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病入膏肓的陈晓旭,让人赶紧联系前夫毕彦君,想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谁知,电话接通后,得知陈晓旭病重消息的毕彦君顿时泣不成声。
2007年春天,深圳的一座净室里,气氛宁静得能听到窗外树叶飘落的声音,病入膏肓的陈晓旭,此时已剃度出家,法号“妙真”。
癌症晚期的疼痛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她的身体消瘦得厉害,但眼神却异常清澈。
在生命旅程可能即将抵达终点的时刻,她向身边陪伴的家人提出了一个让旁人有些意外的请求:她想联系前夫毕彦君,想和他做最后的告别。
这个请求,让时光仿佛瞬间倒流回了二十多年前。
那时,他们都还是鞍山话剧团的年轻人,青春正好,对未来充满憧憬。
毕彦君比陈晓旭大几岁,在她眼中,他既是恋人,也是兄长,更是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1983年,《红楼梦》剧组在全国范围内海选演员,正是毕彦君看到了招募信息,极力鼓励并说服了当时有些犹豫和不自信的陈晓旭去寄送照片和自荐信。
他甚至亲自帮她打磨那份后来广为流传的、夹着一首小诗《柳絮》的简历。
“你可以试试林黛玉。”
他当时这样对她说,语气里充满了肯定。这份鼓励,如同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通往“红楼”世界的大门,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87年,《红楼梦》播出,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获得了空前成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戏终人散后,共同经历了从无名到爆红的巨大转变的两人,很自然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生活不是电视剧,爱情的浪漫与甜蜜,最终败给了现实生活的琐碎与性格的差异。
陈晓旭曾坦言,生活中的她其实并不完全是林黛玉,她也有固执和倔强的一面,而毕彦君,作为当年鞍山话剧团的才子,自身也有着强烈的艺术追求和自尊心。
当“林妹妹”的光环过于耀眼,当外界的关注和解读无孔不入时,这段婚姻开始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两人都发现,他们从恋人转变为夫妻后,反而失去了最初那份简单的美好,最终,他们理性地选择了分手,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婚姻。
离婚后,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陈晓旭后来投身广告业,成为了商界女强人,之后又经历了第二次婚姻,最终选择皈依佛门。
毕彦君则继续在演艺圈深耕,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实力派演员,在《大宅门》、《琅琊榜》等众多影视剧中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
他们仿佛两条平行线,各自安好,少有交集。在外人看来,那段短暂的婚姻,似乎只是人生中一个遥远的注脚。
因此,当陈晓旭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突然提出要见毕彦君时,身边的人在悲伤之余,也感到一丝复杂和惊讶。
电话很快被拨通了,接电话的是毕彦君。
当电话那头的人用沉重的声音告诉他,晓旭病重,已是乳腺癌晚期,现在想和他说几句话时,电话这边,这位在荧屏上总是饰演坚毅角色的男人,沉默了短短几秒,随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顿时泣不成声。
那突如其来的哭声里,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复杂了,巨大的震惊和心痛。
或许他之前对她病情的严重程度一无所知;有对生命如此脆弱易逝的悲恸,当年那个灵动的“林妹妹”,如今竟被病魔折磨至此;更有对一段逝去青春和深厚情谊的无限追忆与感伤。
他们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爱或不爱,那段共同经历的、从平凡到辉煌的岁月,早已将他们的生命轨迹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超越普通夫妻关系的、更为深刻的情感联结——那是知遇之恩,是共同成长的记忆,是无人可以替代的青春见证。
这个告别的电话,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次简单的前夫前妻之间的和解。
陈晓旭想见的,或许不仅仅是前夫毕彦君,更是那个通过他的鼓励而发现的全新自我,是那段充满了梦想、勇气和无限可能的黄金岁月。
而毕彦君的眼泪,也不仅仅是为一位前妻而流,更是为一位故人,为一段无可复制的集体记忆,为一种永恒之美的消逝而流。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仿佛人间林黛玉,真的泪尽而逝,她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那个在电话里泣不成声的男人,则将那份复杂的情感深埋心底,继续着他的演艺事业,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这段往事。
有些感情,不需要经常挂在嘴边来证明其存在;有些告别,只需要一瞬间的泪水,就足以说明所有的一切。
信息来源:新浪—— 陈晓旭芳魂长辞潇湘馆 世人感赋葬花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