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声”设为星标,更容易找到我们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上海民生直通车、新闻坊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近日,上海市民李女士反映
自己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后
发现自己的看诊视频
未经同意就被发布在
该医生的社交平台账号上
![]()
虽然面部有被打码
但身形、声音和病史等细节
让朋友一眼认出了她
李女士回忆,6月13日,自己按照预约前往上海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进入诊室后,她发现诊室内还有四五名年轻人在低头记录与交流。李女士直言,自己当时坐在诊椅上,有一种被围观的不适感。
因急于问诊,李女士强忍不适,与医生交流。在就诊期间,她并未察觉有拍摄设备正记录其看诊情况,也无人告知会被用作“诊疗素材”。
![]()
直到7月中旬,李女士收到了朋友转来第一条视频,而该视频内容正是自己此前就诊的经历。尽管视频对李女士的面部做了小范围马赛克处理,但是清晰的话语、衣着,以及关键病史信息,让朋友“一眼认出”。
李女士愤怒表示,自己的隐私被彻底侵犯了。“看病是极其私密的事,谁愿意未经同意就把它公之于众?”
李女士于是开启维权之路。经多次沟通,目前相关视频已被删除,但李女士坚持要求医生道歉的诉求,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
对于李女士的遭遇
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
“这样太过分了”
也有网友吐槽
男科妇科肛肠科成“重灾区”
![]()
![]()
事实上,李女士的遭遇
并非是个例
在社交平台上
不少患者都曾吐槽
自己就诊过程
被医生被当做案例视频发布
![]()
浙江虎跑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王紫薇表示,即便此类视频进行了画面处理,但未经患者明确同意且通过视频其他要素仍可识别出患者的情况下发布并在社交平台传播,直接侵犯了患者的肖像权。另外,就诊内容和病情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本身具有高度的私密性,也涉嫌侵犯了患者的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
王紫薇律师建议,如遇类似情况,患者应当及时保存相关视频的链接、截图、录屏等,同时记录发布者账号信息及发布时间,必要时还可进行证据公证。
“可以要求涉事医生删除视频、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但维权过程可能耗时耗力。且即使胜诉,直接的经济赔偿数额可能有限,更多是起到制止侵害、恢复名誉和精神抚慰的作用。”王紫薇律师说。
你有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