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识别与防范能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我行于[活动时间]开展“远离电信诈骗”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场景化的知识普及,筑牢金融反诈防线,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筹备
1.搭建专项工作团队:成立由安全保卫部牵头、各网点负责人及一线柜员参与的工作小组,制定《远离电信诈骗宣传实施方案》,明确“聚焦高发骗局、覆盖全年龄段客群”的目标,细化宣传流程与人员职责,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2.锁定高危宣传人群:针对老年人(易遇“冒充子女借钱”“养老投资诈骗”)、年轻人(易陷“网络刷单”“虚假购物诈骗”)、企业财务人员(易遭“冒充领导/客户要求转账”诈骗),定制差异化宣传内容,如为老年人准备图文警示卡,为财务人员提供“转账核实流程指引”。
二、核心宣传内容
1.拆解电信诈骗高发套路
身份冒充类:冒充公检法称“涉嫌违法需冻结账户”、冒充客服“退款理赔要先转账”、冒充领导“紧急事务要求垫付款项”;利益诱导类:以“网络刷单返利”“低投入高回报理财”“免费领礼品”为诱饵,诱导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
2.传授防范核心方法:普及“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通过官方渠道或当面确认对方身份);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讲解开启来电预警、举报诈骗的操作步骤。
三、宣传实施方式
1.网点阵地宣传:在各营业网点悬挂“警惕电信诈骗,守护资金安全”横幅,LED屏滚动播放反诈短视频;柜员办理转账业务时,对“大额转账”“向陌生账户转账”客户主动提醒风险,发放宣传折页50份,现场解答“如何辨别诈骗电话”等疑问40余条。
![]()
2.线下场景渗透:组织宣传小队走进2个社区(重点老年社区),在社区公告栏、企业电梯间张贴反诈海报,扩大覆盖范围。
四、活动成效
1.公众防范意识显著提升:活动后调研显示,88%参与群众能准确识别2种以上诈骗套路,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客户较活动前增加20%,老年人、财务人员等高危群体的警惕性明显增强。
2.止损成效突出:活动期间,我行员工通过“转账核实提醒”协助客户识破诈骗1起(如拦截“冒充领导转账”“虚假理财充值”),避免客户资金损失超10万元。
下一步:
1.建立长效反诈机制:将电信诈骗宣传纳入常态化工作,每月开展1次网点微宣传,结合“春节”“双十一”等诈骗高发节点,提前推送针对性警示内容。
2.深化多方协作:与反诈部门、社区居委会、企业建立“反诈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同步最新诈骗套路,联合开展“反诈进万家”联合宣传活动。
3.优化宣传形式:针对不同客群更新宣传材料(如为学生定制“校园反诈手册”),制作“反诈情景剧短视频”“反诈公益广告”,增强内容趣味性与传播力,持续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