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带老二回新疆看姥姥姥爷,没想到却被我妈吐槽“心太狠”“像后妈”。我一时语塞——不就是让孩子自己洗澡、洗衣服吗?这明明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怎么就扯上“不爱孩子”了?
我家两个孩子,从4岁起就自己洗澡、穿衣服、晾叠衣服、收拾书包;上小学后,就开始学着做早餐。他们都挺独立,尤其是老大,13岁之后自己的事情基本自己决定,我和她爸爸只提供参考意见。就连前阵子她从大学退学去工作,也是手续办妥、工作找好之后才告诉我们。
![]()
从事亲子教育这15年,我见过太多父母在“希望孩子独立”和“舍不得孩子吃苦”之间反复摇摆:
想训练孩子自主进食,又怕他们饿着;
想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却总忍不住上手帮忙;
明明该让孩子尝试,却总放不下心里的担忧。
可是——如果我们什么都替他们做完,如果不“狠”一点,他们又该如何培养出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
在日本,有一档火了29年的综艺——《初遣》。没有明星,主角是一群2-7岁的孩子,记录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出门:买东西、坐车、买菜……
这档看似简单的真人秀,却治愈了无数大人:
“感动又正能量,孩子们太可爱了”
“小朋友真的好勇敢”
“爸爸一直在远处等着,太暖了”
“日本妈妈教育好严格,但孩子真的被教得很好”
连石原里美也在节目中感动落泪。
![]()
剧情简单却触动人心:父母给孩子一项任务,孩子独立完成。
比如3岁的小浬爱,要独自去买炖菜汤料、蔬菜,取预订的蛋糕,再为妈妈选一束康乃馨作母亲节礼物。
出发时,她一边哭一边回头看爸爸。爸爸在她口袋里塞满糖果,不断叮嘱:“看着路啊”。
![]()
他默默目送女儿走远,忍住不舍,也忍住帮忙的冲动——哪怕孩子一路哭,也要让她自己完成。
小浬爱最终顺利买齐所有东西,包括一束搭配漂亮的康乃馨。爸爸远远蹲在路口等她,看着她笨拙地提东西走回来,依然坚持没有上前。
![]()
因为他知道:最后这段路,必须她一个人走完。
这部综艺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从小事做起,默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比如小智的爸爸开饭店,他会让小智帮忙摆碗碟,要求每个碗都必须整齐;
![]()
还有一个3岁女孩第一次任务失败哭着回家,妈妈没有放弃,让她带着2岁的弟弟再次出发。有了陪伴和责任,小女孩变得像大人一样坚强,还会鼓励弟弟:“你真的好棒!”
![]()
不少网友看完直呼:“这样的孩子太省心了!”“突然没那么恐育了!”
但也有妈妈直言:“让我家3岁娃独自出门?绝对不敢!”
确实,前段时间就有一则新闻引发热议:一位妈妈让9岁女儿独自坐公交回家,结果孩子坐反车走丢了。妈妈解释本想借机锻炼她,没想到孩子真的找不到家。
![]()
有人批评妈妈心太大,也有人觉得9岁不该这么依赖。
我们当然不必照搬节目让两三岁孩子独自出门,但独立意识的培养,的确应该成为比分数更重要的养育目标。
《初遣》不是“作秀”,它反映的是日本社会普遍的教育观念:从小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战地记者周轶君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篇中也观察到这一点。
小朋友若松花果,早上自己踩小板凳洗脸、挂毛巾,洗完还记得收好板凳,自己叠睡衣、穿校服。出门后无论玩具、零食还是书包,都自己拿。
![]()
![]()
她的妈妈说:不要求她每次都做完美,但希望她每天都能尽力去做。
这些事危险吗?并不。很多时候,是我们不够信任孩子。
《最美的教育是不凶不吼》一书中写道:很多孩子依赖性强、不敢尝试,不是因为天生能力差,而是父母的不信任。我们包办越多,孩子动手机会越少,能力就越弱。只有真正信任,他们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很多日本妈妈秉持“18个月当18岁来养”的态度:哪怕孩子只有一岁半,也像对待成年人一样给予信任和尊重。
比如鼓励孩子做家务,相信他们能做好;孩子学穿衣服时,忍住不插手。哪怕一开始做得不好,但一定会越来越好。
美剧《小谢尔顿》中,9岁的小谢尔顿每天清早起床送报,一个人打电话订货、扛报纸、骑车挨家投递,甚至经历风雨。妈妈虽然心疼,却始终悄悄跟随、适度放手——这样的经历让他更早懂得了生活不易。
![]()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学会放手,也是我们自己的成长。
你的孩子,终要一个人走向世界。
而我们能给的最好礼物,就是相信他们可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