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7年6月份的一天,老李和老唐两人相约去长江泸州段的江面抓一些鱼。
于是他们就准备了电瓶和水桶,三更半夜就来到了江边。
将电瓶下到江水中之后,他们很快就抓了一些鱼,不管大小,两人把鱼都装进了桶里面。
![]()
但是很快他俩就被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发现了,凌晨2点多,民警和渔政执法人员将他们当场带走了。
后来民警检查了一下两人的水桶,发现里面有着6.94公斤的野生鱼类,不过大多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鲤鱼或者鲫鱼。
![]()
但一条不怎么常见的声音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这条鱼只有约1.1两重,但是身体呈淡粉红色,背部有一条隐约的浅红色纵带,腹部泛着银白色光泽,和周围灰褐色的鱼都不大一样。
为了确保鉴定结果准确无误,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专业人员,结果发现这条小鱼是国家2级保护动物!
![]()
按照法律规定,伤害国家2级保护动物哪怕只有1只也是要进去的,虽然这条鱼非常小,但是依然不影响判定。
于是最后老李被判了3年零2个月,老唐被判了7个月,还要上交罚款。
![]()
当然,这样的判决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除了电死国家2级保护动物之外,两人捕鱼的时候还正处于长江的禁渔期。
当然,他们使用的电瓶会对鱼群造成绝户式的捕捉,本身也属于禁止的渔具,所以也不合法。
那么这1.1两的小鱼究竟是什么样的小鱼,为什么这么珍贵呢?
![]()
«——【·珍贵的鱼·】——»
这种鱼叫做胭脂鱼,它在生长过程之中会经历三次显著的形态变化,这种“阶段性形态差异”在淡水鱼类中极为罕见。
刚孵化的胭脂鱼幼鱼,体长仅2-3厘米,通体透明,像一块晶莹的玻璃,透过薄薄的皮肤,甚至能清晰看到体内跳动的心脏和弯曲的肠道。
![]()
随着生长至3厘米左右,幼鱼的体色逐渐从透明变为淡灰褐色,身体两侧开始出现3条明显的黑色横带。
更有趣的是,幼鱼的横带颜色会随着环境光线的变化而调整。
![]()
在光线充足的浅水区,横带颜色会加深,变成深黑色,与明亮的环境形成对比,进一步混淆天敌的视线;
在阴暗的深水区或多云天气,横带颜色则会变浅,呈灰黑色,避免因颜色过于鲜艳而暴露位置。
![]()
这种“环境适应色”是胭脂鱼幼鱼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独特生存策略,能最大限度提高它们在复杂水域中的存活率。
当胭脂鱼的体长超过10厘米,就正式进入了亚成体阶段,幼鱼时期的黑色横带会逐渐淡化、消失,体色从淡灰褐色慢慢过渡为背部灰褐色、腹部银白色,身体侧面开始浮现淡淡的粉红色光泽。
![]()
背部从原本的平坦状态逐渐向上隆起,从背鳍起点处开始,形成一个缓慢上升的弧形,这便是成鱼“驼峰”的雏形。
这种背部隆起的结构并非偶然,而是为了适应中下层水域的生活——隆起的背部能减少水流阻力,让胭脂鱼在水流中更稳定地停留,方便捕食底栖生物。
![]()
成年胭脂鱼堪称淡水鱼类中的“颜值担当”,尤其是雄性个体,凭借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体型,被誉为“亚洲美人鱼”。
成年雄鱼的体色以粉红色为基调,从吻部开始,有一条鲜艳的胭脂红色纵带贯穿整个身体,一直延伸至尾柄末端。
![]()
这条纵带的颜色会随着繁殖季节发生变化——在非繁殖期,纵带颜色为淡胭脂红,像少女脸上淡淡的红晕;
进入繁殖期后,纵带颜色会急剧加深,变成亮红色,鲜艳夺目,就像涂抹了一层浓郁的胭脂,“胭脂鱼” 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
成年雌鱼的体型与雄鱼相近,但雌鱼通体呈暗红色,身体侧面的纵带为深紫红色,即使在繁殖期,颜色也只是略微加深,不像雄鱼那般鲜艳。
无论是雄鱼还是雌鱼,成年后背部的“驼峰”都会完全成型,隆起幅度能达到身体高度的 1/3,从侧面看,整个身体呈优美的弧形,极具观赏性。
![]()
胭脂鱼作为长江特有的大型中下层淡水鱼,堪称“水质挑剔者”。
其核心栖息地集中在长江干支流中上游的砾石底质河段,这些区域水质优良,底质为砾石或沙滩,水流速度适中,是胭脂鱼极其心仪的地方。
![]()
胭脂鱼幼鱼期主要在水体上层活动,以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通过细密的鳃耙过滤水中微小生物。
亚成体期转向中下层水域,食物以螺类、蚌类、摇蚊幼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高等植物碎屑;
![]()
成年期完全转为底栖摄食,以砾石表面附着的硅藻、蓝藻等藻类为主要食物(占比 60% 以上),同时捕食水蚯蚓、螺类等。
其摄食行为还能控制藻类过度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对维持长江底栖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
胭脂鱼采取“慢生长、长寿命”的生存策略,幼鱼期生长相对较快,亚成体期增速放缓,成年后生长进一步减缓,每年体长增长不足2厘米。
在自然环境中,胭脂鱼寿命可达25年以上,部分个体能存活30年,这种“长线发展”模式虽导致种群恢复能力较弱,但能确保个体充分适应环境,提高繁殖成功率,是应对长江复杂生态环境的智慧选择。
![]()
但是从历史分布与现状对比来看,胭脂鱼的分布范围正不断萎缩。
随着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水域污染等因素影响,下游种群已基本消失,中游种群锐减90%以上,目前仅上游部分支流保留相对完整的种群。
所以胭脂鱼(仅限野外种群)的保护级别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
每一条野生胭脂鱼的存活,都对种群延续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何 2017 年四川泸州案中,一条仅1.1两重的胭脂鱼幼鱼,会让两名非法捕鱼者面临严厉刑事处罚——法律严惩的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为了守护这一 “长江瑰宝” 的未来。
参考:
上游新闻《这条仅重1.1两的小鱼 却将两名男子送进了监狱》2017-11-1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