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关停潮背后,哪些行业正在凉凉,谁还想靠收割国家补贴苟活?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那些曾经靠人口红利活起来的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痛苦。在国家发放育儿补贴后,部分育儿刚需用品还趁机涨价,试图吞掉这些本该给到育儿家庭的补助来为自己续命。
说到幼儿园关停潮,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幼儿园数量三年间减少了4万多所,相当于每天就有58家幼儿园悄悄关上大门,你家小区门口的幼儿园,说不定明天就改成养老院了。这种变化背后是新生儿数量从每年1700多万直接腰斩到800万的现实。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敢生孩子了?
不是因为他们自私,而是因为他们有着更强的责任感。你能省吃俭用,但谁敢在孩子身上省钱?
在国家发放育儿补贴后,奶粉一罐涨价40元,尿不湿换个包装就敢涨价30%,你买还是不买?你买,一年的育儿补贴3个月就被商家涨价吃掉;你不买,孩子的口粮和红屁股问题,你敢开玩笑吗?
根据中国商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婴幼儿补贴政策实施后的3个月内,国内主要奶粉品牌均价上涨8.7%,尿不湿品牌均价上涨6.3%。某知名国际品牌的高端系列尿不湿在补贴政策实施当月就宣布涨价12%,理由竟然是原材料成本上升。
但真相是什么?一位从事母婴行业十余年的经销商向我们透露实情:其实大部分品牌的原材料成本涨幅仅在3%到5%之间,远低于产品涨价幅度,而且随着补贴政策带来的销量预期,大规模生产实际上还能降低单位成本。
各大直播平台上的主播们更是把育儿焦虑玩出了花:“便宜的尿不湿会导致红屁股,这点钱不能省。”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涨价行为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幼儿园关停潮意味着潜在客户正在减少,新生儿数量连续多年下滑,这让母婴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像退潮时,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除了母婴行业,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产业也正在经历寒冬。比如钢琴行业,国内某知名品牌5年内收入下滑三分之二,仓库里积压的钢琴都快能开博物馆了。以前家长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买钢琴,现在这些高端消费成了最先被砍掉的部分。
文具行业也是个典型例子,别看一支铅笔才几毛钱,可一个班级从50人变成30人,销量直接打6折,就连最刚需的铅笔、橡皮都卖不动了。要知道文具的利润本来就非常微薄,“国产之光”晨光更是贴钱做研发,好不容易搞出了我们自己的圆珠笔芯,这波销量大跌的冲击可想而知。
早教机构更是雪上加霜,很多早教机构靠着预付费模式勉强维持,一旦新客户减少,跑路事件层出不穷。儿童摄影行业也别提多惨了,以前靠着百日照、周岁照这些情怀消费还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年轻人连婚纱照都不拍了,谁还惦记着给孩子拍艺术照啊?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深刻的人口结构变化:孩子变少了,但企业却想从每个孩子身上榨取更多利润。用互联网黑话说,就是“提升单客价值”,但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注定不可持续。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了。年轻人开始组团海淘奶粉,在二手平台转让闲置母婴用品,还自发组建各种避坑群分享信息,说明靠制造焦虑来赚钱的模式,效果只会越来越差。
从政策层面来看,相关部门也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开始对母婴产品价格进行监测,对哄抬物价的行为进行处罚。所以说,这些行业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过程,那些还想靠收割补贴、制造焦虑来盈利的企业,很可能被时代淘汰。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真正理解用户需求、提供真实价值的企业。
时代在变,消费者的认知在提升,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毕竟没有人愿意被当做韭菜来收割,尤其是在育儿这样关乎下一代成长的大事上。幼儿园关停潮只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洗牌,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