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OUTDOOR独家 | 五天五夜,湘西水下洞穴救援始末

0
分享至



幽深的地下洞穴本就与大海、湖泊不同,他能活下来,归根于他的生存欲望。然而,他也因自身的无知令自己置于险境。——让·波塔西

潜水界有句话,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终止潜水。湘西列夕老码头下的猛洞河里,深夜十点钟,有4个人从船上跳入水面下潜,当同伴的气瓶耗尽了上岸,一个叫做王二老(化名)的男子却选择穿上潜水湿衣,背着剩下一罐的气瓶,只身再次潜入猛洞河黑暗的河水中。

这一跳,他几乎将自己推入死亡深渊。

过了很久,直到2025年7月20日凌晨4点,一起来的朋友们眼看着水面迟迟没有气泡,这下慌了。

接下来的五天,同伴们多次潜入搜寻无果后报警,当地组织消防、公安、民间救援等多方力量展开大规模搜救。声纳探测、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轮番上阵,仍然杳无踪迹。救援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搜救”任务逐渐默认变成了“打捞”,王二老活着的希望渺茫。

直到第五天,一支来自广西的专业洞潜救援队伍——百色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水上勤务和航空警务大队(简称“百色救援队”)接到跨省支援请求,驱车赶往湖南省永顺县。这支队伍在他们抵达后的短短半天内,将失踪近五天五夜的王二老成功安全带出水面,创下了我国首次跨省洞潜救援成功、被困者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

不少人不禁好奇:被困者是如何在地下洞穴中存活五天五夜?他经历了什么?救援队究竟做了什么,半天就能搜索到被困者?

为厘清这场生死营救的来龙去脉,「户外探险」专程前往百色,通过实地采访与深度探寻,沉浸式复原救援现场,力求找到关键答案。

撰文|董俊

编辑|了了

设计|天宇

图片来源|百色救援队

· 本文为《户外探险》原创内容 ·

危险逼近

永顺列夕大桥横跨陡峭的峡谷,四周群山起伏,历经千万年造山运动,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周围幽深峡谷、溶洞、红石林、悬崖上的村落,构成了这片湘西土地的整体面貌。

站在列夕大桥之上,能够遥遥俯瞰到被绿荫遮蔽的列夕老码头。列夕,用土家语读作“lei xie”,指的是“河岸上的村子”。过去这里热闹无比,是穿行猛洞河两岸通往王村的便捷水路。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加上停船禁捕,如今已经废弃多年。


永顺列夕大桥

码头对面,便是因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取景而大火而更名的“王村镇”。此镇三面环水,建在陡峭的石灰岩台地上,猛洞河穿镇而过,形成落差30多米的双层瀑布,也被称作“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如今游客往来众多。

雨季时,雨水渗入地下,汇聚成溪流,穿过溶洞,注入猛洞河,再汇流至酉水,最终奔向长江。而在旱季,深藏地下的溶洞洞口才会显现,洞内是迷宫一样的未知世界。


猛洞河

7月19日晚上10点左右,王二老和三位朋友计划在猛洞河水域夜间下潜,其他人气瓶耗尽了,已经打算离开,王二老也用光了两瓶气,但他发现还剩一瓶气,觉得不能“浪费”气量,还可以继续下潜,于是又一头扎进猛洞河。

至于为什么下水,面对媒体的采访,他的家属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潜水,有的说是摸鱼,但结果都是下水之后,他再也没能上岸。

一般来说,如果潜水员在深度10米内的浅水区域,水泡通常会很快出现。漫长的等待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朋友们迟迟未见动静,当看到他的灯光熄灭、气泡不再冒出时,顿感情况不妙,赶紧下水寻找,但搜索无果,王二老的朋友们当即报了警。

据媒体报道,搜救行动持续进行了四天四夜。不止当地警方,一些民间救援组织也持续救援。河上来了许多人,有许多船,但都没有收获。

当地的湘西曙光救援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最开始尝试了开放水面广泛搜索,但是没有结果。后来还使用了声纳、水下机器人排查到水下9米处的洞穴,甚至请了当地救援经验丰富的潜水员进洞探查。


救援现场商讨工作

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法国洞穴联盟副主席让·波塔西告诉「户外探险」,如果不能检测到气室或潜水瓶的敲击声,或者说无法捕捉到被困者的任何信号,那么洞穴救援者就不应该使用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因为有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浪费救援时间、搅浑水面、破坏生命线等,甚至会使后续的救援工作更加复杂。

他强调称,最初使用的解决方案并不总是能够解决问题,这是正常的。但是洞穴环境不同于其他开放水域的环境,如果水下机器人等设备不能够快速确认被困者的大致位置,最好让有经验的洞潜救援团队更快介入,才能提升救援的成功率。

天公不作美,王二老失踪后,接连下了三天的雨,猛洞河的水面高度涨了3米多,河水也变得更加浑浊。在水面之下,希望正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

本地的老百姓告诉来搜救的人,“猛洞河底下有洞,旱季时会露出来”,假设王二老是误入河底溶洞之中,那么只能“找全国厉害的洞潜团队来救援”,邵阳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如此向被困者家属建议。

失踪转机

这深藏水面之下的幽深洞穴,并不是一般人能进得去的。

作为技术潜水的分支,洞穴潜水被认为是极限运动top3。美国国家洞穴学会洞穴潜水分会(NSS-CDC)洞潜专家比尔·奥斯特里认为:洞穴潜水可能是我们最接近在月球行走或者太空旅行的地方。而洞穴潜水救援的难度则更高,“只有探洞者才能拯救探洞者”被视为业内共识。

谁才能救王二老呢?最终,百色救援队被认定是王二老最后的“救命稻草”。今年2月份,中国首例洞潜救援成功的新闻铺天盖地,央视新闻也拍了纪录片——百色救援队作为拥有国内首个官方洞潜救援资质的专业队伍,历时三天将2名科考研究人员从广西田阳的洞穴中安全救出。



2025年2月,百色救援队在广西田阳成功完成中国首例洞潜救援

7月23日下午一点半,百色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水上勤务和航空警务大队队长梁良手机响起,湖南省公安厅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发出协作函,他和团队接到紧急支援任务“预”通知。此时,王二老被困已经超过72小时。

接到“预”通知的时候,队员们有的正在办公室午休,有的在准备下午潜水训练的装备。命令迅速传达,只有一个多小时的准备时间。

事实上,百色救援队掌握的前方救援信息屈指可数,情况紧急,包含队长梁良在内的11名队员迅速集结,组成了这次湘西洞潜救援的核心力量——5名有洞潜资质的人员,梁良、闫明、许世德、黄赠谕、刘承志作为潜水搜救组,执行一线救援任务;水面支援组岑万平、覃亮亮、李炳高以及器材保障组刘忠恒、熊天弛、黎绍,分别负责支援水面保障和地面保障。其中,刘忠恒、熊天弛作为备用潜水员候命。


11点30分,队员把装备装车,前往事故发生水域

7月23日下午3点,三辆车装载着装备,连夜向湖南省永顺县疾驰。车窗外,暴雨如注,能见度极低。在贵州一个服务区,雨雾笼罩着高速公路,救援队伍不得不停车等待,但每一分钟滞留都在消耗被困者的生机。

经过12小时的长途奔袭,百色救援队于第二天凌晨4点抵达湖南省永顺县。队员们只在酒店休整了短短五六个小时,就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上午十点,百色救援队一行与永顺县派出所负责人对接,了解救援情况,被困者的家人也见了面,协助救援队的补给需求,为救援队提供帮助。

家属向救援队介绍情况:他们本地的救援队已经排查了上下游200米范围,动用了一切可用设备,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个水下洞穴入口处——位于水下9米的一个隐蔽洞口。王二老的家人告诉百色救援队:“村里的老人说,进洞后右侧有一深潭,左侧有岔路。”这个洞旱季时有人走进去过,但是具体洞室多深多大,没有人知道。

这是个未经探测过的洞穴,在到达救援现场之前,当地提供的信息也很有限,洞穴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导致救援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7月24日中午,梁良来到列夕老码头,这里与王二老可能误入的地下洞穴相距400米左右。雨已经停了,水面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其他救援的船只也早已经撤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连续3天降雨使水位上涨3米,水质变得浑浊。他看着宽达60多米的猛洞河的平静水面,陷入沉思。

作为这次洞潜救援行动的指挥官,梁良意识到情况有点棘手。时间也愈来愈紧迫。梁良深知,洞潜救援不存在所谓的黄金救援72小时,被困者只要缺氧,就会死亡。

田阳救援的被困者经历69小时被安全救出,已经是洞潜救援的奇迹了。这次将失踪近110小时的王老二带回的几率,能有多大呢?


12点40分梁良带队前往事故点水域


救援现场平面示意图(点击放大查看)

深入洞穴

猛洞河上,第一组队员许世德和黄赠谕做着下潜前的准备。他们穿好装备,跳进水中。在水面上,他们口中喊着检查步骤,面对面仔细互检装备,确认气瓶阀口、电脑表等正常,以确保下潜安全。

许世德与黄赠谕是一对老搭档,在水下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动作,他们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早在2018年,他们一同接受了中国资深潜水员韩颋、钟朝晖的第一期潜水培训课程,那时他们还没有任何潜水经历。而如今,他们已经通过中国首个洞穴潜水组织WUD的潜水教练培训和洞潜培训等多个课程。毫无疑问,他们是百色救援力量中的先锋力量。

这已是他们第二次担任洞潜救援的先锋——田阳洞潜救援中也是他俩率先深入未知的洞穴寻找两名科考队员的生命迹象。

如今,他们再次肩负起先锋的重任,率先潜入这片黑暗水域。


13点25分,许世德、黄赠谕作为第一组队员下潜

洞穴顶部的气室,往往是洞潜被困者最后的生存希望。按照梁良制定的当日潜水计划,第一组先下水初步探索,勘察地形,了解洞穴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再分组进入洞内深入搜索。根据田阳救援的经验,他们的搜索方向是“优先排查气室”,排查气室无果再沿洞底排查。在他们的潜水教练韦柏看来,这一策略遵循了教学中的“保守”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救援。

下午1点10分, 梁良、黄赠谕、许世德、岑万平、覃亮亮乘船前往距离列夕码头400米远的下水点。“注意安全,按计划返回。”梁良嘱咐道。

下午1点30分,许世德、黄赠谕纵身跃入水中,气泡翻滚间,身影迅速被幽暗的河水吞没。梁良看到一条水蛇从岩壁上窜出,跟着潜入水中。

水面之上,坐在船只上以及岸上的支援组都在沉默等待。不同花色的蝴蝶,停靠在岸边的阶梯上、气瓶上。那天下午天气很热,三十多度。猛洞河河水温度只有25度,能见度也还好。可到了水下9米的洞口,则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一切骤然改变。


气瓶

两人一进入洞穴,就像突然被吞进了某种生物的腹腔,凉意透过潜水干衣侵袭而来。光线彻底消失,温度也骤降。跟在身后的黄赠谕形容洞穴环境——“就像你握着一束光,走在没有月亮的黑暗森林里,除了手中的灯照到的小小范围,其它什么都看不见。”

手中光源勉强点亮眼前的混沌,但洞中能见度不足1米,差的时候不到50公分。二人沿着右侧洞壁,缓缓向前推进。许世德负责布线,手中的引导绳一点点延伸。他选择不戴手套,尽量不触碰尖锐的褐色洞穴岩壁,避免划伤皮肤,再判断哪里可以缠绕绳结,哪里打锚点。

搭档黄赠谕紧随其后,用手电光束为他指示潜在锚点,检查每个锚点是否牢固,同时负责仰头探查顶部气室,寻找可能存在的“气室”。可以靠呼出的气泡判断:如果顶部有气室,气泡会持续向上;若是死路,则会溅落尘屑,提示此路不通。

作为布绳手,许世德是这条生命线的铺设者。每一个锚点的选择,都关乎后续整支队伍的安全。他一手握紧线轮,另一只手握着潜灯,心跳却在进洞之后突然加快。“是一种本能反应,”他说,“突然进入完全陌生的黑暗环境,心跳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不得不停下来,悬停在黑暗中十几秒,深呼吸。“如果不能冷静,后面的工作根本没法完成。”

搭档突然停了十几秒,黄赠谕从后方游到他旁边,比了个OK的手势,确认许世德没事后才继续前进。

外面虽是炎热酷暑,洞穴内水温却更低,凉意像针一样刺透潜水服。时间长了,队员裸露在外的手和脸开始变凉发麻。


干衣

第一个气室很快被找到了,距入口仅十米。它极小,仅能容两人蜷缩其中,举手就能触顶。紧接着是第二、三个气室,一个比一个宽敞,但没有可以让人停留的区域。

每到一個气室,他们就浮出水面,摘下面罩,交流情况。直到第四个气室——空间最大,顶部垂下钟乳石柱,呈菱形,有二三十米高。也正是在这里,黄赠谕第一次听到了沉闷的异响:咚咚、咚咚咚。

“像敲击,有节奏,不太连续。”他立即从干衣腿袋中抽出一把小扳手——这不是标准装备,而是从上一次洞潜救援中积累的经验——回敲岩壁。

没有回应。

但片刻之后,声音再次响起。两人眼神交汇,心想可能找对了地方。

但此时气瓶余量已告急。按照“三分之一原则”——三分之一气体用于进入,三分之一用于退出,三分之一备用——他们必须折返。他们离开时,引导绳留在洞中,等待下一组队员接力搜索推进。


救援现场

不太真实

距离计划出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小时,水面指挥部的气氛愈发凝重。

下午2点17分,第一组队员才返程回到水面。

梁良急切地询问情况,“怎么耽误这么久?”两位队员脱掉潜水装备上了船,脸上混着水珠与疲惫。黄赠谕汇报水下环境和气室细节:水下能见度几乎为0,水温也低。许世徳汇报线路情况和行进风险点:已经向前行进了70米,布设引导绳至第四个气室,并发现了声源线索。

他们请岸上的船只暂时关停,避免声音干扰水下救援判断。并且提醒后面的第二组洞潜救援队员闫明也带上扳手,他们不知道洞里的声音究竟是来自岸上的干扰,还是水下的求救?

负责水面支援的李炳高接过首批队员的气瓶运到岸上,与地面支援刘忠恒一起驱车前往附近一个村委大院,用气泵对许世德、黄赠谕的双瓶进行“补气”。


气瓶

下午2点半,救援指挥部根据洞内情况调整计划,从右侧继续向前推进。

出发前,刘承志在干衣内多加了一件保暖衣。他想起广西洞穴救援时浑浊的水质和狭窄的通道,而这次,他甚至做好了连续四天反复下水的准备。

许世徳提醒闫明与刘承志:“务必沿绳上方行进”。其中,有一段路需要放慢速度,不要把底部的泥土踢起来,避免浑浊。

下午3点35分,闫明、刘承志按照新计划下潜,两人并肩潜入黑暗,布好的绳引领着他们继续向洞穴深处推进。

基于第一组的搜救信息,他们直奔第四个气室,拿出扳手,敲击了墙壁,但是没有任何回应。

刘承志只看见崖壁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还听见头顶水滴的声音。


百色救援队在绿窟潭(日常训练图,非此次救援)

于是,沿着右侧洞壁,刘承志继续向前布线搜索,闫明在他的左边,两人几乎是并排的姿势往前推进。向前搜索了几个小气室,但都没有发现异常。按照“三分之一原则”,气量已经用了近三分之一,到达距离第四个气室前方90米的位置,他们决定返程。

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们觉得“不太真实”。就在返程中,上方一束不寻常的光源吸引了两个人的注意。那个颜色不是队友的灯光:亮度不稳定,晃动得很慌乱。这束黄色的光在第四气室的对面方向,两人追着光源向水面游去。

靠得越近,光束越来越清晰。在这个葫芦形气室下方的水潭中,一个微胖的男人咬着呼吸嘴泡在水中,拿着手电筒。那一刻,二人内心难以置信又万分激动,他们找到了王二老?但还是活着的吗?


手电筒灯光穿透漆黑的洞穴(日常训练图,非此次救援)

亢奋的被救者

救援队员赶紧将他“升水”。闫明迅速游上去,从水中抓住他,从水中托举离开水面,刘承志也紧随其后“出水”。

只见这个浑身湿透的人瘫在一块仅容一人的凹岩上,十分亢奋地看着他们俩,眼睛睁得极大,呼吸急促。新到来的救援队员的手电,把小小的气室照得分外明亮。

王二老说了一堆方言,意识到对方听不明白,这才换了普通话。“你们是哪里来的?”

“我们是广西公安救援队的”,刘承志说,“坚持住,我们一定能带你出去。”王二老感激不已:“你们跑那么远来救我,你们给了我再生的机会,是我的再生父母、救命恩人。”

刘承志听到王二老不停说话,十分急促,一开始以为他太激动了,后来意识到洞内应该是氧气快消耗完了。他说:“很闷热,胸口很闷。”


救援队员发现被困者

当摘掉面罩之后,救援队员意识到狭窄的洞穴气室内氧气稀薄,刘承志将自己备用气瓶的呼吸头递给王二老吸氧,闫明则先行返回岸上报信。他告诉王二老:“可能需要等待一些时间,后面大部队会过来送一些装备,再带你出去。”

被困那么久,王二老急切地想被带出洞穴。救援队员只能先给他打“预防针”,因为搜救到人之后,团队的其他成员需要详细周密的营救计划,才能确保被困者安全顺利出洞。

令救援队员惊讶的是,尽管被困五天,仅靠喝地下河水维持,王二老的精神状态却异常清醒。问他吃了什么,他说只靠喝水活下来的。渴了就下水喝两口,再爬上来,但也不敢多喝,有规律地喝。

闫明和刘承志在遇到王二老之前,发现洞中有桃花水母,这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淡水水母仅存活于干净的岩溶山体水体中,对水质要求很高,队员们曾在广西都安地区潜水训练的时候见到过。闫明还招呼刘承志来看,刘承志看了也大为震撼,他想“这里的水质一定很好”。没想到,王二老是靠喝水活下来的。

王二老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在暗无天日的洞里,他已经没了时间的概念。这些天,他靠频繁切换姿势抵抗疲惫和寒冷——时而用背部抵住岩石做深蹲,屁股坐进凹槽中,时而四肢撑开像个“大”字般,卡在岩缝中站立。

刘承志感到很“神奇”,五天五夜不吃饭,体力还能那么好。

尽管皮肤因长期浸泡已发白磨损,体力也接近极限,但王二老始终强迫自己保持清醒,不敢沉睡,生怕滑入深水。他的潜水气瓶几乎是空的,只剩4%,灯也不敢乱用。只是刚才迫于求救,才打开了电源下水求救。

刘承志留在狭窄的洞穴中,陪着王二老。焦急等待救援的气室中,氧气正在快速消耗。黑暗的气室被救援队带来的灯光照亮,王二老激动地爬上这个葫芦状气室的凹槽中,两手撑开,向他展示这几天如何保持身体干燥的诀窍,不停地跟刘承志说话。

气室被连日的雨水充灌,水面之上没有能容纳第二个人站立的位置。刘承志只能扶着洞壁,垂直泡在水中。其实对他而言,穿着潜水服躺在水面上才更舒服,但是为了跟王二老聊天,让他不要焦虑担心,只能保持这个姿势。


水下的王二老与救援队员

王二老每隔两三分钟就摘掉气瓶的呼吸口,低头看着刘承志说话。“你们来了多少人?”

刘承志回答说:“我们一共来了五个洞潜救援潜水员,肯定会你安全带出去。”

他又问:“他们什么时候来啊?”刘承志看了一下潜水表,告诉他:“才过去五分钟,好好吸吸空气,调整好状态,保持好体力就可以了。”

在主引导绳的上方,有一条新的引导绳绑在上面,连接通向王二老所在的气室。布好支线是以防后面的队员在水下迷失。刘承志时不时望向通向水面下主轨迹的引导绳,猜测着队友什么时候到达。他的备用气瓶给了王二老用,自己剩余的用量也逐渐减少,只剩下一半,洞内的氧气被消耗的越来越多,他听见王二老的连环提问,只觉得洞内的回声很大。

听着头顶的水滴声,他的大脑甚至有些缺氧,对方的声音也开始变得刺耳。“你就消停一下吧,等待救援。兄弟。”

“忘不了那一刻”

当闫明顺着绳子“爬”出洞穴,水面上的气泡越来越多。下午4点50分,闫明浮出水面。梁良和其他队员们没想到只有一个人出水。

只见闫明摘下面罩说:“人找到了!还活着!”


救援现场

当救援队员说出王二老还活着的消息,难以抑制的惊喜迅速漫上每个人的脸庞。王二老的家人就在附近的船上,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直接通过微信群迅速传播了这个消息,不少人激动地在现场跑来跑去,岸上逐渐聚集起围观的人。

梁良说:“忘不了那一刻”,他感到有点振奋和激动。但激动很快被新的焦虑取代:如何将一名被困五天的虚弱者从水下安全带回,成了新的问题。

“气室空气状况很差,二氧化碳浓度很高。”闫明提到,被困者王二老所在的气室在水下13米、距离洞口80米处,他栖身于石壁上,状态看起来还不错。但是现在这个气室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攀升,人已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加速救援。

闫明没有上岸,在猛洞河的水面上仅休息了十多分钟,就再次下潜。

那条引导绳动了!在洞中等候的刘承志立刻察觉到,应该是同伴来了。看到闫明给王二老换上50%浓度的氧气瓶,刘承志更放心了一点,这其实为引导王二老最终成功出水,争取了更多准备时间。


水下救援

与此同时,水面上的指挥部正在制定详细的撤离方案。“怕他们气不够,是不是让闫明在前面?”梁良和许世德、黄赠谕商议。岸上炎热,等待最终搜救计划的时候,第一组下潜队员只能脱了潜水服,晾干身体。

经过50分钟的商议,最终的营救计划出炉。

考虑到王二老已经在水下待了五天,传统的减压方案不再适用——那需要在不同深度停留数天,显然不现实。直接将人带出水面,然后立即送医治疗,这是一个权衡风险后的决定。

与此同时,备用气瓶、面罩、救护装备、葡萄糖等补给,水面支援的队员们也迅速准备好了,最终计划由一线救援小组送入洞穴中。

下午5点55分,梁良、许世德和黄赠谕带着给王二老准备的备用背飞、气瓶、补给等装备下潜,下午6点15 分,按着布绳轨迹,三人来到第五气室。王二老一口气喝了拿给他的五只葡萄糖,并补充了水分。

在狭窄局促的气室中,救援队再次评估被困者情况后,感觉王二老的整体状态不错,决心按照救援计划执行。

许世徳为王二老穿上带来的备用潜水装备,教他如何使用。而王二老的潜水瓶等个人装备,则由救援队员帮助他携带。下午6点20分,撤离队形最终确定为菱形:许世德在前引路,梁良和闫明将王二老夹在中间,黄赠谕垫后。梁良用牛尾绳连接到王二老身上,形成安全保护网,慢慢“拖带”出洞。

由于在水下停留已将近2个小时,原本计划在护送王二老出洞时在队尾垫后的刘承志有些不适,于是提前出洞。刘承志浮出水面的时候,摘掉面罩、呼吸塞,仰头大口喘着粗气。

他的临时上岸是水下的“决策”,岸上的队友对此浑然不知。他告诉岸上的队友:“没气了!”紧接着又说了句:“右边全空,在(气室)里面已经跟他(王二老)共用气了。”


闫明发现王二老之后返回岸上休息

如果说营救过程中的小插曲,那可能是王二老从气室下降到洞穴深处时,突然恐慌起来,四肢开始不受控制地挣扎,想要向相反方向游动。

要知道,被视为洞潜圣经的《基础洞穴潜水》一书中,就曾提到,恐慌是突然产生的一种不理智又严重的恐惧,这种感觉是人们在面对真实的或幻想的危险时产生的。一些研究人员声称,潜水员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可能会因恐慌及其引起的生理变化而导致死亡。

大梦一场

被困110小时后,王二老终于要离开这个洞穴了。

8月20日的那晚,他决定只身一人再次下水探索,却最终误入了猛洞河深邃洞穴。

王村本地人都知道,如果赶上旱季,河水回落,水位变低,能看到洞口从底部露出来,洞里有好大的风。有村民说,这个洞是天然形成的,可能长200米左右,但没人知道有多深,也没人进去。


岸上

王二老的姐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39岁的弟弟平时就喜欢潜水,没想到那天下去不久,就遇到地下溶洞被困了,“其实他当天身上的潜水设备都带得很全”。平时,王二老也会在较浅的河里自己玩一玩。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会迷失方向。在潜水气瓶量快要耗光之时,他找到了最后的“救命”气室。观察周边后,发现没有出去的办法,于是关闭了手电保存光源,待在气室里等待救援。水面和洞里都是黑的,他不敢多睡觉,后来他告诉家人,他当时“很绝望”。

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个洞穴奇怪的窟窿里,王二老用尽各种姿势。他告诉来救他的百色救援队队员,装备在慌乱中掉了,只剩下电量不多的潜水灯,几乎耗尽的气瓶和一身在夏季潜水用的潜水湿衣。他一直没吃东西,也不敢下水抓鱼,洞里太黑。

王二老后来在朋友圈发文说:“亲眼目睹救援队冲进危险区域,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逆行英雄’”。在洞中不知过了几天几夜,王二老竟然看到光源,从他佝偻待着的气室对面水下经过。

等王二老反应过来,光源已经过去了。于是,王二老拿出手电准备着,等他们游到附近的时候,跳进水中,打开手电筒晃动,救援队员最终发现了他。

得救了。

“感恩我的再生父母!”王二老这么写道。而在救援队员眼中,他的求生意识非常强,才能在不见天日的地下洞穴撑得过五天。

当广西救援队的人给他穿上黑色的潜水装备,又重新回到水里,身体在漂浮的水面左右摇晃,只有脖子在水面上。救援队员说,背后的一瓶气体,足够他回到岸上,但是王二老的呼吸急促,大口喘气,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此时,在前方引导的许世德立即停下来,轻拍着王二老的肩膀,用手势安抚他。等待他平静下来后,才继续前进。

王二老摘掉潜水面镜,放在水里涮洗了一下又戴上。“这个换气在哪换的?左边是吧?”几个救援队员意识到他有点缺氧,直接让他躺在水面上,口中也给他塞上了潜水气瓶的呼吸口。等王二老呼吸趋于正常,才让他慢慢垂直“站立”在水中,摘掉呼吸口。


救援队员准备带王二老出洞

王二老告诉他们“好了一点”,但想抽烟,甚至找他们要“烟头”,想冷静一下。显然这个诉求会带来新的风险,没人能满足他这个要求。面罩的水雾蒙住了他的视线,王二老又问:“面罩起雾怎么办?”救援队员们说:“没关系”。

“等下出去不要太激动,看见光不要急,跟着我们慢慢出去,慢慢地上,好吧?”面对救援队员,王二老无法说话,只能点头。身边有两个人扶着他,他甚至看不到他们。

只见救援队员们相互比了个手势,有个人说了句“OK”,众人就拖带着王二老下潜了。

下水的那一刻,水面再次被搅动,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生成一串串气泡,王二老晃动脚蹼,被身边一左一右的梁良和闫明“护卫”着。几位救援队员的光源在水下刺破黑暗,照亮前行的路,有时会照到凹凸不平的洞穴岩壁,但水太浑浊,根本看不清。

最深的时候,潜水灯的光也变得微弱,眼前全是黑漆漆的。闫明注意到,有的洞穴比较窄,王二老会更紧张,脚会不自觉滑脱一下。快到水面时,他双脚的频率加快。

等到离开了那个洞穴,眼前也愈来愈明亮。下午6点半,四个救援队员带着王二老浮出水面,王二老迫不及待地摘掉潜水面罩左右张望,看到船只上有他熟悉的面孔,耳边有人“啊”的一声欢呼,甚至有人鼓掌。王二老的家人朋友激动不已。

王二老什么都没说,只是喘着粗气、欲言又止,向天空有力地举起了右手的拳头,似乎想说:“老子活下来了。”


出水后王二老向天空有力地举起了右手的拳头

“帮他解开装备,慢点,不要紧张。”身边的救援队员将他身上的背飞气瓶解开。王二老瞬间如释重负,慢慢游向在船头站立的家人。他们蹲下,伸出手,一个救援队员也跳到这条船想拉起他,但是他却直接松开手,游到船头一侧,双手按着船沿边,没有依靠任何人,从水面猛的跳了上去,跪坐在船上。

他站起来,转身拉开胸前潜水服的拉链,瘫坐在船上,有人帮着脱潜水脚蹼,有人帮着脱身上的潜水服,还有人在旁边抱着衣服等着他换上。王二老在船上也注意到,救他的四位救援队员并没有立即上船,而是平躺在不远的水面上安静休息,有的还拿起矿泉水瓶,仰头喝水,看起来十分轻松。


上岸后的王二老

后来有媒体采访王二老,他直言:“广西的百色救援队是比较厉害的”,他由衷称赞,“带着我出去的时候,我看那水(能见度)只有50公分,模模糊糊的。”

很快王二老就被家人簇拥着送到岸边,直接护送上了救护车。岸边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直播的人,在地面支援的刘忠恒为王二老疏散人员,留出救护车通道。

他好奇问了王二老,那么多天怎么坚持下来的,对方回答说:“我就想活着,我就想着不要放弃。”


上岸后接受医疗检查的王二老

救援之后

当王二老被救护车接走,岸上的人群逐渐散去,救援队的任务却远未结束。百色救援队的队员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们熟练地脱下装备、清点器材、打包气瓶,并将散落在船上的绳子一一卷起。

真正的收尾工作,才刚刚开始。

闫明和刘承志收拾自己的装备,水面支援和地面支援小组也开始搬运、清点公共设备和物资。

以往的救援随着被营救者的离开,人就散去了,这次王二老的家属并未离开,而是主动上前帮忙搬运气瓶、整理器材,将岸边的装备扛到台阶上方不远处的停车场,运到他们的物资车上。


百色救援队

晚上6点40分左右,队长梁良、黄赠谕、许世德再次潜入水中,开始回收布设在洞穴中的引导绳。灯光划破幽暗,他们沿着原路折返,逐一解开锚点,将百米长绳重新卷回线轮。

在第四个气室下方,黄赠谕曾独自停留等待。他右手紧握锚点,闭眼休憩,耳边只有自己规律的呼吸声与偶尔升起的气泡声。那一刻,黑暗裹挟着无声的压迫感袭来,他无限放松,却在一瞬间感觉到独身一人在黑暗洞穴中的恐慌。

此时,队长梁良和许世德收完最前方的引导绳,已经继续下潜,去搜寻刘承志不慎丢失的运动相机——它记录下在洞中和被困者共处的瞬间。但搜索无果。“总有一天要再回来找到它”,刘承志开玩笑地说道,“等到洞穴干涸的时候。”

晚上7点15分,梁良、许世德、黄赠谕收完洞中的引导绳,陆续浮出水面。救援这才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无人员受伤。

梁良告诉「户外探险」,他认为的救援成功,不仅在于成功救出被困人员,也在于没有任何队员伤亡。这被他认为是救援行动的最大成就。




百色救援队荣耀时刻记录

救援过后,队员们很快回归“苦练基本功”的日常:绳索训练、潜水拉练、水上救援训练……他们依旧保持着高度备战状态。百色救援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右江水上蛟龙”,但实际上,梁良笑称队员都是“水沟潜水员”——习惯了在能见度很低的水下工作。充满风险,身上总是沾满水和泥巴,而且不能被看见。他们甚至还定制了印字T恤。

临走时,队员们去猛洞河旁的芙蓉镇逛了一圈,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王二老的弟弟甚至对在洞穴中陪哥哥最久的刘承志说:“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就别走啦,留下来做湖南的女婿!”

救援结束后,闫明收到家人住院的消息,迫不及待赶回广西百色。而黄赠谕的妈妈,是在看到新闻后才知晓他去执行任务,心中满是担忧和生气。许世德则如常回到姐姐家,就像完成了平时的训练或工作任务一样。

做完减压治疗之后,王二老在弟弟的陪同下,专程来广西百色致谢。王二老踏进右江岸边的百色救援队办公地,看见一楼会议室摆着他们曾经获得的各种荣誉。

王二老双手奉上写着“水中蛟龙显神通,危难之处显身手”的锦旗,郑重地交到梁良和闫明手中,称赞百色救援队是“跟生命抢时间”,拿生命来救他。梁队则对他说:“我们一起经历生死,是过命的兄弟”!



你如何看这场生死营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罗斯和哈马斯都玩脱了

俄罗斯和哈马斯都玩脱了

海子侃生活
2025-09-17 10:10:09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阿纂看事
2025-08-29 15:46:57
1966年,距今千年的六祖慧能肉身被剖,五脏六腑被扔,游街示众

1966年,距今千年的六祖慧能肉身被剖,五脏六腑被扔,游街示众

牛牛叨史
2025-09-11 22:06:15
吓死!事发昆明一小区,夫妻二人旅游回家,一开门就看到客厅爬满蛇

吓死!事发昆明一小区,夫妻二人旅游回家,一开门就看到客厅爬满蛇

生活魔术专家
2025-09-18 10:20:37
同志加兄弟:京族三岛归中国,白龙尾岛归越南,谁获利更大?

同志加兄弟:京族三岛归中国,白龙尾岛归越南,谁获利更大?

牛马搞笑
2025-09-11 05:39:28
通过这12个细节,网友们对人口问题有个基本的预估了

通过这12个细节,网友们对人口问题有个基本的预估了

清晖有墨
2025-09-17 16:59:17
世界、美国历史将证明查理•柯克的伟大

世界、美国历史将证明查理•柯克的伟大

大国老记
2025-09-19 13:02:28
重大发现!安徽新探明7.6亿吨煤炭资源

重大发现!安徽新探明7.6亿吨煤炭资源

安徽发布
2025-09-19 14:30:54
马雷斯卡:我爸当了50年渔民,每天凌晨2点-10点工作,这才是艰难

马雷斯卡:我爸当了50年渔民,每天凌晨2点-10点工作,这才是艰难

直播吧
2025-09-19 19:55:06
茅台批发价大面积“跳水” ! 零售价已低至1700元/瓶

茅台批发价大面积“跳水” ! 零售价已低至1700元/瓶

投资快报
2025-09-19 16:23:28
中超争议判罚!河南2球失而复得,VAR介入,媒体人:边裁载入史册

中超争议判罚!河南2球失而复得,VAR介入,媒体人:边裁载入史册

奥拜尔
2025-09-19 20:22:19
超强秋台风将生成!中到大雨,影响江苏!

超强秋台风将生成!中到大雨,影响江苏!

江南晚报
2025-09-19 02:00:53
女护士处理男患者隐私部位,会感觉难为情吗?美女护士说出大实话

女护士处理男患者隐私部位,会感觉难为情吗?美女护士说出大实话

第7情感
2025-09-17 12:12:15
回顾:一等功臣祁发宝,荣升副司令首次出镜,六排勋表属实罕见

回顾:一等功臣祁发宝,荣升副司令首次出镜,六排勋表属实罕见

健身狂人
2025-09-18 14:03:13
直击长春航空展:“红鹰”飞行表演队空中“比心”

直击长春航空展:“红鹰”飞行表演队空中“比心”

新京报
2025-09-19 21:25:04
蒯曼妹妹满分作文竟是写“姐姐输给了孙颖莎”,老师的评语很感人

蒯曼妹妹满分作文竟是写“姐姐输给了孙颖莎”,老师的评语很感人

十点街球体育
2025-09-19 21:58:28
关于人口数据这事,网友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细节

关于人口数据这事,网友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细节

清晖有墨
2025-09-02 12:21:41
美联储降息后,真正凶险的考验来了!中国必须稳住!

美联储降息后,真正凶险的考验来了!中国必须稳住!

李荣茂
2025-09-19 19:03:50
章若楠脚丫白白嫩嫩

章若楠脚丫白白嫩嫩

小椰的奶奶
2025-09-19 10:55:56
图书馆事件迎来大结局!杨景媛放已忏悔,她可能会放弃二审

图书馆事件迎来大结局!杨景媛放已忏悔,她可能会放弃二审

平老师666
2025-09-19 12:21:17
2025-09-19 23:16:49
户外探险OUTDOOR incentive-icons
户外探险OUTDOOR
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
1158文章数 8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亲子
游戏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教辅之困——一个教书人的自语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亲子要闻

怀孕还不到100斤!方媛的惊人孕期状态

《战地6》可允许自由安装战役或多人 还有究极画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