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做了心脏支架,病人就活不久了?实话实说,6类人群不适合做

0
分享至

清晨,医院心内科门口,总是排着一条长龙。68岁的陈叔,拎着化验单,满脸焦虑地问:“医生,我是不是快不行了?装了心脏支架,是不是等‘倒计时’?”医生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道:“陈叔,心脏支架可不是催命符,但也不是谁都适合。”这句回答让陈叔一愣,就像很多中老年患者听到“支架”二字时的反应,既有希望,也有疑惑。支架手术,真的是“救命稻草”吗?做了支架,是不是就只能“多活几年”?其实,你可能被误导了——真正影响预后的,并不是“装没装”支架,而是背后很多你忽视的问题。



一些身边人的故事印证着类似的担忧:邻居王大爷,三年前做了支架,身体康健、生活如常;而有的人刚做没多久,就并发症不断。于是,市面上的传言越来越多:“做了支架就活不久!”、“支架是医院圈钱手段!”可医生却说,很多人其实根本不该做支架,绕开这个陷阱,你可能多活10年。到底支架值不值得装?哪些人决不能盲目跟风?核心真相,今天就一次说透——尤其是第4点,80%的人都没搞清楚

做了心脏支架的人,真的“寿命倒计时”了吗?

“做心脏支架是不是就说明快不行了?”、“是不是一装上支架,生活质量就会严重下降?”这类问题,每天都在诊室被提起。事实上,心脏支架是医学界公认的微创手术手段之一,主要用于解决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等疾病,目的是帮助恢复心脏供血、挽救生命。

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超过120万例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但从统计上看,支架本身并不会缩短患者寿命。相反,对于那些血管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无法控制的重症患者来说,及时做支架往往会大幅降低猝死等风险,大大提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哈佛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研究也表明,支架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82%以上,远高于未及时手术患者(不足60%)。但重要的是,装支架≠治愈,支架只是物理撑开血管,并没有根治动脉粥样硬化。如同疏通水管,淤泥仍可能堆积,随时可能复发。

所以,“死不死”,关键还看术后管理和基础疾病控制,不在于“做没做支架”本身。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确做了支架,反而可能更危险!

心脏支架救命,但这6类人别轻易做!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并非所有心脏病患者都适合于植入心脏支架。多家三甲医院联合发布临床指南,权威总结出以下6种高风险/禁忌人群,植入支架不仅未必能救命,反而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和意外风险:



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者

比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等,体内凝血机制异常。支架植入术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严重增加内出血和脑出血等致命风险,死亡率是普通患者的3倍以上。

对支架材料或手术相关药物严重过敏者

如对金属(镍、铬等合金)、对比剂(常用碘造影剂)、抗凝药(肝素等)有过敏史,植入后易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或支架内血栓。据统计,支架术后急性过敏者发生负面结局风险高达60%

冠状动脉病变过于弥漫或非常复杂者

弥漫性血管硬化(多节段病变、血管非常细小/扭曲)、支架“无处可放”,术后疗效极差,甚至加速血管再闭塞。部分指南建议,血管病灶长度>30mm,多支/分叉病变,手术失败率升至近40%

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脏泵血能力极差的患者

中重度心衰患者即使植入支架,心功能已难以逆转,反而手术诱发多脏器衰竭,术后30天死亡率大约是普通患者的2~5倍。这类患者多建议先用药物、心衰管理稳定后再做综合评估。



合并多种器官严重疾病者(肝肾衰竭、恶性肿瘤等)

全身功能极度受损,身体无法承受手术应激。多系统疾病并发时,支架带来的整体获益有限,反而可能加大并发症风险

精神疾病不稳定或无家属照护的人群

支架术后需长期定期服药、复查、行为管理。精神分裂症或认知障碍老人,无自理能力、缺乏家属照护,极易漏服药物、延误复诊,支架“形同虚设”。

轻微血管狭窄(如<70%)、无明显症状、人群——单纯靠支架“预防”,反而属于过度医疗,既浪费医疗资源,又可能让患者陷入“越治越乱”的陷阱。



装了心脏支架后,身体会有哪些重大转机或隐忧?【真实案例+专业数据】

很多人误以为:“支架一装,心脏病就彻底好了!”但现实是,支架带来的“二次生命”,离不开严格术后管理

积极改善的变化包括:

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80%以上;急性心梗、猝死风险明显降低;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平均提升12.6%。

但如果忽视术后管理,问题也会“悄悄反弹”:

每2位支架患者中有1位因未规范用药导致血栓、复发(支架内再狭窄率12%-18%);术后5年内,约20%-35%患者可能再次发生心梗/心绞痛;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多病共存人群复发风险提升2-4倍;心理压力、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明显高于一般同龄人。

所以,支架并非“万全之策”,更不是“一劳永逸”。真正保命靠这3点:坚持规范服药(阿司匹林、他汀等)、定期复查、持续管理三高生活方式。

医生建议:判断是否需要支架,务必做到这3点

怎么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手术,让生命质量最大化?医生们有如下建议:

明确适应症:只有急性心梗/多节段重度狭窄/药物难控重症才考虑支架,其余请首选规范内科及生活方式干预。

术前评估:患有出血风险、重大过敏、远端微小血管、严重慢性病者谨慎斟酌,必要时请跨学科专家会诊,共同决策。

术后管理:支架手术成功率高达95%,但术后规范服药+生活干预+定期随访才是延年益寿的核心,别指望“撑开血管”就万事大吉



生活管理方面,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情绪、监测血压血糖,已被《中国心血管健康指南》多次反复强调。科学管理,才能把握属于自己的“生命窗口”。

医学共识认为:心脏支架手术本身不会缩短生命,关键在于是否合适、是否规范。对于并不适合植入支架的6类高风险人群,做好疾病管理、密切随访、优化内科治疗才更有价值。

健康,其实就在你每天做的每一个细小决定里。“支架不是魔法棒,更不是噩耗”,了解哪些情况下能做、哪些不该做,是守护你或者家人身体的第一步。同时,有关自身健康状况、是否适合支架手术等关键决策,请一定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就诊,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千万不要道听途说、“跟风”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令人期待:孙继海确认,经过6天选拔,中国男足收获8位希望之星

令人期待:孙继海确认,经过6天选拔,中国男足收获8位希望之星

国足风云
2025-11-03 15:07:32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别以为是累了,或许是这些疾病的信号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别以为是累了,或许是这些疾病的信号

科普中国
2025-11-03 15:14:21
广东队包揽全运会跳水男女团冠军

广东队包揽全运会跳水男女团冠军

极目新闻
2025-11-03 21:59:03
特朗普没想到的一幕发生:王毅亲自出面,给了高市早苗一个下马威

特朗普没想到的一幕发生:王毅亲自出面,给了高市早苗一个下马威

文史风云
2025-11-03 17:42:27
皮肤干燥多吃它,胶原蛋白是猪蹄的两倍,更容被吸收,解馋两不误

皮肤干燥多吃它,胶原蛋白是猪蹄的两倍,更容被吸收,解馋两不误

阿龙美食记
2025-10-29 14:12:19
广东一水库旁被放生大量猫,志愿者:已救助百只,急需猫瘟试纸等

广东一水库旁被放生大量猫,志愿者:已救助百只,急需猫瘟试纸等

新京报
2025-11-03 21:42:16
恩爱了17年,75岁的郭台铭开始衰老萎缩,51岁的曾馨莹仍娇艳如花

恩爱了17年,75岁的郭台铭开始衰老萎缩,51岁的曾馨莹仍娇艳如花

不似少年游
2025-09-12 07:34:15
印度使用国产火箭发射迄今最重卫星:重达4410公斤,火箭升空浓烟滚滚

印度使用国产火箭发射迄今最重卫星:重达4410公斤,火箭升空浓烟滚滚

新京报
2025-11-03 15:44:00
女性绝经后,为什么不愿过“夫妻生活”了?3个原因男女都要了解

女性绝经后,为什么不愿过“夫妻生活”了?3个原因男女都要了解

阿纂看事
2025-10-20 13:57:06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23 08:08:38
山西百亿国企腐败窝案,23人被立案审查调查

山西百亿国企腐败窝案,23人被立案审查调查

创作者_IE2295
2025-11-03 08:38:53
IREN美股盘前直线拉升涨超14%

IREN美股盘前直线拉升涨超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9:17:16
大二女生怀孕爸爸呼不可能,女孩:游泳怀上的!医生的解释很明白

大二女生怀孕爸爸呼不可能,女孩:游泳怀上的!医生的解释很明白

菁妈育儿
2025-10-26 12:35:13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3 11:13:13
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中国工业无法复制,原因就在重工业

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中国工业无法复制,原因就在重工业

混沌录
2025-11-03 21:13:05
31岁女护士被“软饭男友”割喉案开庭:他怕死下跪了,想要谅解书

31岁女护士被“软饭男友”割喉案开庭:他怕死下跪了,想要谅解书

江山挥笔
2025-11-03 16:15:56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夺冠,全红婵还能回国家队?复出首秀夺冠,谁注意她体型变化

乐聊球
2025-11-02 21:45:47
上海女子崩溃:支付宝被连续扣款8笔!多人中招,警惕这项服务!警方紧急提醒

上海女子崩溃:支付宝被连续扣款8笔!多人中招,警惕这项服务!警方紧急提醒

上观新闻
2025-11-03 17:29:06
花掉三亿人民币,打捞一艘800年沉船,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懵了

花掉三亿人民币,打捞一艘800年沉船,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懵了

通鉴史智
2025-11-01 07:24:00
撒贝宁基因是真强大!闺女像中国人面孔,儿子也更像他

撒贝宁基因是真强大!闺女像中国人面孔,儿子也更像他

近史谈
2025-11-02 18:26:38
2025-11-03 22:36:49
游古史
游古史
不偏不倚,恰好是你
2409文章数 5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时尚
本地
数码

家居要闻

岁月柔情 现代品质轻奢

教育要闻

为2000名兰溪少年,点亮一盏盏心灯 | 2025“暖春”公益行活动照亮彼此

今年秋冬最时髦的穿法:外套+连帽卫衣,减龄又松弛!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打破国外垄断 海信RGB三维控色显示技术荣膺创新大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