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庆江津到西藏昌都,见证跨越1382公里的双向奔赴

0
分享至

跨越山海,渝藏同心——1382公里,不仅是地图上的一段距离,更是一段关乎梦想、奋斗与温度的征程。当江津融媒创作团队随施航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风雨扑面,却扑不灭我们心中燃烧的追问:从重庆江津出发到西藏昌都,一次次跨越千里,究竟在为何奔忙?


▲记者拍摄西绕伦珠和奶奶

答案,写在藏族青年充满期冀的眼神里,写在施航一往直前的果敢里,更写在一段超越帮扶、彼此成就的情义里。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招工”,这是一场炙热山城与雪域高原的——双向奔赴。

而所有的答案,都在这场跨越千里的追寻中逐渐清晰。

这段历时一年的追寻,自去年八月启程,今年九月终于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先后数十次深入企业一线与西藏高原腹地,反复走访、采访与拍摄,最终积累下超过380G原始素材,整理出10余万字的采访笔记。脚本历经20余次精心修改,成片结构调整达10余次。

每一帧画面、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是团队成员漫长的跋涉和真诚的聆听。


▲记者在类乌齐镇采访扎西曲培的家人

2024年,正值重庆对口支援西藏昌都30周年。我们注意到云训科技这家全市引进藏族大学生就业最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施航这位重庆青年企业家。今年6月,在施航又一次踏上川藏线时,我们决定跟随他的脚步,触摸援藏最真实的脉搏。

为了尽可能贴近真实,我们选择自驾前往西藏昌都,经318国道跨越5000多公里,耗时12天。沿途10余个拍摄点之间路途遥远,队员们既需要每天连续行车超过10小时,又必须在抵达后立即投入拍摄,在多变的气候和环境中精准抓取每一个镜头,更得在深夜收工后,强忍疲惫整理、备份当天素材,确保每一帧画面都妥善归档,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记者在318国道航拍

昌都市左贡县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一番话令人动容:“过去援藏多是送物捐资,但像施航这样带着岗位、技能和成长通道上门‘抢人才’的,是真真正正把‘输血’变为了‘造血’。”

“造血”,二字千钧。它不仅意味着能力的扎根,更意味着希望的自生,也成为汉藏民族相融相合的鲜活注脚——让团结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与互助。

这份希望与能力,正在真实地传递和生长。我们在西绕伦珠、扎西曲培的身上看到了它沉甸甸的份量。他们获得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把“打开时代的钥匙”:数据标注、信息技术、职场能力……这些技能让他们有能力走出高原,更有底气走向祖国需要他们的任何地方。而汉藏青年之间日益深厚的情谊,让民族团结从宏大的词汇,落地为一次次击掌、一杯杯甜茶、一句句“扎西德勒”。

这一路,最打动我们的,不是雪域的壮美,而是人——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像格桑花一样,在石缝中也能绽放光芒。

真正理解“双向奔赴”的含义,是在藏族青年西绕伦珠湿润的眼眶里。他7岁失去父母,是姑姑(他始终尊称她为“奶奶”)一手带大。“十几岁她养不动我了,是国家供我读完大学。”提及唯一的亲人,他声音哽咽,“她本身就是聋哑人,现在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另一只眼也越来越模糊……我想挣到钱快点带她去做手术。”

正因为读懂了他的心愿,施航不仅特批他休假,还邀他同乘公司的车回昌都——省下一张飞机票,给奶奶治病的时间就又能缩短几分。

在云训科技,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扎西曲培每天最早到岗,键盘声里藏着他的牵挂:母亲多病,弟妹也还年幼。休息时他常常拨通视频,轻声问:“妈妈,身上还疼吗?”

他们把家庭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改变命运的渴望化为每一个认真训练的日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每多学一点,家人的未来就多一分光亮。

如果说藏族青年是在“向阳而生”,那么施航,就是在为他们“把路照亮”。你为梦想奔赴,我为你保驾护航——这份默契,让援藏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记者在西绕伦珠家为其做采访

回到重庆江津,采访路上的每一个画面、每一次对话,每一处细节,仍让我们心潮涌动:藏族青年在键盘上飞舞的指尖,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施航与员工击掌的笑容,是心与心的碰撞;陷车时藏族同胞毫不犹豫伸出沾满泥土的双手,西绕伦珠提起奶奶时强忍的泪光……都是这个时代最值得记录的真诚。

作为记者,我们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这个故事真正回答的,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之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各族青年该如何携手同行?答案——藏在扎西曲培认真敲下的代码里,藏在西绕伦珠对奶奶的孝心里,藏在施航与85位藏族青年坚定同行的人生选择里。以团结为帆,以技能为桨,他们共航于强国建设的洪流,让云训科技的故事跳出了传统援藏的叙事,成为汉藏青年在数字浪潮中并肩作战的生动样本。

这不仅仅是一次采访,更是一场心灵的同行。一年的坚守、5000公里的奔赴、20余次修改——所有努力,只为将最真实的故事、最坚韧的力量,呈现在您的面前。

当所有奔波与坚守沉淀为镜头下的真挚画面,我们更加确信:这段旅程,远不止于记录。

如今,每当翻看昌都之行的照片,雪山下升起的炊烟、办公室里洋溢的笑脸,依旧灼热于心。


▲主创团队在剪辑视频

山海迢迢,渝藏同梦。

这些藏族青年如格桑花籽一般,乘着时代之风南下,落入江津的土壤——这不是迁徙,而是另一种扎根。他们在新兴产业中抽枝散叶,与无数同行者一起,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开出坚韧、绚烂的花。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施航与云训科技的故事或许只是一缕微光,却照亮了援藏新的可能:民间力量、人才互动、心灵交融,正让民族团结的乐章更加响亮。而我们更坚信:好的新闻,不仅是记录,更是传递——传递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传递拼搏不息的生命力,传递各族儿女回报祖国母亲的共同心愿。

因为这些,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的底色。

全媒体记者:黄艳、廖洋、刘星欣、宋军明、王彦龙、吕晓、廖秋平、朱岚、陆海银、王笑伊

编辑:陈柳颖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袁孝椿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让大家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津融媒 incentive-icons
江津融媒
重庆市江津区权威媒体
11644文章数 30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