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曾经有这样一句经典论断:“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抗日战争快不得的原因,毛主席本人已在《论持久战》中做出过详细解释。而解放战争拖不得的原因,则与一份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协定,《雅尔塔协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袖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会议,商议并敲定了一份名为《雅尔塔协定》的文件。这份文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延续至今,其主要内容包括:分裂德国并解散其军队;建立联合国以及给予五大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苏联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现状,恢复苏联以前被日本破坏的权益,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等。
这份协议的出台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其实质简单来说,就是英美苏三家对全世界进行了一次势力范围的划分。在协议出台以后,美苏等国又围绕这份协议,拟定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对战后日本如何纳入这套体系进行了规定。可以说,自二战结束至今的国际局势,都是雅尔塔体系及其延续。
![]()
为何主要国家会格外重视这个体系?因为从结论上而言,雅尔塔体系所建立起的大国妥协与协商机制,是二战结束以来主要国家之间没有直接冲突的根本原因,而这个体系最大的受害者德日两国。
前轴心国是如何被雅尔塔体系所限制的?我们不妨先从日本身上一窥一二。当我们重新审视今日的世界格局,各国的地位实际上与100年前并无太大不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最多话语权的国家依然是联合国五常。不过与当初最大的区别就是,德日两个最主要的轴心国,在今天其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严重不匹配。
在雅尔塔协定达成之后,盟国首先彻底战胜了德国,并将其一分为四,彻底消灭了德国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的可能。而在远东,通过《波茨坦宣言》及之后的对日作战胜利,日本在东亚大陆地区的势力范围基本上被划分给了苏联,其本土岛屿则主要由美国控制。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其经济水平不仅得到了快速恢复,还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然而,在现存的雅尔塔体系中,日本即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从根本上讲,这种经济奇迹也无法转变为日本国力的全面恢复与提升,其根源在于这个国家实际上成为了美国的傀儡国。
![]()
对于日本而言,在雅尔塔体系中,其领土被严格限制在日本四岛以及中美英三国所允许的其他小岛上。这意味着,即使国际局势出现再大的转变,只要日本不跳出这一体系,根本无法实现任何意义上的领土扩张。而在日本内部,其经济成就虽然显著,但由于受到和平宪法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将经济实力大规模转化为军事强国的资本。
如此看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轴心国进行限制的作用。但《雅尔塔协定》实际上并不是单纯对战败国的惩罚,这份协定的其他部分充分反映出“强权即真理”的粗暴逻辑。
譬如欧洲各国的命运,美苏两国虽然表面上表示,所有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应进行民主选举,以独立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从事后的结果来看,东欧部分国家受到苏联的影响较大,而西欧国家则大多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即使是意大利这样共产党曾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也未能完全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雅尔塔协定缔结之初,由国民党所代表的中国政府同样是这份协定的受害者。虽然美国将蒋介石政府拉上了常任理事国席位,但是对于雅尔塔协定中有关外蒙古独立的问题,蒋介石并没有能力反对。此外,为了争取对日作战的全面胜利,英美两国还肆无忌惮地将中国主权出卖给苏联,中国东北在战后一度受到苏联的较大影响。
![]()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中国实际上是雅尔塔体系的积极维护者,这是为何?这是因为在雅尔塔体系建立到冷战大幕彻底落下的短短几年中,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抓住了这个唯一的窗口期,快速跳出了雅尔塔体系为中国最初设定的不利局面。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奠定战后国际秩序的雅尔塔协定,实际上并不是单纯对战败国的惩罚,这份协定详细划分了战后各大国的势力范围,客观而言,严重侵犯了部分小国弱国的主权。而中国在雅尔塔会议时的地位因国力较弱,处于相对劣势。这一情况,似乎与之前中国被拟进入联合国并担任常任理事国的决定有所矛盾。然而,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1944年中国战场上,国军表现不佳。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溃败千里,虽然有支援缅甸等外部原因,但此次失败令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中国军队无力快速出兵收复东北,想在东亚大陆上快速战胜日本,必须要依靠苏联的力量。这一观点导致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中直接绕过其盟友国民政府,同苏联达成了多项出卖中国主权的密约,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维持外蒙古事实独立的现状,苏联有权租用旅顺港,以及苏联将保有包括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在内的东北特殊权益。
![]()
然而,雅尔塔协定的最初版本对于中国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会议后,美国默认了中国东北、北朝鲜以及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北方区域,都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南朝鲜、日本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国南部区域则为英美两国的势力范围。正因如此,当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双方几乎同时意识到,美苏两国正在有意造成一个分裂的中国。所以,国民党集团才会在认为己方实力占优时,迫不及待地挑起内战。因为在雅尔塔协定刚刚签订的两年中,冷战还并未正式开始,美苏两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即使其划定的势力范围边界上出现零星的战火,两大国本身也并不会直接出手干涉。
然而,在教员这样的战略家眼里,冷战的开始只是时间问题。一旦美苏两国的对立变为表面问题,那么对于任何势力范围存在的可能变化,两国之间干涉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因此,才会有“解放战争拖不得”的说法。最终,也正是因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一方的进军速度大大快过了美苏两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速度,美苏两国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共突破雅尔塔体系的限制,快速完成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统一。
![]()
而等到1949年之后,冷战的铁幕彻底降下时,任何尝试改变势力范围的行动都毫无例外会受到美苏两国的直接干涉。越南、朝鲜无可避免地走向数十年分裂,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冷战前这唯一一个统一的契机。
在中国完成跳出不利局面的举动之后,雅尔塔体系实际上经历了一段调整时期。战后,因美国牢牢地把持住了联合国,虽然中国被赋予了常任理事国地位,但席位却长期被台湾当局非法窃据。中国的缺席令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在整个东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这个真空直接导致了朝鲜半岛、越南与中印边境的一些武装冲突,这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雅尔塔体系中大国通过协商维持和平的逻辑。
为何雅尔塔体系会成为冷战系列所探讨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这个体系是冷战时代大国关系的基石。它通过限制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大国,妥善划分美苏、中英法五个大国的势力范围,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国之间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大国直接出手挑起武装冲突的必要性。
![]()
因此,我们看到,在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完善了东亚这块拼图,最终令雅尔塔体系更加完整。苏联解体虽然让雅尔塔体系的基础遭受了巨大动摇,然而,常任理事国机制并未失效,同时加在德日两国身上的枷锁也并未卸下。因此,在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之前,雅尔塔体系依然会继续发挥它的历史作用。
不过,当我们再次回到雅尔塔会议的现场,却能发现这个体系所带来的不只有和平。这份协定的签订,让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被划分成不同的势力范围,并且不同范围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这也是冷战最初的来源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