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一家韩企的电池工厂门口突然出现大批美国执法人员,300多名持合法签证的韩国技工被当场带走,理由是“签证不合规”。就在前一天,韩国总统李在明刚刚从华盛顿回来,结束了与特朗普的一场不欢而散的会晤。
李在明更是说出了那句让所有韩国人都感到震惊的话:“如果我同意这些条件,我就会被弹劾。”这一次,韩国似乎真的不打算再忍了。那李在明为何要冒着风险强硬回绝特朗普?韩国会不会因此走向与美国彻底决裂的道路?
8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刚刚执政不到三个月,国内局势并不稳定。支持率低迷,反美情绪高涨,经济增长放缓,出口持续下降。他此行赴美,目标是解决美韩贸易僵局,争取到与日本类似的关税待遇。
日本早在几周前就与美国签订新一轮贸易协定,日系车在美关税从27.5%降低到15%。而韩国的汽车出口中,超六成依赖美国市场。若不尽快争取到相同待遇,韩国车企将被日企挤出市场。
李在明在启程前还特地访问了日本,与前首相石破茂会面,试图了解特朗普的谈判风格。他带着一份涵盖投资、能源采购等内容的“大礼包”,准备与特朗普好好谈一谈。然而,特朗普在会谈中却突然提出,“能不能把美军基地的土地转让给美国?”
这个要求直接触碰了韩国的主权底线。虽然表面仍保持微笑,但李在明一言未回。他只是让翻译原样翻译回韩语,之后现场陷入短暂沉默。
会谈结束后,李在明并未带回任何协议文本,也未安排记者会。专机返回首尔途中,李在明全程无言。据知情人透露,总统秘书室当天就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明确警告:如果签下这份协议,极可能触发国会弹劾程序。
与此同时,特朗普并未停止施压。9月初,美国以“签证违规”为由突袭韩企工厂,逮捕超300名韩国工人。韩国外交系统立刻启动应急机制,驻美使馆连夜与美方交涉。总统府发布声明,强烈表达“遗憾”与“关切”,但始终没有公开批评美方动机。
在韩国国内,这场突袭行动引发巨大反弹。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反美标签登上热搜。支持李在明的民众要求政府“硬气一回”,而亲美派政客则陷入沉默。韩国外交部长赵显在国会质询中罕见发难,称“美国现在的模式已不再是合作,而是单边要求”。这句话一出,全场哗然。
9月16日,总统府发布官方立场:政府希望谈判早日达成,但不会让企业承担不合理代价。这是韩国政府首次明确表示,对特朗普的条件,不会妥协。
就在赵显访华过程中,李在明也对特朗普的两大要求正式说“不”。第一个是拒绝将驻韩美军基地土地交给美方,李在明表示,“如果美方真要拥有土地,那就必须缴纳房产税”。第二个是拒绝在美投资3500亿美元换取10%关税减免,李在明直接指出,“如果我同意,我会被弹劾”。
这番话一出口,韩国国内舆论瞬间沸腾。支持者认为这是总统“终于硬气了一次”,反对者则指责李在明“玩火”。但无论立场如何,这已成为韩国史上最强硬的一次对美表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开始明显倾向“多边平衡”。赵显在访华过程中,表示“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邻国”,并承诺支持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重申“一个中国”立场。
中方也释放善意,王毅引用中国古语表达共生共荣,并高度肯定中韩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两国在经贸、人文、地区安全等方面重启多项合作机制。这也为韩国在中美博弈中争取到更多外交回旋余地。
尽管如此,韩国并没有完全脱离美国的轨道。战时指挥权仍被美方掌控,半导体原材料依赖日本,重要制造环节依赖欧美,韩国的战略自主性依然有限。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施压与国内的民意反扑,李在明选择了一个极其艰难的路线。不签协议,企业承压,经济下滑;签了协议,民意爆炸,国会弹劾。他只能在中美之间不断摇摆,试图寻找一个既不激怒美国,又能安抚国内的“中间地带”。
目前,美韩贸易谈判已全面冻结,所有文书、会谈、接触通通暂停。美国代表团取消了原定的后续行程,白宫简报中也不再提及韩国议题。
韩国内部压力仍在持续。车企急需关税解决方案,半导体厂商担心被排除在美供应链之外,造船业面临日韩竞争的巨大压力。总统府召开多轮闭门会议,但始终未做出新的决策。
国内反美情绪持续升温。街头抗议不断,网络声量巨大。警方并未阻止,反而以交通引导方式维持秩序,显然是有意放任民意表达。
9月18日凌晨,总统特别助理签发一封“机密急件”,通知外交部:涉美谈判无限期暂停。外交系统全面收缩,驻美各合作处停止非必要出访,相关经济接触全部搁置。美方也开始“冷处理”。取消会议,调整行程,驻韩美军演训延后。整个美韩关系,进入一种“无声对峙”的阶段。
此时的李在明,选择继续沉默。他没有在公众面前发表任何讲话,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没有接受记者提问。唯一一次露面,是在总统府调阅经济数据的办公室里,神情凝重。
韩国媒体评论称:所有的重量,此刻都压在李在明一个人肩上。他面对的,不只是特朗普的施压,更是整个国家外交战略的重构难题。
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博弈中,韩国能否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还很难说。但至少这一次,李在明没有选择下跪,而是说出了那句注定被载入历史的话:我不能签,否则我会被弹劾。
李在明这次访美没有换来想要的成果,反而引发美韩关系紧张,韩国国内舆论沸腾。他的强硬不仅源于政治压力,更是为了保住总统位置。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但现实决定了它无法完全摆脱美国影响。未来的走向,还需看谁先迈出下一步。
信息来源:
[1]李在明谈美关税:如按照美方要求达成协议,我可能会被弹劾 环球网
[2]李在明:韩国站美国一边,但要妥善处理对华关系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