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药店 作者:我是聂娟娟
在我做店长的这些年里,最让我头疼的一件事就是:
药店拼命发会员卡,会员数量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带来复购的,却少得可怜。
根据业内调研数据显示,药店会员卡的活跃率普遍不足30%,有超过70%的会员卡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换句话说,大多数顾客办了卡,拿完优惠,就再也没有用过。
为什么药店花费了大量精力做会员,却养出了一堆“僵尸卡”?
一、会员卡,本来是药店的“法宝”
在零售行业里,会员制几乎是最成熟的打法。
超市靠会员积分和促销,锁住家庭消费;
奶茶、健身房靠会员卡预付费,保障现金流;
美妆靠会员体系做精准营销,提升复购率。
药店引入会员卡,也有着天然优势:顾客买药有刚需,容易留存;通过会员卡,可以记录顾客健康档案。
理论上,会员卡能成为药店复购和粘性的核心抓手。但为什么实际操作中,药店会员卡的效果远不如预期?
二、70%会员卡沦为“僵尸卡”的四个原因
1. 办卡容易,用卡困难
很多药店为了冲数字,设置了很低的门槛:买药满10元就能办卡,甚至直接免费送。
顾客觉得“反正不花钱”,就随手办了一张。但由于缺乏后续权益,卡片就被遗忘在抽屉里,成了僵尸。
2. 权益设计缺乏吸引力
不少药店会员权益很单一:
充值100送10元;
积分换毛巾、肥皂之类的小礼品。
这些权益既没有差异化,也没有高价值感。顾客算一算账,觉得没什么实惠,自然不会使用。
3. 缺少持续运营
会员体系不是“办完就结束”,而是一个长期运营的过程。
有的药店会员群建了,却天天发广告,导致顾客退群;
有的药店会员数据录入了,却没人分析,无法精准触达;
甚至还有药店,只统计会员数量,却从来不做复购率追踪。
结果就是:会员体系只停留在数字游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4. 顾客习惯没有被培养
很多顾客根本不知道会员卡能干嘛,也没被引导在消费时使用。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而店员在忙于销售时,也不会主动提醒顾客刷卡,导致会员体系沦为摆设。
三、药店真正需要的,是“会员运营”而不是“会员数量”
我常说,药店会员不是“卡片”,而是“人”。
要想让会员活跃起来,必须从“发卡”转向“运营”。
1. 分层管理,而不是“一刀切”
高频慢病顾客:重点关怀,提供健康档案、定期随访;
中频家庭顾客:通过节日礼包、亲子活动,增强粘性;
低频偶发顾客:用优惠券、组合套餐,刺激复购。
2. 权益要有价值感
不只是小礼品,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权益:比如免费体检、专家咨询、慢病管理计划;
设计积分兑换药品、检测服务,而不是一堆没人要的生活用品。
3. 建立触达机制
微信群、短信提醒、APP推送,保持定期联系;
推送内容要专业、有温度,而不是刷屏广告。
4. 让药师成为会员“健康管家”
会员制的核心是信任。顾客信任药师,才愿意长期跟随。
药店应该赋能药师,让他们在会员服务中有更多参与感,而不是把会员体系交给后台数字。
四、真实案例:两家药店的对比
我认识两家药店:
A药店:会员卡办了5000张,但没有系统管理。顾客拿完优惠就走,活跃会员不足1000人,复购率不到20%。
B药店:会员卡办了3000张,分层运营。慢病顾客有专属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提醒,还能享受药师一对一随访。结果活跃会员超过2000人,复购率超过60%。
差别不在数量,而在于运营。会员的价值,不在于卡片数量,而在于使用频率和粘性。
五、会员制将是药店竞争的核心
未来药店的竞争,不再是谁开得多,而是谁的会员粘性更强。
当药品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越来越低,会员复购和长期粘性将成为药店的生存关键;
会员体系不再是“营销工具”,而是“健康管理入口”。谁能把会员做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模式,谁就能赢得未来。
为什么药店会员卡70%成了“僵尸卡”?
因为药店只顾着“发卡”,却忽视了“运营”。会员体系不是数字,而是关系;不是一次促销,而是一场长期陪伴。只有当药店真正学会经营会员关系,会员卡才能从“僵尸”变成“金矿”。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赛柏蓝药店
沟通交流:13810145265(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