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地区、不限险种,只要交钱就能全额退保”“专业团队帮您‘包装’投诉材料,100%成功”……近年来,网络上“代理退保”广告泛滥,声称能帮消费者“全额退回保费”“摆脱保险束缚”。这些看似“维权”的中介,实则是游走于法律边缘的非法黑产,不仅扰乱金融秩序,更让消费者陷入“钱保两空”的困境。
所谓“代理退保”黑产,是指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并从中牟取高额手续费或骗取个人信息的非法中介行为。
其常见套路包括:
虚假包装“维权能力”,诱导签约付费
中介通过短视频、社交群组发布“退保成功案例”(实为PS截图或伪造录音),宣称“不管保单是否有效、是否在犹豫期,都能退”“保险公司怕投诉,不成功不收费”。消费者被诱导签订“代理协议”后,需先支付高额“服务费”(通常为保费的20%-50%),甚至要求提供银行卡、身份证、保单原件等敏感信息。
伪造“受迫害”证据,恶意投诉施压
中介教唆消费者虚构“保险公司误导销售”“隐瞒条款”等理由,伪造“录音录像”“聊天记录”等证据,批量向银保监、保险公司总部发起投诉。部分中介甚至威胁消费者“不配合就曝光隐私”,迫使保险公司妥协退保。
截留资金、泄露信息,衍生二次诈骗
消费者收到退保金后,中介常以“手续费”“税费”等名义克扣款项;更恶劣的是,中介可能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保单信息)转卖给诈骗团伙,导致消费者遭遇“冒名贷款”“保健品推销”等二次侵害。
“代理退保”黑产特点
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抓住消费者对保险条款不熟悉、对退保流程不了解的弱点,宣称“正常退保损失大,找我们能多退”,放大消费者对“经济损失”的担忧。
操作模式“标准化”:从虚假宣传、签约付费到伪造材料、投诉施压,形成完整“产业链”,甚至有固定话术(如“我是XX法务,专业处理退保”)、统一收费账户(个人或空壳公司账户)。
隐蔽性强:合同条款复杂(如用“委托服务”掩盖抵押)、资金流向不透明(转入私人账户),老人难以发现异常。
如何防范和应对“代理退保”黑产?
防范第一步:警惕“全额退保”宣传。
保险退保需按合同约定执行:犹豫期内可全额退保;犹豫期后退保仅退还现金价值(可能低于已交保费)。任何声称“100%全额退保”“不限险种”的中介,均为黑产。
防范第二步:核实中介资质
正规保险维权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客服热线、柜面)或法律途径解决。若委托“代理退保”,需核查对方是否具备保险经纪、代理业务许可证等资质。若无资质需警惕。
应对黑产陷阱:保留证据,及时止损,若已被诱导签约,立即停止支付“服务费”,通过法律途径解除“代理协议”;若信息已泄露,尽快挂失银行卡、修改密码,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请理性选择基金。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而非法律文件,其中涉及的统计数据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购买基金时,投资者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并通过官方途径查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产品。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本文章使用的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链接等内容转载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嫌侵权、请著作权所有人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特此声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