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023年8月,带着组织的重托和多年的夙愿,我踏上了对口援助西藏林芝的行程。这不仅是一次地域的跨越,更是一次检察使命的淬炼。在雪域高原的122天里,我与伙伴们一起,用数字检察之钥,破解了一个个生态环境法律监督难题。
1591棵古树的数字新生
初抵林芝,壮美的山河令人震撼,但高原反应也随之而来。然而,身体的不适很快被紧迫的任务取而代之。林芝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尼玛次仁见到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林芝生态资源丰富,但保护难度很大,希望大数据能帮我们破题!”沉甸甸的期待让我深感使命重大——用数字赋能守护高原的绿水青山。
现实挑战远超预期。当时,林芝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覆盖范围有限,效果也不够理想。一位干警坦言:“光是整理这些手写台账和表格,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据碎片化、孤岛化严重,仿佛停留在“数字前夜”。
林芝森林覆盖率高,古树是“活文物”,但古树底数不明,让保护工作如“盲人摸象”。2023年9月,林芝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李娜向我提出担忧:“我们看到巴松措景区湖心岛上挂着标识牌的古树伤痕累累,很心痛。”
一场为古树“建档立卡”的战役就此打响。我和数字检察组干警走访相关部门,还来到西藏农牧学院(2025年更名为西藏农牧大学)查找古树名木清单。经过两个月努力,我们终于整理出林芝1591棵古树名木的完整清单,涵盖檀香、巨柏等珍稀树种,包括新发现的5个古树群落。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制导
2023年9月,许炜涛(右二)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检察院干警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排查线索。
数据如何转化为保护力?我立即组织人员组成专班,借鉴广东经验,我们立足检察监督职能,迅速构建“古树名木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模型的核心在于紧扣“监督”二字:一是监督与执法衔接,通过比对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记录,精准发现“应罚未罚、应移未移”的线索,防止以罚代刑;二是监督履职效能,通过分析资金流向与实地保护状况的落差,精准定位管理缺位和责任盲区,推动监管部门依法全面履职。
这种方法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快速锁定问题焦点。2023年以来,我们共查出13件应罚未罚、应移未移的古树名木保护线索,以及保护标志牌缺失、经费使用不规范等8个问题。针对树干搭电线、寄生植物缠绕等危害古树生长等隐患,林芝市检察院立案10起,发出检察建议4份,行政机关迅速行动,及时开展救治虫害古树、清理周边杂物,特别是巴松措景区的古树终于摆脱了“伤痕累累”的困境。一位当地牧民看到整改后的古树,高兴地说:“这些‘老神仙树’终于得到了保护。”
最让我感动的是模型应用后带来的实际变化。当我们第二次回访巴松措景区时,曾经被电线缠绕的古树已经得到了妥善保护,周围设立了规范的防护栏和介绍牌。景区管理员高兴地告诉我:“现在游客们更加爱护这些古树了,还会主动向我们询问保护知识。”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村民也加入到古树保护行动中,形成了“人人都是守护者”的良好氛围。这种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正是数字检察赋能基层治理的最好体现。
林芝市检察院推广该法律监督模型后,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提质的突破。在“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推动下,该院还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案件共研等工作机制。
“以前办案像大海捞针,现在是精准制导。这模型就是法律监督的‘导航仪’啊!”李娜在整改现场感慨道,“数字检察,让法律监督的‘眼睛’更亮,‘触角’更灵。”
点亮高原的数字星火
古树保护模型的成功,不仅解决了生态保护难题,更激发了当地干警学习数字检察的热情。但我深知,援藏有期,使命无限,留下“带不走”的队伍才是真正的帮扶。除了古树保护,我们还探索将数字检察应用到更多领域。
林芝市检察院青年干警魏美英对再生资源回收乱象忧心忡忡,但对数字建模的运用又有些畏难。我鼓励她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在每周“数字检察大家谈”活动上,我引导她从头创建新模型,从“小切口”破题到线索发现,每一步骤都细心指导。
当魏美英主导的“再生资源回收监督模型”预警出某回收点重大收赃嫌疑并移交公安机关时,她兴奋地说:“许老师,我成功了,原来数据真的会说话。”这份自信的光芒,比任何荣誉都珍贵。藏族干警在学会创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后感慨:“这些技术让我们保护圣山圣水更有办法了。”
截至2023年12月我离藏,林芝市已构建出17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覆盖生态保护、食药安全、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等领域。林芝检察在生态保护领域展露出“领跑”之姿。
122天援藏,短暂而厚重。离别时,洁白的哈达承载着深情:“广东老许,常回家看看。”我郑重承诺:“粤藏检察的桥,永不断!”如今,我们通过线上会商、案例共享等方式,持续赋能高原检察工作。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林芝的桃花年年绽放,我深感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的“数字检察”之花,正深深扎根雪域,守护着这里的“检察蓝”与“生态绿”。这些成果生动诠释了数字检察助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见证了新时代检察援藏工作的创新与担当。它时刻昭示:只要使命在肩,再高的海拔,也挡不住法治的脚步!
(讲述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许炜涛)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整理:高燕艳 龙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