-07 00:55:33
我过了70岁才发现:拼搏半生换来的房子和存款,却成了一种负担

我过了70岁才发现:拼搏半生换来的房子和存款,却成了一种负担

蝉吟槐蕊
2025-11-07 10:29:57
于正投资3亿的剧难播出,吴谨言演妲己,男主已经塌房,白鹿客串

于正投资3亿的剧难播出,吴谨言演妲己,男主已经塌房,白鹿客串

庭小娱
2025-11-07 12:09:52
58岁TVB演员成单亲爸爸,名声坏了无戏可拍,靠卖豪宅卖饭为生

58岁TVB演员成单亲爸爸,名声坏了无戏可拍,靠卖豪宅卖饭为生

白面书誏
2025-11-07 11:29:07
电商快被小仙女们快逼疯了?巨型吊牌后续,网上拆吊牌教程已有了

电商快被小仙女们快逼疯了?巨型吊牌后续,网上拆吊牌教程已有了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06 14:35:07
面相大变!看同岁同行不同命的马兰和吴琼,才明白两人差别在哪里

面相大变!看同岁同行不同命的马兰和吴琼,才明白两人差别在哪里

白面书誏
2025-11-06 16:27:47
荷兰选择刚到底,不料中方官宣让光刻机变废铁?特朗普罕见认输

荷兰选择刚到底,不料中方官宣让光刻机变废铁?特朗普罕见认输

叹知
2025-11-07 13:43:16
供货全球60%,中国变压器爆单了

供货全球60%,中国变压器爆单了

市值Observation
2025-11-07 14:55:36
去年老丈人过世我没出席,我工伤需要人照看,才知道妻子的冷漠

去年老丈人过世我没出席,我工伤需要人照看,才知道妻子的冷漠

秋风专栏
2025-11-07 15:31:50
吃好三样,喝好两样,不碰一样,这个冬天不生病!

吃好三样,喝好两样,不碰一样,这个冬天不生病!

常笑健康
2025-11-07 15:34:30
他是军委办事组成员,以微弱优势当选中央委员,后落选政治局委员

他是军委办事组成员,以微弱优势当选中央委员,后落选政治局委员

雍亲王府
2025-11-07 18:40:03
2025-11-08 05:56:49
奥派搬运工
奥派搬运工
学习经济学,看清社会运行真相,人生不迷茫!
66文章数 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旅游
游戏
公开课

手机要闻

小米17 Ultra:潜望镜头已清晰!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200万!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稻城亚丁冲古寺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角度在哪? 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廉颇 2025-11-07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