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只是腰疼腿麻,连走路都成了煎熬,久坐起身那一刻更是酸爽难忍。
一位患病三年的出租车师傅感慨道:“大夫,我这腰平时酸胀也就忍了,但右腿时不时过电一样的疼,踩油门都心里发怵,有时候腿软得站不住,实在太耽误干活了。”另一位常年伏案工作的女士也补充道:“坐久了腰就跟打了石膏一样,又僵又痛,晚上躺下来翻身都难,睡不好第二天更没精神。”
——为什么腰椎问题总是反反复复,疼痛僵硬如影随形?
从现代医学机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本质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局部炎症和水肿,从而导致疼痛、麻木与功能障碍。《脊柱疾病杂志》(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的研究指出,超过60%的腰突患者伴有持续性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
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该病属于“腰痛”“痹症”范畴。主要病机在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再加上外力劳损或风寒湿邪侵入,导致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素问·刺腰痛论》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说的正是这种腰部活动受限、姿势失衡的表现。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椎间盘更易退变;气血运行不畅,则痛有定处,屈伸不利。久而久之,甚至出现下肢麻木、行走不稳,这是经络阻塞、肌骨失濡的典型表现。
柳医生在临床中发现,这类患者的舌象往往呈现以下特点:
舌质偏淡或暗紫(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或肾阳气不足);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虚湿蕴,体内容易积水滞气);
舌苔白腻或薄滑(反应寒湿或痰浊内阻);
若舌下络脉迂曲发紫,往往代表瘀血内停,痛感明显。
如果疼痛剧烈、位置固定,重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如果酸软无力、腰膝冷痛,则需温肾助阳、强筋健骨;若沉重发僵、阴雨天加重,应健脾化湿、祛风散寒。
![]()
下面分享一则简便实用的食疗调养方,从多方面辅助改善腰突引起的不适:
核心食材:黑豆粉(炒制后磨粉,每次10克)
用一杯温热牛奶或温水调匀,每日早晨或午后服用一次,持续饮用有助缓解症状。
为什么特别推荐黑豆?
黑豆被中医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入脾肾二经,具有活血利水、补肾强腰、祛风除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黑豆富含花青素、维生素E和优质蛋白,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营养学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也曾发文指出,黑豆中的多酚类物质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局部微循环,对缓解肌肉骨骼疼痛具有积极意义。
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黑豆的多重益处包括:
补肾强腰,缓解酸痛: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黑豆通过补益肾精,增强骨骼与韧带强度,减轻沉重酸痛感;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改善病灶区域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因子浓度,从而减轻坐骨神经受压导致的放射痛;
利水消肿,减轻压迫:黑豆具有一定的利水渗湿作用,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缓解椎管和神经根周围的水肿;
补充营养,提升肌力: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帮助维持核心肌群力量,加强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
从中医组方角度看,黑豆粉搭配温牛奶服用,可借奶之甘润增强其补益之力,尤其适合肝肾亏虚、体质偏虚寒的患者。如属湿热型(舌苔黄腻、口苦尿黄),可改用薏米水调服,以兼顾祛湿清热。
![]()
除此之外,日常调护尤为重要,以下几点建议请大家留意:
忌: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避免瘫坐、矮凳久坐、弯腰搬重物;
睡过软的床垫,易导致腰部缺乏支撑,加重椎间盘压力;
贪凉受寒,空调风扇直吹腰背,寒主收引,会使肌肉更僵硬、疼痛加剧;
剧烈运动或突然扭转脊柱,如羽毛球、篮球等需急停转体的项目。
宜:
睡硬板床,采用仰卧时膝下垫枕、侧卧时双膝间夹枕的方式减轻脊柱压力;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如小飞燕式、骨盆后倾训练,每天坚持10–15分钟;
工作中每45分钟起身活动,做伸展动作,如双臂上举、缓慢后伸腰部;
腰部保暖,三伏天也可用薄毯护腰,冬天可适当热敷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委中穴(膝后腘横纹中点)。
调理腰突如同一场与重力的持久合作,不必追求速效,但需日日坚持。从一杯黑豆奶开始,一段舒缓的拉伸,一个护腰的好习惯……慢慢来,腰会告诉你它变得更“听话”了。
注:本文所提供的为辅助调理建议,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专业康复指导,如有剧烈疼痛或神经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