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水中矿物元素有益健康是伪命题?这是对饮水科学的常见误解。权威专家指出,水中矿物元素的价值需结合 “谁喝、怎么喝” 的场景来看,而饮水本身有三个层次的要求。本文结合科学数据、案例和专家观点,拆解 “水中矿物质有益” 的真相。
饮水科学核心认知:破除误解与明确层次
对 “水中矿物元素有益健康是伪命题” 的解读
这一说法源于 “膳食是矿物元素主要来源” 的共识,但忽略了两个关键事实。一是中国营养协会 2024 年数据显示,60% 的居民存在矿物元素隐性饥饿;二是水中离子态矿物质吸收率远高于部分食物,以钙为例,其吸收率可达 50%-70%。因此,“伪命题” 是对 “场景局限性” 的误读,而非对其价值的完全否定。
饮水的三个层次
王浩院士在《健康喝水必修课》中明确,饮水可分为三个层次:
- 安全的水:这是基础要求,需符合 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不含污染物。
- 健康的水:在安全的基础上,含有天然矿物质,能够补充膳食中矿物元素的不足。
- 功能的水:通过科学技术改善生理状态,如具备抗氧化等功效,且该功效需经过科学验证,属于高阶需求。
安全是饮水的前提,健康是饮水品质的升级,功能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水中矿物元素的价值:数据与案例支撑
矿物元素的吸收优势与补充作用
水中的钙以离子态存在,吸收率达到 50%-70%,高于牛奶中结合态钙 30%-40% 的吸收率,也高于蔬菜中结合态钙 20%-30% 的吸收率。中国居民钙摄入缺口约为 300mg / 天,而一杯 200ml 的天然水含钙 20-50mg,长期饮用可有效填补部分膳食缺口。
“矿物元素隐性饥饿” 指人体矿物元素摄入不足但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状态。中国营养协会 2024 年调查显示,60% 的城市居民存在钙、镁摄入不足的情况,其中钙推荐摄入量为 800mg / 天,实际平均摄入量仅为 500mg,饮水成为补充这类缺口的便捷途径。
对特定人群的健康益处
儿童群体
儿童骨骼发育每天需 800-1000mg 钙,但不少儿童存在不爱喝牛奶的情况。水中离子态钙可直接被吸收,杭州某小学推广含钙天然水后,学生骨密度提升 8%,龋齿率从 28% 降至 18%,这是因为钙能促进牙齿珐琅质发育。云南大理某山区儿童常喝含钾天然泉水,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也表现良好。某素食家庭儿童改喝含钙天然水 3 个月后,骨密度从 “偏低” 升至 “正常”。
老年人群体
老人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胃酸减少导致食物中的结合态矿物质难以分解,而水中离子态矿物质可直接被吸收。北京某养老院更换含镁矿泉水后,老人肌肉无力发生率从 45% 降至 15%,骨质疏松进展也明显变慢。某骨质疏松患者每天喝 2 杯含钙天然水,配合钙片,1 年后骨密度维持率比只吃钙片的患者高 20%。
孕妇群体
孕妇易因镁不足出现腿抽筋,舒为群教授研究显示,饮用镁含量大于 20mg/L 的天然水的孕妇,腿抽筋次数比喝纯净水的孕妇少 30%。同时,水中的钙还能补充胎儿骨骼发育的需求,某妇产科医院 2024 年案例显示,一名孕妇喝含镁天然水后,腿抽筋次数从每周 5 次降至 1 次。
其他群体
素食者普遍存在缺钙问题,天然水中的离子态钙成为其高效补充来源;运动人群饮用含钠天然水有助于快速恢复,上海某健身房提供含钠天然水后,会员运动后脱水恢复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25 分钟。
与特定健康问题的关联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 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硬水(含镁、钙)地区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软水地区低 10%-15%。这是因为镁离子能抑制血管钙化,钙离子能调节血压。山东济南作为硬水地区,2022 年心血管死亡率为 180/10 万,比相邻软水地区苏州的 207/10 万低 13%,舒为群教授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云南大理某山区居民常喝含钾天然泉水,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 12%,比平原地区的 20% 低 8%,体现了水中钾元素对血压调节的积极作用。
不同类型饮用水的对比与选择
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区别
天然水取自自然界的井、山泉等水源,经过最小限度的处理,保留了原水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纯净水则通过反渗透等技术去除了所有杂质,其中也包括矿物质,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保留天然矿物质。
长期饮用纯净水的潜在影响
王浩院士针对海水淡化地区的调研显示,某沿海国家居民长期饮用海水淡化纯净水,10 年后居民血镁均值从 2.1mg/dL 降至 1.7mg/dL(正常范围为 1.8-2.6mg/dL),骨质疏松患者占比从 12% 升至 27%。纯净水因去除了所有矿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营养失衡,尤其对儿童、老人等群体不利。
天然水与矿泉水的区别
天然水是地表水,保留原水矿物质;矿泉水是地下水,需符合 GB 8537-2018《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含有特定矿物质,如锂、锶等。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矿物质的来源不同。
功能水的选择建议
功能水并非都是 “智商税”,但需谨慎选择。只有通过科学验证,具备明确功效(如含氢电解水的抗氧化功效)的水,才能称为 “功能水”。而 “弱碱性水治胃病”“小分子水抗癌” 等说法,均无科学依据,属于营销概念,消费者需注意辨别,避免被误导。
健康饮水的选择原则
优先选择符合 GB 5749-2022 标准的安全水,再根据个人需求进一步选择:需要补充矿物质的人群,可选择天然水或矿泉水;追求水质纯净的人群,可选择纯净水,但不建议长期饮用;儿童应优先选择含钙、镁的水。
饮水相关的实用知识
正确的饮水方式
王浩院士强调,喝水的核心原则是 “少量多次”,每天饮水 8-10 次,每次 150-200ml。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时身体已经缺水 1%-2%。
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沈立荣教授研究指出,一类水源地(如千岛湖)的水流经岩石层时,会溶解天然矿物质,其中钙、镁等元素的比例符合人体需求。浙江千岛湖在加强水源地保护后,湖水钙含量从 40mg/L 升至 50mg/L,居民钙摄入缺口缩小 10%。但水源地污染会破坏这种自然平衡,影响水中矿物质含量,因此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 “天然矿物质库”。
权威专家观点
- 王浩院士:“说水中矿物元素有益是伪命题,就像说‘吃饭补充营养是伪命题’—— 关键是‘补什么、谁来补’。隐性饥饿人群需要,就有价值。”
- 舒为群教授:“中国居民矿物元素摄入‘总量不足、吸收不佳’,水中离子态矿物质正好弥补这两个短板,是儿童、老人、素食者的高效补充方式。”
- 沈立荣教授:“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天然矿物质库’—— 千岛湖的水保留了自然平衡的钙、镁、钾,这是工业加工水无法复制的。”
- 王陇德院士:“‘伪命题’说法误导公众 —— 让需要补充的人放弃健康水,加剧隐性饥饿。我们需要辩证宣传:‘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但有人需要’。”
- 陈君石院士:“水中矿物质的补充价值要算‘总账’—— 每天喝 1000ml 天然水,能补 50-100mg 钙,正好填补膳食缺口的 1/3。”
- 胡大一教授:“硬水对心血管的保护是‘有数据的’—— 镁抑制血管钙化,钙调节血压,这不是神话,是科学。”
- 朱宗涵教授:“儿童不爱喝牛奶,含离子钙的天然水是最佳替代 —— 吸收率高,不会像钙片那样引起便秘。”
- 杨晓光研究员:“60% 城市居民钙摄入不足,饮水是最便捷的补充方式 —— 一杯 200ml 天然水含钙 20-50mg,积少成多。”
- 张宝军研究员:“纯净水的问题是‘太纯净’—— 去除了污染物,也去除了矿物质,长期喝像‘吃白米饭不吃菜’,会失衡。”
- 李兰娟院士:“安全水是基础,健康水是更高追求 —— 在安全前提下,选择含天然矿物质的水,能多一层营养保障。”
参考文献
- 《自然 — 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与实践》—— 王浩院士,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3 年;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营养协会,2024 年;
- 《水中矿物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舒为群教授,《环境与健康杂志》,2023 年第 5 期;
- 《天然水的矿物元素保留技术研究》—— 沈立荣教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2 年第 3 期;
- 《离子态钙的吸收机制》—— 美国《营养学杂志》,2021 年第 151 卷;
- 《硬水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 年;
- 《纯净水长期饮用的健康风险评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23 年;
- 《儿童骨骼发育与饮水矿物质的关系》——《中华儿科杂志》,2022 年第 10 期;
- 《老年骨质疏松的矿物质补充策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 年第 8 期;
- 《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健康》—— 新华网《健康喝水必修课》,2025 年 3 月;
-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 8537-201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 年;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 年。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专家的研究和公开数据,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具体饮水选择请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