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向纵深,“跨域养老”模式悄然兴起,文化交融持续深化,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津南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作为、多点发力,与北京市、河北省多地深化合作,在养老、人才、文旅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突破、成效显著,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养老与人才协同,共筑品质生活
“这里实在是养老的好地方,而且离家又近。”今夏,宏舜集团组织老人前往承德市隆化县温泉村,游览古迹、体验温泉疗养、享受康养之旅,三天两晚的短暂停留令老人张德玲流连忘返。
津南区民政局先后与承德市、秦皇岛市民政局签署养老合作框架协议,多家养老服务企业共同成立“旅居联盟”,推出适合老年人的短期旅游服务产品。宏舜集团与承德市隆化县结成对子,共同探索康养新生活。这一模式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养老服务合作的重要载体。
依据市场需求,三地还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覆盖居家与机构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惬意,还是智慧都市的便捷,任一方式都让长者享受高品质晚年生活。截至目前,津南区共带领40多位老人走进承德、秦皇岛体验旅居。
在养老产业的带动下,津南区通过招商引资,还引进了5家知名养老服务企业落户津南,培养居家养老服务人才320余名。人才共育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
在2025年“津南工匠杯”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来自京津冀三地养老机构的选手同台竞技。津南区80名参赛者凭借扎实功底与丰富经验,高质量完成各项操作,全面展现养老护理员的专业风采。
区民政局副局长潘俊琴表示:“我们持续参与三地养老人才竞赛与交流,从去年以来已组织19家企业参加北京四季青论坛、‘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调研推进会’等论坛展会共15场。这些活动既为养老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和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也推动了三地养老行业的深度合作。”
人才既要“走出去”,也需“引进来”。自从2024年6月宏舜集团与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正式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以来,已经有3批来自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20余名学生,通过京津冀协同项目来津南参与实习,深入了解行业、提升实战能力,今后这种模式还将持续下去。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互促共建,激发了三地养老产业新活力。
文旅协同注入新动力,深化文化共融
京津冀地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旅合作已成为协同发展的重头戏。
“我们是通过‘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小程序看到佳沃世界的介绍,趁着周末休息,带着孩子过来体验,这里既可以学习农学知识,又有娱乐设施,还有各种小动物,大人、孩子在这里玩得都很开心。”日前,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蒋瑞涵告诉记者。
“乐游京津冀一卡通”小程序以“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联动、游客受益”为定位,提供景区购票、酒店预约、商品购买等一站式服务,覆盖广、优惠多、便捷性强,深受三地游客欢迎。
今年,位于津南区的佳沃世界景区正式接入该平台,京冀游客数量明显增长。天津时代记忆馆也纳入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三地往来更加便利,“同城效应”日益凸显。
旅游资源形成合力,也带动了消费联动与文化共融。在今年举办的“津彩南望·乐享非遗”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展演暨京津冀古乐交流展演活动中,来自三地的8支非遗古乐团队同台献艺,经典曲目精彩纷呈。津南区7项非遗体验与文创产品联合展销,传统非遗融合形成新文化生态圈。
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泽说:“通过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强化区域文化协同,营造遗产保护良好氛围,将文化共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三地依托特色资源,借助线上展演与研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推动非遗保护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
以活动为纽带,三地文旅交流持续迸发新活力。2025年,津南区选手参加京津冀迁安好声音总决赛,选手张营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获得二等奖;京津冀联合承办“中国飞鸽·2025天津津南半程马拉松”,共吸引国内外近7000名选手参赛;津南区成功举办京津冀非遗联展,近40个非遗项目亮相……多项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
来源:融媒津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