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玉泉秋酿的品质坚守与生态布局
文 | 范敏
9月19日,临水玉泉第七届秋季开酿节在六安霍邱的临水酒厂内隆重启幕。这场持续七年的品牌IP盛会,不仅凸显了临水玉泉多年来对“守时令、酿真酒”文化传统的坚守,亦成为记录其成长、壮大的重要窗口。
01
秋酿起窖,从仪式感生产到沉浸式消费
秋季开酿节,向来是展现企业文化底蕴与品质匠心的重要平台。本届临水玉泉秋季开酿节的精彩之处,亦可从两个维度体现:
其一,开窖仪式、头排美酒,延续品质化表达,让临水玉泉“真”基因得以生动展现。
秉持“不惜力酿好酒,不惜时藏好酒”的态度,临水玉泉自四月末起压窖,经过160天超长时间的“压窖休养”、以及拥有数十年“守窖”经验老师傅的精心呵护后,取最优质的一段,方为品质绝佳的“头排酒”。
活动现场,临水玉泉不仅向大家展现开窖、拌粮、上甑等等非遗手工酿造流程,亦推出秋酿头排酒、百年酒库封藏系列及临水玉泉·蓝标等多款限量产品,这既是临水玉泉对自身白酒酿造“真”基因的实力展现,更是临水玉泉坚守品质匠心的价值衍生。
其二,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融合,活动内容再深化,酒旅融合的迭代升级成为今年开酿节的又一亮点。
本届秋酿节既可参观非遗手工酿造车间、明清古窖池群、白酒文化馆与百年酒库,还可畅游助农、文创、美食市集,体验情景剧场、草坪音乐酒会、酒王争霸等乡情趣味活动;
同时,活动周期延伸为覆盖国庆、中秋双节的“旅游月”,这番“酿酒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消费”的复合型场景,有望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场体验,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微酒看来,秋季开酿节不仅是临水玉泉品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其提升品牌信任、拓展消费场景的重要根据地。这般年复一年的兼具品质自信与形式创新的表达,让大众感受到品牌深厚底蕴和文化特性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临水玉泉的竞争力。
02
从造节到造生态,区域名酒突围的“临水样本”
那么,临水玉泉秋酿节连续开展的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发展路径呢?
回溯临水玉泉秋季开酿节的七年历程,其进化路径清晰可见:
从最初聚焦开酿仪式、非遗传承,到引入酒厂参观、酿酒体验等互动环节,再到与产区联动、将丰收旅游与节庆融合,临水玉泉把单一企业品牌活动升级为全民共享的酒旅融合项目,其逐渐完成了从企业IP到行业标杆的蜕变。
在此基础上,结合其背后的产业布局战略,从更宏观的行业视角来看,我们可窥见临水玉泉的发展路径,亦洞见了其用实践打造的区域名酒突围的参考样本:
首先,以差异化品类定位,在白酒分化竞争中打造“稀缺性”与“辨识度”。
自1949年建厂至今,临水玉泉始终秉持“好粮好水酿好酒”的理念,基于酒厂所处的自然环境迭代更新,先后推出多款特色产品,打造出酱浓兼香的差异化品类定位。
这种以自然优势为出发点、持续打造差异化竞争实力的创新力,有利于提升其品牌辨识度,更通过细分赛道优质产品的“稀缺性”,走出一条契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其次,以历史文化积淀为原点,联动产区深化酒旅融合,构建品牌专属生态圈。
临水玉泉以秋季开酿节为载体,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将地域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沉浸式消费体验,让酒旅融合成为突破区域限制、吸引全国消费者的有效路径;
而美酒品鉴与旅游体验的深度融合,亦让其成为可感知的情感载体,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从而构建起专属的品牌生态圈。
最后,以锚定长期主义的战略布局,用“慢功夫”夯实穿越周期的“硬实力”。
40年酱浓兼香的工艺功底、17年无断代的洞藏延续、耗资10亿建设的临水玉泉两湖生态产业园,当其他企业忙着追逐风口时,临水玉泉这家拥有多年历史积淀的老牌酒企,正用“慢功夫”一点点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这种对时间的敬畏与对品质的坚持,造就了“17年无断代洞藏、大别山6公里洞藏基地、万吨洞藏酒滚动储存”的规模体系,亦构筑了能实现品质提升与产能飞跃的双核引擎,为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行业进入“强分化、慢增长”深度调整阶段的当下,临水玉泉正以“慢功夫”积攒“快优势”,用“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下区域名酒转型升级的优秀答卷:这般以品质立身、以文化塑魂、以创新拓局、以战略定力布局长期的企业,或有望实现区域突破、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