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近日,日照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手术室传来捷报,主任医师朱本贵带领团队成功为57岁的张女士实施该院首例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胆道子镜胆总管肝内胆管取石术。这一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胆系疾病内镜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为日照及周边地区胆石症患者带来了更精准、微创的治疗选择。
据了解,张女士因持续腹胀7天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化脓性胆管炎并周围肝组织水肿、胆总管末端结石,同时伴随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需立即治疗。
“患者的情况如果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本贵介绍,科室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ERCP联合胆道子镜这一前沿微创技术。该技术无需开腹,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尤其适合复杂胆石症患者。
![]()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朱本贵与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刚、主治医师李秉宸组成的诊疗团队,为患者实施了精准操作。术中,医生在ERCP引导下,将内镜送至十二指肠降段,精准找到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在一次性括约肌切开刀引导下导入斑马导丝,成功抽出胆汁确认进入胆总管后,进行乳头小切开。随后,沿导丝置入胆道子镜,清晰观察到胆总管末端的结石,并用取石网篮反复操作,成功取出一枚结石及多块碎石。再次通过胆道子镜检查,确认胆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光滑、无残留结石后,反复冲洗并退镜。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平稳。
![]()
(取出的结石及多块碎石)
“ERCP联合胆道子镜技术的难点在于操作空间狭小,对医生的内镜操控能力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张刚告诉记者,胆道子镜能直接进入胆管内部,实现结石的精准定位和清除,相比传统ERCP,大大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有效降低了残留风险。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考验医生的专业技能,更离不开科室多年来在消化内镜领域的技术积淀。
作为日照市重点专科,日照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成为日照首家国家消化道早癌筛查定点单位,2018年获批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日照分中心,2019年牵头成立日照市中医脾胃病质量控制中心,如今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不仅常规开展消化内镜检查,更熟练掌握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消化道早癌黏膜下剥离术(ESD)、贲门失弛缓PEOM术等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同时开展肝组织穿刺活检、肝癌肝动脉栓塞术(TACE)等放射介入治疗,形成了完善的消化疾病诊疗体系。
![]()
“我们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理念,在引进前沿微创技术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朱本贵表示,科室开展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艾灸、针刺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与西医诊疗形成互补,在脾胃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此外,科室还定期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杨教授、赖春晓教授,北京中医医院唐博祥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坐诊、指导,让日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此次首例ERCP联合胆道子镜取石术的成功,是科室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李秉宸介绍,微创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缩短了住院时间。
目前,该科室已能熟练处理消化道出血、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早癌、胆总管结石等各类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和先进的微创技术,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此次新技术的成功开展,将进一步提升科室在复杂胆系疾病诊疗领域的竞争力,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注入新动力。
据悉,日照市中医医院将以此次新技术开展为契机,持续加强脾胃病科建设,不断引进和推广先进诊疗技术,同时深化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优化诊疗服务流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