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产业这两年像是突然加了速,一边被美国卡脖子,一边设备订单越卖越多。
结果令人意外:美国人封锁得越狠,自己企业越离不开中国市场。眼看着芯片设备厂商大赚中国钱,美国政客一边吆喝“去中国化”,一边又担心本国技术被中国“反攻”。
问题是,中国真靠买设备起家吗?这次,中国靠的是另一种力量,而且真把美国吓着了。
你禁你的运,我赚我的钱
美国天天喊“脱钩”,可真断起来,先慌的是它自家设备厂商。
2024年2月到4月,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和泛林集团先后公布季度数据: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43%和42%,创下历史新高。两家公司在美方出台出口禁令的背景下,反而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
事情的反转,从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出台就埋下伏笔。当年美国宣布要“重塑芯片产业链”,规划527亿美元补贴吸引芯片企业本土化。
但现实并不听话——设备厂商纷纷表示不想退出中国市场,转头就在财报里给出答案:靠中国,业绩能保住,撤出来,饭碗都没了。
2024年全球芯片设备预计销售额109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一口气吃下超过30%,达到350亿美元规模。中国不仅买得多,还买得快。美方搞“封锁白名单”,中国企业干脆多渠道下单、提前采购、配套自建,反而催生出一个更大的内需市场。
![]()
美国企业嘴上答应配合封锁,身体却很诚实。多家设备商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将“无法维持全球价格优势和产线节奏”,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就是:断供中国=自杀。
讽刺的是,美国政客天天喊“去中国化”,结果搞出了个“中国绑定计划”。越禁,中国买得越多;越压,美企挣得越狠。供需关系反了个个儿,原本是美国给中国技术,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它们的生命线。
![]()
但中国不满足于买设备。接下来,就是“造得出,才能立得住”。
你断我供应,我断你市场
买设备是起步,自主研发才是本事。美国人玩“断供”,中国直接换剧本。
地点在河北张北县,一个叫中和芯的国产设备公司正在干一件美国最怕的事:把芯片制造核心环节从“进口”改成“自产”。
![]()
这个公司干得事不显眼,却扎实。搞的是高纯化学品直供系统、研磨液供应系统、废液处理系统,听着复杂,说白了就是芯片制造里“最容易被卡”的那一环。
2023年下半年,中和芯已将自研设备供货给多家头部芯片制造企业。设备中的多个元件达到了国际标准,有的甚至在某些细分指标上超过了进口产品。而且这些设备还带着“智能化集成”,能在生产过程中自动调节流量、识别杂质,大大减少人工干预。
![]()
这里头没有任何所谓的“买办路线”,从硅石提炼、清洗光刻到最终封装,全是国产链条硬碰硬对接上的。美国断供想卡脖子,结果成了倒逼升级。
中和芯不是孤例,全国多地类似企业数量正在激增。从材料端的抛光片、靶材、光刻胶,到装备端的刻蚀机、清洗设备,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在细分环节实现“专攻替代”。不搞大而全,只啃关键点。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局部突围”的反包围。
![]()
这套打法让美方变得更加焦虑。2023年10月起,美国加速扩展出口管制名单,连普通芯片测试仪器都开始盯上,但效果已大打折扣。
国产设备正逐步进入核心产线。从“买设备”到“造设备”,中国把“封锁”变成了“助燃器”。
你围起高墙,我搭好梯子
美国人最爱干的一件事叫“技术围墙”,他们给这玩意儿起名——“小院高墙”。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皇冠”。美国联合荷兰、日本搞出口限制,搞个“EUV设备联盟”,把最关键的技术全堵在外头。计划很好,但执行起来,漏洞满地。
![]()
先说理论结构。2023年渠慎宁团队在论文中指出:高端芯片产业已被美日荷三方把持,形成“1+3产业联盟结构”,利用专利锁死、技术壁垒、认证制度,把中国厂商死死挡在门外。
再说实际操作。2021年–2023年,美国先后动用“301调查”和“337调查”,再加派代表团赴荷兰施压,要求ASML停止向中国出口关键部件。日本这边也同步行动,限制出口用于先进封装的核心化学材料。
![]()
但墙再高,也挡不住从侧门进去的人。
中国没有正面对撞,而是选了“打边鼓”:7nm工艺先行突围,DUV光刻+多重曝光+自研EDA设计组合出道,一边向上追赶,一边往下夯实。结果证明,这条路通的。
2024年初,多家国内晶圆厂公布5nm级产品进入测试阶段,量产计划锁定2025年下半年。
![]()
这说明什么?说明高端芯片制造不是靠“签协议”就能锁死的,它是靠产品堆出来的。你封锁一条主路,我就造十条小道;你控设备,我控算法;你打压市场,我反攻供需。
2024年上半年,中国芯片设备企业的整体销售增幅达到18.6%,超过全球平均增速。就连部分原本在中国设厂的外企,也悄悄向国内设备企业抛来合作意向。封锁还在继续,但效果越来越像一场“自我隔绝”。
![]()
芯片战争打到这一步,规则已经不重要了。谁能造得出,谁才说得算。
2024年6月,中国大陆首次完全使用国产设备完成7nm工艺样片流片。
标准流程,实物落地,技术闭环,结尾不在纸上,而是在芯片上。
参考资料:
中国芯片设计与制造研究论文数量领先.张佳欣.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25-04-20
中国反击美升级科技打压 冯亚仁;倪浩;赵觉珵;任重.环球时报.2024-12-04
美芯片制造设备商40%销售额依赖中国 甄翔.环球时报.2024-07-15
自研设备助力中国“芯”快速成长 郑建卫;邓光韬.河北经济日报.2024-04-02
中国芯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吴怡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3-06-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