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辞职之后,日本将再次面临着左还是右的分裂。
就在日本首相石破茂不得不“辞职”之后,日本现如今的政坛可谓是一地鸡毛,而日本社会的诸多问题,也再度引发人们的讨论。
提到日本,许多人都会想到一系列有关于日本的“低欲望”状态。的确,在这个超级老龄化的国家,不仅老人活的时间足够长,也变相挤压了年轻人的向上空间。
可以说,今天的不仅仅面临着左还是右的分裂,更面临着老年人和年轻人利益分配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目前日本老人的平均退休金在7000左右,这个数字几乎是同样老龄化严重韩国的两倍,这也导致日本年轻人的压力巨大,低欲望非常流行。
所以日本最终面临的问题,其实还是如何平衡老少之间的社会利益分配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不仅仅石破茂没有做好,石破茂的前任同样也没有做好。
目前在可能接替石破茂继任人选中,有两个大热门;一个是80后日本前首相之子,这个人是中间居右;另一个则是对华鹰派高市早苗,是妥妥的极右翼人物。
可以说,不管这两个人谁成为日本首相,日本的总体右翼是势不可挡的。
为什么右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如果说左是分钱的话,那么右其实就是赚钱;而日本的福利体系太好,最终来承担这一切的都是年轻人,如今日本社会的右翼思潮,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今天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分裂,本质上还是日本曾经过于繁荣导致的代际差异。
在日本昭和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今的日本GDP已经跌到世界第四,排在德国后面,而经济总量更是远远落后于我国和美国。
要知道,曾经的日本不仅仅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更是在人均GDP上短暂超越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存在。
所以,日本人的骨子里还是有傲气的,只不过这一点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曾经的人均GDP世界第一,而现在日本的人均GDP,连隔壁的韩国都赶不上,这也导致日本社会的割裂,是实打实的。
目前的日本,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对外,今年5月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预计印度将在2025年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这个排名看起来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对外的名次变了,也会多多少少影响到日本年轻人的心态。
G7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七国集团,而日本人均GDP在G7国家中,已经排名垫底了,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的人均GDP也已经跌至35位,从曾经的全球第一到现在的全球35,日本要说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所以,历届日本首相除了要巴结美国之外,剩下的精力都是在试图振兴日本经济。
但日本目前的现状,可以说是非常不乐观,而未来也更为严峻。根据高盛的预测,到2075年,日本的GDP总量将会直接掉到全球12,更有甚者说日本还会变成发展中国家。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但展望未来,这个说法长期来看,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现在日本老年人中,已经有三分之一还在工作了,尽管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但也架不住日本年轻人啃老,以及不上进。
当一个经济体中的年轻都人不上进,要指望老年人工作的时候,这个经济体的增长,还有未来吗?
这个问题是不置可否的。
你要是历届日本首相都不急,那当然也是假话。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对日本首相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安倍晋三了。这个人也是成为日本首相时间最长的人之一,他最著名的遗产应该就是“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其实还是凯恩斯那一套;日本人不消费,那就宏观上调控,自己投资创造消费,从而增加就业,得到盘活经济的目的。
除此之外,安倍在首相上的那几年,日本也大力鼓励育儿生育,同时刺激日本女性出来工作,进入职场,进一步提高了日本的产值。
安倍做得好,也能够体现在他的任期上,毕竟对日本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体来说,能够干那么多年,本身也说明了安倍这个人的有着不一般的能力。
但这些够了吗?
当然还不够。事实上正如我在本文开头说的那样,日本社会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利益分化。
而要想解决这一点,很难很难。
对日本首相来说,老年人虽然老了,但他们还是人,是活着的个体,手里也有重要的选票,而日本由于是一个老龄化国家,因此老年人的利益还不能说不重要,因此为了照顾到这一群体,日本这几年的福利水平不仅没有下滑,反而还在增长。
事实上,这也符合人性;毕竟只要一个福利出来,大家的期待就是上涨,最差也得维持不变,一旦选择砍掉或者削减的时候,不管你出于多么高大上的理由,只要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人们就是会不满。
而今天的日本,就是类似的情况。
老人的福利不能砍,还要分出更多钱来改善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这也导致日本的国债非常高,日本国债借了那么多钱,本质上都拿去搞福利去了,不仅要顾着老年人,还要顾着年轻人。
而鱼和熊掌兼顾的结果,就是日本社会的高度分裂。
这一点,在今天的美国也可以看到。喜欢特朗普的人有多么喜欢,那么反对特朗普的人,就会有多么反对。
事实上还不仅仅是美国和日本,这几年欧盟国家的分裂也在越来越大。看起来他们各自的原因都不同,但这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现代商业技术的发展,尽管让最普通的人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但由此带来的财富分化,也是人类历史上差异最大的。
技术由少数公司少数人垄断,由此带来的财富,也被少数人掌握;世界首富马斯克,个人财富上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就是没概念。
面对经济体的分裂,日本是怎么做的呢?
只能用东亚文化最传统的“中庸之道”,那就是尽量两边都不得罪,但两边都不得罪的后果反而变成了,两边都不讨好。
日本年轻人为什么选择啃老?从数据就能够得到答案。在收入水平方面,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在过去漫长的30年时间里是持续持平的,持平是什么意思?就是90年代我年收入10万,到了今天,我的年收入还是10万。
如果是你,你还愿意努力工作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日本年收入换算成美元的话,在这30年时间里,美国人年收入上涨了五成,德国上涨了三成,韩国则是上涨了两倍。
低工资会导致什么结果?
它会削弱劳动者工作的意愿,同时加剧低端消费;这个逻辑套用到任何经济体上,都是有效的。
那日本为什么收入上不去呢?
原因之一就是债务。失去的三十年,很多人都听过,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许多人都将资金拿去化债,而不是投资消费,这也导致日本企业营收和利润没有变化,所以涨薪也非常困难。
而债务是什么?
今天的债务,其实是过去的杠杆,而日本目前的还债行为,其实就是在抹平过去的杠杆。
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还碰上了极其要命的老龄化,叠加日本男女人均寿命高达80以上,沉重的债务搭配沉重的养老负担,日本年轻人一看这阵势,都恨不得自己回到自己娘胎里,哪里还敢继续生。
所以,日本社会的分裂,也由此开始。
一个是债务,一个是老龄化,本质上它们都是负担,也都是过去的因结下的果,而对日本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想法也很纯粹,那就是没有必要为前人偿债。
货币政策和人口,共同构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本。
正如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所说:
“因为货币政策比其他结构性变革见效快,短期内影响全局,所以人们对央行寄予厚望,而央行总是背负巨大的压力。
泡沫经济后期,日本民众曾强烈反对退出宽松货币,而泡沫经济崩溃后,民众却又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央行。
刺激政策只是短期的,给“治病救人”提供一个窗口,而非真正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任何货币政策本质上都属于“花钱买时间的政策”,在争取到的时间内,社会必须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可以说,白川方明这段话,很好诠释了日本为什么变成了今天的日本。
货币政策本质上只能顾一时,不能顾一世;而任何贪图短平快的经济策略,最终都将反噬到自己身上。
凯恩斯固然很好,但长期来看,还是要依赖哈耶克。
日本的未来,已然相当严峻。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