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秋,气爽天高,斑斓静谧,深沉浓烈,豁达温柔。恰当轻展书卷,让心灵在这金黄的季节里沉淀、收获,丰盈、舒展。你选择什么书共舞秋之深邃醇厚?今起请看一组《书香伴秋韵》。
![]()
北京今年夏天异常燠热,桑拿天整整蒸了两个月。幸好,时序分明的优点依然在,立秋一到,空气中的水分退去,天空又高又蓝,不再低低地压得人透不过气,颇有几分刘禹锡《秋词》的味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情何处寄?自然当是读好书。
日常被困在都市写字楼里的我们,出行多是地铁,如庞德笔下的“湿漉漉的黑色树枝上点点花瓣”,不会随着季节荣枯,行道树是仅有的气候信使,季节更替虽可感知,但看到的秋色,听到的秋声,尝到的秋滋味,却不够多。我们需要一个擅长从俗世里发现被人忽略的美的作家,汪曾祺再合适不过,他对生活的细节充满热情且极为敏锐,四季轮转、草木盛衰、食物清腴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和妙笔。他的散文集《远方有人在歌唱(老树画画插图版)》,文字熨帖温润,图画清新可喜,正好此时来读。
![]()
汪曾祺很中意郑板桥的一句诗:“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说:“这副对子写的是尚可温饱的寒士家的景况,有钱的阔人家是不会在庭院里种菜、种扁豆的。”而汪曾祺的《食豆饮水斋闲笔》里,一口气写了一大堆平常人家桌上的食材——豌豆、绿豆、黄豆、扁豆、芸豆、红小豆、豇豆,对各种豆的吃法如数家珍,饮食加民俗,什么地方怎么吃,背后又有过什么样的故事,一一道来。普通食材,被他写得活色生香,惹人垂涎。比如黄豆,从古代的煮豆持作羹,到家乡的炒毛豆,父亲做的下酒的风干煮毛豆,北京的盐水毛豆、香椿毛豆、炒麻豆腐放的青嘴豆儿、炸酱面里的码子黄豆、熏青豆、粉盐豆、笋豆,获得黄永玉儿子盛赞的口蘑豆、炒黄豆芽、南方的黄豆芽吊汤、豆腐……短短千把字,从南到北,从芽到叶,从豆到豆腐(豆腐还另有专文),用极其精到的语言,介绍了个遍。还有余裕时宕开一笔,写做豆和吃豆的人与事,滋味之隽,堪比他所写到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豆。
滋味之外,尚有声有色,在“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上沙沙地振羽”,满架秋风中的紫色、白色的扁豆花摇曳,颜色不同的扁豆花,结出来的扁豆有何区别,一般人多半没注意过,汪曾祺却了如指掌:“紫花扁豆结的豆角皮色亦微带紫,白花扁豆则是浅绿色的。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唯入药用,则必为‘白扁豆’。”老树配的图,是一撮浅绿色的扁豆,鲜翠可人,读完文章之后可知,原来是白花结出来。
如上所述,汪曾祺所写,皆是平常可见、可得,草木虫鱼鸟兽五味,都极为朴素而常见,但他能从中发现美与温暖。汪曾祺曾说:“给人间送一点小小的温暖,这大概可以说是我的写作的态度。”他始终认为:“生活,是很好玩的。”而给这本书绘制插图的老树,也曾这么说过:“没有什么比生活更重要。”秋风初起是凉爽,然而接着就是深秋枯索与冷清。何以解人心上秋?不如捧读这本书,看汪曾祺与老树笔下的那些美好且亲切到容易被忽视的人与事,一起感受生活是很好的。
原标题:《十日谈·书香伴秋韵 | 周墨西:生活是很好玩的》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郭影
约稿编辑:郭影
来源:作者:周墨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