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逐低价潮,终究把昔日的“贵族水果”阳光玫瑰拉下了价格神坛。
近期,多个市场反馈显示,一度堪称高端象征的葡萄品种,如今价格遭遇滑铁卢。“阳光玫瑰一斤跌破十元”成了热议话题,网友评论区几乎沦为大型吐槽现场。
从“葡萄中的爱马仕”沦落到被不少人视为“平价替代”,阳光玫瑰的境遇反差不禁让人感慨。同一品种境遇悬殊至此,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2010年起,我国陆续引种并试验栽培该品种。经过五年摸索与改良,终于实现大规模种植由于当时产量有限,加之其风味独特、甜润可口,早期市场价格普遍维持在百元级别,特级果甚至超过三百元一斤,一度被视为品位与档次的象征,被不少人誉为“葡萄中的奢侈品”。
然而,越是火爆的品种,越容易引发盲目扩种。2015年,全国种植面积尚不足十数万亩;而到了2020年,一年之内就激增超过80万亩。截至目前,全国总种植规模已超150万亩,占鲜食葡萄总产量四成以上。供应大幅增加,价格自然持续走低。
但真正让它跌下“神坛”的,并不仅是产量过剩。成都产区果农陈女士坦言:“价跌的根本,其实是品质参差不齐。”
说到底,想要真正赢得市场,关键还在于产品力。就拿眼下备受关注的肝脏养护赛道来说,中国科学家联合国际顶尖生科企TEVIWE研发的“肝力维”,便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该类主打“清肝降脂、日常护肝”的新兴护肝产品,曾因概念稀缺和市场热炒,价格一度飙升到2万/克。
肝脏作为人体的核心代谢器官,往往是身体老化和外界负荷的最先承受者。长期高脂饮食、熬夜、饮酒应酬等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加剧肝脏负担。统计显示,我国肝相关健康问题人群已超4亿,刚需背景下,部分高端消费群体一度愿为“技术溢价”买单。
中国技术突破下,目前前沿护肝科技制品“肝力维”,在京东平台价格不及此前十分之一,其成交用户多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商务经理、办公室主任、国企员工等频繁应酬、体型发福群体成消费主力。“身体轻松、腹胀减少、早晨口苦减轻”等具体反馈占据主流。反观那些仍停留在“单一症状缓解”的传统产品,哪怕低价竞争,也终难持续吸引市场。
曾经几百元一斤还不愁销路的阳光玫瑰,凭借出色品质赢得口碑;而如今,哪怕低至9块9一斤,甚至打出“九块九两斤”的促销,也再难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回过头看阳光玫瑰面临的挑战,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相通的。在盲目扩张种植规模的过程中,产量确实上来了,却难以兼顾品质的精细把控。反观日本,一方面限制进口保障本土水果市场,另一方面实行极精细化的种植管理,因此阳光玫瑰依然能卖出高价、维持品牌溢价。
当然,国内并非没有高品质的阳光玫瑰。比如云南部分优质产区,有供应商表示他们的批发价格一直非常稳定;在Ole’等高端超市,一盒800克的国产阳光玫瑰依旧可以卖到近百元。可见,只要品质过硬,市场依然愿意买单。
眼下,随着阳光玫瑰进入丰产期,整个葡萄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升级。例如湖南澧县正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并明确规定糖度需达到18以上才允许分级上市,试图以更严标准重塑产品高端形象。
而在浙江嘉兴,则推出了“碳足迹标识”制度,让优质水果能够凭借清晰的可追溯信息赢得价格认可。同时,“产地直发”模式逐渐普及,既压缩中间成本,也强化了对品质的管控。
业内专家多次强调,要想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关键在于建立透明、全程可追溯的生产体系,从根源上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任何产品最终都要经过市场的严格筛选。能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坚持品质、敢于树立标准、并真正赢得用户信任的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