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盘点 劲旅五强
![]()
2023年2月,美国的军事观察杂志就发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直接点名全球最危险的五款轰炸机,这事到现在还挺热的。杂志叫Military Watch Magazine,他们的分析师们专门从作战能力、航程、载荷这些角度入手,挑出了B-2、B-52H、图-160、图-95MS和轰6N这几款。
这些大家伙从冷战时候就叱咤风云,到现在还活跃在各国空军里头,确实不是盖的。文章一出,网上到处转载,俄罗斯的VPK网站还专门翻译了,说是从隐身B-2到携带弹道导弹的轰6N,这五款各有绝活。
![]()
其实这篇文章的背景挺复杂的,那时候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俄乌那边打得热火朝天,中国空军在南海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美国人自然得警惕点。杂志的作者们估计翻了不少公开情报,从卫星照片到飞行数据,全都扒拉一遍。
结果,美国和俄罗斯各占两款,中国轰6N独一份儿上榜,还被强调是唯一还在批量生产的型号。这不光是技术层面的认可,更说明中国航空工业的底子厚实,生产线没停过,能随时补充战力。相比之下,其他几款大多是老型号升级版,生产早就断了档。
![]()
中美俄机型 各显神通
B-2 Spirit,美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飞翼设计加上特殊涂层,雷达几乎抓不住它。在战场上,对付没啥防空的国家,它能悄没声地钻进去扔弹药。但杂志也直言不讳,对中俄这种有高端雷达的国家,B-2的生存空间就挤压了。
运营成本高,维护要求严,现在2025年了,美国空军还保持20架规模,部署在密苏里州的怀特曼基地。最近几个月,它们动静不小,6月份调到关岛,应付中东局势,还去了迭戈加西亚岛,卫星都拍到了。空军计划逐步用B-21替换,但B-2短期内还得顶着。
![]()
B-52H是美国轰炸机队的常青树,八台发动机,航程超长,能挂一大堆巡航导弹。设计简单,修起来不费劲,这就是它服役70年的秘诀。现在升级计划推进中,雷达换成AN/APQ-188,本来想2027年搞定,结果推到2030年了,因为进气道问题。
引擎也换新,罗尔斯-罗伊斯F-130取代老TF33,预计2036年全覆盖76架。空军打算改称B-52J,加新子系统和武器挂载,增加智能弹药容量67%。这家伙接地气,就跟老黄牛似的,可靠耐用,在太平洋演习里头经常露面。
![]()
俄罗斯的图-160,绰号“白天鹅”,变后掠翼,速度快到Mach 2,本来是苏联的洲际核投送利器。解体后生产线停了,2015年重启,升级成图-160M,加隐身层、更强NK-32-02发动机,航程更大,还兼容高超音速导弹。
2025年生产有点慢,2024年只交付两架M型和两架M2型,总共现役27架左右。喀山工厂在现代化,政府投了10亿欧元,克服制裁继续造。计划总共50架新机加16架升级,弥补海军蓝水能力的不足。最近它们从远东基地起飞,巡逻黑海,发射巡航导弹打击目标。
![]()
图-95MS,俄罗斯另一款老将,涡桨发动机,源于1950年代的500多架基础型。现代化后,能外挂八枚AS-23B导弹,射程远精确高。维护可用率比图-160强,成本低,空军视它为宝贝。
2021年签合同升级到MSM级,2025年两家设施在修,投资重修延长寿命。现在俄罗斯战略轰炸机里头,它占大头,约60架,经常在中俄联合巡逻中亮相。虽说老了点,但升级后雷达探测范围翻三倍,核能力没丢。
![]()
中国轰6N,神通在于它是唯一还在量产的,生产线在西安飞机工业基地没停过。现在中国空军有120多架H-6服役,正换装N型,能发射JL-1空射弹道导弹,载荷20吨以上。2025年胜利日阅兵上,它首次亮相,飞越天安门,展示空中加油能力。
5月份,两架降落永兴岛,停了几天,卫星拍到,增强南海存在感。4月份,照片显示多架编队飞行,核打击潜力强。中国核武器库存约600枚,轰6N补足空中核威慑腿,配合陆基海基,形成完整 体系。
![]()
这款机型独特,能对地面和舰艇目标施加强火力,杂志说它填补了中国在西太平洋的空白。数量上,中国轰6系列超270架,逐步淘汰老款,迭代速度快。
这些机型各有侧重,美国偏隐身和持久,俄罗斯重速度和导弹,中国注重生产和多任务。逻辑上讲,没谁绝对碾压,得看战场环境。
![]()
演进展望 平衡格局
展望未来,这五款轰炸机还会继续演进,全球战略平衡就靠它们维系。中国轰6N的生产优势明显,2025年活跃120架左右,参与南海巡逻,11月份中俄联合行动中飞越日本海,强化印太威慑。空军正集成新导弹,延长航程,战时补充快。
俄罗斯图-160M计划加速,12月2024年说2025年再交付四架,车间现代化克服难题,空军接收后参与黑海任务。高超音速武器兼容,让它更具威胁。图-95MS大修推进,5月份三架边境维修,8月份日本海巡逻,苏-35护航。虽遭无人机打击损失,但剩余机型维持规模,投资显示长期意图。
![]()
美国B-2保持20架,6月份关岛部署,3月份迭戈加西亚集结,红旗演习中投放反舰弹药。生命周期管理中心推进现代化,更新传感器。B-52H引擎更换覆盖76架,雷达升级虽延迟,但2030年落地。6月份庆祝70周年,空军视其为主力,与B-21高低搭配。
整个格局,中国轰6N的量产让它脱颖而出,补足火力短板。中美俄三方投资升级,维持威慑平衡。话说,这事儿接地气,就跟大国博弈似的,你进我退,但技术进步推动和平稳定。展望下去,这些劲旅还会迭代,战略空军向可靠多任务方向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