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对网络诈骗的打击行动本意是好的,但却产生了惊人的反效果,从一个被拥护的成功执法运动变成了官僚主义的混乱局面,成千上万的无辜公民被卷入了数字大搜捕。
图:尽管担心账户冻结,但素林府的市场商贩仍继续接受二维码付款,因为大多数顾客已养成不带现金出门的习惯。
央行提醒
泰国央行(BoT)近日警告,因打击“钱骡账户”,更多人可能面临账户冻结!反诈骗行动中心(AOC)正与商业银行合作追踪赃款,已冻结大量账户。央行承认,这些措施虽为追回被骗资金所需,但无辜用户也可能受影响。此前曾因技术故障及警方冻结过度,部分账户出现余额异常甚至负数,引发公众担忧。泰国央行表示将优化冻结与解冻程序,加快返还未涉案资金,并提醒客户遇到问题可拨打1213热线。打击诈骗VS保护客户,如何平衡成社会焦点。
“只有从钱骡账户收到资金的账户才会被冻结。央行与商业银行正扩大对可疑交易的调查,以尽可能多地返还受害者资金。”达拉尼解释说,并承认随着调查深入,更多账户持有人可能受到影响。
资料图:2021年12月23日,警方在暖武里府中央调查局展示从诈骗嫌疑人处扣押的银行存折。
无差别冻结
近日,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普通民众的抱怨,包括店主、街头小贩和普通工人,他们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毫无预警地被冻结,这场危机由此凸显。恐慌迅速蔓延,全国各地的ATM机前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相取现,担心自己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泰国近期大规模打击网络诈骗的行动,原本旨在针对犯罪网络的银行账户进行定点打击,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引发意想不到的混乱。由于执法标准过于宽泛,全泰国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账户被无差别冻结,造成社会恐慌与金融困境。
过去一周,泰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街头小贩、小企业主乃至普通工人的抱怨,他们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现银行账户被冻结。部分地区的ATM机前出现长队,人们急于取现,以防资金受限。
标准过宽
问题的根源在于泰国当局激进的“广撒网”追踪机制。央行助理行长达拉尼·赛珠解释称,诈骗受害者通常在20小时后才报警,此时犯罪分子早已转移资金。为追回损失,追踪可疑资金流向时,不仅会锁定已明确的犯罪分子,还会冻结所有涉案账户,希望为受骗者追回资金。但这让无数合法交易者无端受累。他们唯一的罪名就是合法收受了款项,却不知何故与犯罪资金流交织在一起。
9月15日,呵叻府、尖竹汶府和素林府等地,多家小店张贴告示,拒绝二维码转账或要求现金支付,反映了危机对日常交易的冲击。
损害控制
面对民怨高涨,官方进入“损害控制模式”。泰国警方科技犯罪打击部门负责人泰隆披潘(Trairong Phiwphan)解释,冻结措施出于调查需要,并呼吁公众理解。他同时公布24小时热线供受影响民众反映问题。泰国央行则宣布加快解冻流程,银行可在两小时内完成审核,每日三次集中处理申诉,取代过去72小时甚至7天的等待期。
9月15日,泰国国家警察局长基迪拉·潘佩特紧急召集各地警局负责人赴曼谷开会,强调在打击诈骗与保障无辜民众权益之间寻求平衡。政府承诺将在9月底前出台更精确的标准,以区分犯罪账户和合法账户。
更大的图景
泰国的诈骗问题真实存在且严重,每年因诈骗损失数十亿泰铢,泰国政府强硬反击不无道理。但这场行动的负面效应提醒当局,如何在维护金融安全与保护公众信任之间找到平衡,仍是一大挑战。
资料图:泰国移动电话网络供应商的工作人员帮助警方对用于欺诈交易的非法SIM卡进行分类。
泰国相关官员们承诺在9月底前推出新的标准,以便更好地区分犯罪账户和合法账户。挑战在于如何保持反诈骗行动的有效性,同时避免引发公众强烈反应的附带损害。
目前,仍有大量无辜民众等待解冻账户,承受着本应由诈骗分子承担的代价。
泰国警方和相关部门都多次呼吁公众,不要参与任何诈骗分子的活动,发现可疑人员和团伙应立即举报或报警,共同维护泰国的社会安定。
- 泰国 暹罗飞鸟®(siambird) 编辑部编译出品©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