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伦敦,秋意渐浓,却因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短短两个月内第二次踏上英国的土地,并且是再次以“国事访问”的规格到访。
这很明显打破了英国一直以来的外交惯例。
不过,即使是这样,特朗普依旧没有忘了中国。
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出席的发布会上,特朗普一改往日常态,谈到中美关系时温和的态度与此前判若两人。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外界错愕之余,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是什么让他上演了这场“变脸”大戏?而多次表示要访华的他,为何又迟迟不敢成行?
“变脸”背后的压力
如果时间倒流回一个月前,也就是八月底,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还充满了火药味。
当时,因稀土问题,他甚至放言“可能对中国征收200%的关税”。
那时的他,言辞激烈,姿态强硬,仿佛要将贸易战的烈火烧得更旺。然而,仅仅不到三十天,站在伦敦的聚光灯下,他却像是换了一个人。
他不仅主动强调“中美关系很好”,更出人意料地表示,“中美离达成最后的协议已经很近了”,美国甚至还想把对华关税的暂停期再次延长。
如果再延长90天,就意味着将战线拖到明年上半年。
这番表态,与其说是善意的释放,不如说是一种力不从心的“缓兵之计”。
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特朗普既不敢再轻易加码,却又找不到一个体面的台阶来结束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贸易战。
于是,“暂停”再“暂停”,成了他目前唯一能用来稳定局面的选择。
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其实完全符合特朗普一贯的手法。
就在他口头示好的前不久,其政府刚刚宣布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在谈判桌外“虚空造牌”,增加筹码。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这套对付小国的招数,在势均力敌的对手面前显得愈发单薄。
中国的反应迅速而精准。
先是拟对美国生产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紧接着又在AI芯片领域展开强力反制。
当中方对英伟达为中国市场特供的H20芯片提出安全性与先进性质疑后,中国多家科技巨头明确拒绝了英伟达后续推出的替代产品,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替代方案。
这一系列“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举动表明,特朗普的施压手段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速了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化进程。
真正让特朗普态度软化的,还来自于其国内后院燃起的熊熊大火。
贸易战的寒风,早已让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叫苦不迭。
共和党的议员们顶不住来自农民选民的巨大压力,纷纷要求政府在年底前发放经济援助。
据预测,如果僵局持续,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将锐减上千万吨。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曾为此发放过230亿美元的补贴,但如今贸易战规模远超以往,美国政府的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根本无力承担新一轮更大规模的长期补贴。
既然无法解决问题,特朗普便寄希望于“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恢复采购,从最初的“扩大四倍”到后来的“两倍”,再到如今借访华之名旧事重提,其焦灼心态暴露无遗。
另一个让他头疼的,是美国制造业的明珠——波音公司。
这家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与主要“金主”,正深陷亏损泥潭。
去年亏损超百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依旧未能扭转颓势。作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中国的订单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波音的生死。
为了拯救这个重要的政治盟友,特朗普必然要动用一切手段,请求中国打开采购的大门。
访华为何犹豫?
既然国内压力如此巨大,通过一次成功的访华来敲定协议、缓解矛盾,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特朗普本人也多次公开表达过访华的意愿。
然而,这一计划却始终停留在口头阶段,迟迟未能落地。美媒的爆料,为我们揭示了这背后更深层次、也更具“特朗普特色”的顾虑。
据《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特朗普在正式决定访华前,需要中国先答应采购大豆和波音客机这两个条件。
这无疑是他商人的本能:在踏上谈判桌之前,先要确保自己手里已经握有看得见的利润。
对此,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滴水不漏:“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但中美之间的沟通渠道保持畅通。”既没证实也没否认,也算是给了对方一个面子。
然而,这些所谓的“前提条件”,或许只是表象。美国媒体曝光的两个真实顾虑,才真正触及了特朗普不敢访华的根本担忧。
第一个顾虑,关乎他的个人状态与国家形象。
毕竟,特朗普已是79岁高龄,其身体和精力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近期他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确实让白宫捏了一把汗。
就在这次访英期间,他不仅因公开无礼地拍打英国国王查尔斯的后背而备受指责,还一度在检阅卫兵时把国王甩在身后,自顾自地与卫兵聊天,场面一度极为尴尬。
这些失礼的举动,让美国政府跟着丢了面子。
美方高层有理由担心,如果特朗普带着这样的状态进行一次举世瞩目的访华,万一在关键场合出现任何闪失,不仅会让他个人难堪,更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这种风险,是他们不愿轻易承担的。
如果说第一个顾虑是物理层面的担忧,那么第二个顾虑则直指特朗普政治人格的核心——他害怕被外界解读为“对中国让步”。
特朗普的外交策略,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套“赢学”之上的。
他必须在任何场合都扮演强硬的、掌控全局的胜利者形象。
然而,在关税战已经陷入僵局,自己手里的牌所剩无几的背景下,总统亲自访华这一行动本身,就极易被全球舆论视为美国已经“认输”或“示弱”的信号。
这对于一个靠“强人”形象赢得国内支持的总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可以输掉里子,但绝不能在面子上也一败涂地。
因此,特朗普陷入了一个自己制造的悖论之中:他迫切需要与中国达成协议来缓解国内压力,但他又绝不能表现出这种迫切性。
不过,两国相交,最基本的是拿出诚意相待。美国有求于中国,却还想摆架子,这是完全的悖论。
特朗普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中国关系好转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