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公司没有团组织,毕业来公司上班后,就把团组织关系转到了流动团委,总感觉自己好像是‘流动的’。”安徽方硕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鲁双贤说,“今年公司成立了团支部,团组织关系转过来的一瞬间,归属感满满的。”
团组织关系的变化不仅是一个行政手续的转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定感。这种安定感来自于霍邱共青团对新兴领域青年需求的敏锐捕捉和务实回应。
今年以来,团霍邱县委聚焦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人员、自由职业者、新农人等新兴领域青年需求,以强化团组织建设为核心,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成长平台。
织密组织网络 让“流动”的心安定下来
新兴领域青年分散性强、归属感弱,如何将他们有效组织起来,成为团霍邱县委服务新兴领域青年面临的首要课题。
霍邱县现代产业园团工委书记刘浩坦言:“最初推动‘联合建团’时,企业最大的顾虑在于认为建团是一种‘负担’。”这种负担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负担,担心增加额外的运营成本和管理层级;二是生产负担,担忧团组织活动会占用工时、分散员工注意力,影响生产效率;三是组织负担,认为非公企业党建团建是“软任务”,与经济效益无关,徒增形式化工作。
为破解这一难题,团霍邱县委转变思路,聚焦精准沟通与服务。刘浩分享了一个关键案例:安徽宝士源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最初对建团不感兴趣,经过团干部多次主动上门,一方面耐心倾听其顾虑,另一方面提供全套标准化建团材料模板,承诺全程指导服务,彻底消除“怕麻烦”的心理。同时,团干部还向企业阐明建团对凝聚青年、稳定队伍、链接政策资源的核心价值,最终让企业欣然接受,并主动建立青年活动室。如今,这个曾经对建团不感兴趣的企业,已经成为园区团建工作的示范点。
合霍现代产业园团工委还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发挥园区企业聚集优势,按照区域相近、行业相似、青年相熟等特点,采用“联合建团”的方式,成立园区联合团支部。
畅通倾听机制 让“微小”呼声得到回应
团组织建立只是第一步,如何让青年真正感受到团组织的存在和价值才是关键。
团县委建立了“1+N”团干部、青联委员联络新兴领域青年机制,让新兴领域企业和青年职工可随时向所在团组织的团干部、联系的青联委员反馈自身需求。
“最开始是源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一名自媒体的青年报名参加,活动中闲聊时给我们提了个建议。”团霍邱县委副书记杨非非介绍了这个机制的起源,“那位青年反映,县里的青年,特别是民营企业职工,还有自由职业者,一下班就感觉不知道干什么,如果能提供个平台,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再能学点东西就更好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直接催生了霍邱县青年夜校的诞生。从去年10月份正式开办第一期以来,青年夜校每月一期,课程由青年自己决定,烹饪、游泳、乐器、非遗艺术等课程备受欢迎,每一期名额都靠“拼手速抢”。
今年3月,霍邱县青联委员、汉星综合能源总经理朱鸿胜反馈:“企业职工提出,能不能帮忙讲解指导一下‘个人所得税退税申报’的具体办法。”团县委迅速组织县税务局团委、县人民医院团委、县供电公司团委,在3月26日到产业园区举办“春风行动·青暖企业”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为园区100余名企业员工免费体检、帮助50余名职工办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汇算清缴、电力预存减免和峰谷电价变更等。
聚焦多元需求 让精准服务“增值”赋能
青年的需求多种多样,团组织的服务也需要精准对接。
今年4月,金安矿业团委负责人陶宇向团县委反馈:“新招录了一批青年职工,需要帮助青年扩大朋友圈,更好地融入本地,让青年职工更好地发展。”接到反馈后,团县委立即行动,于5月9日举办“霍邱县青年人才交流交友活动”,吸引78名青年参加。
8月初,霍邱经济开发区团委负责人张馨反馈:“区内一家企业有13名青年提出想参加‘七夕’活动的需求,最好能再帮助解决个人婚恋问题。”团县委联合相关部门,结合“七夕节”文化特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活动,在“七夕节”当天以“星河鹊桥·缘启蓼城”为主题,吸引46名青年共赴七夕浪漫之约。
霍邱县张庄矿业有限公司青年霍志豪表示:“当我提出的建议最终成为现实,真正落地为一场活动时,我的第一感受是特别温暖和振奋。”
这种“有回应”的体验,让青年对“组织”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抽象遥远变得具体可感,从单向管理变为双向互动。
除了联谊交友,创业支持也是团组织服务的重点。团县委聚焦新兴领域中新农人群体出现时间短、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充分发挥政策效用。
一方面优中选优,推动60家乡村振兴领域青年企业创建“六安市青创农场”品牌;另一方面连续多年开展“皖北地区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工作。2021年以来,五年间共为189家青年创业企业实施贴息申报,累计贴息174.48万元。
碧园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余志强深切体会到这一政策的价值:“皖北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之前想添一套水稻育秧设备,还得给虾田修个防渗渠,手里资金周转不开。”他算了一笔账:“有了这笔钱,设备直接买了,渠也修好了——现在育苗成活率高了两成,虾田漏水问题也解决了,今年光早茬水稻和小龙虾销售收入就能多赚3万多元。”
搭建成长平台让青年被“看见”有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两新领域”青年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向上向善,团县委坚持日常培养、榜样带动、浓厚氛围三措并举。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常态化推荐县域“两新领域”青年参加技能培训班、理论培训班等。今年,先后推荐19名“两新”青年到上海、厦门、霍山等地参加“六安市‘未来新徽商’特训营”“六安市‘青马工程’农村班、企业班”等。
深入挖掘“两新”青年优秀事迹,积极向上推荐。今年,一名“两新”青年荣获“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两名“两新”青年荣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极大鼓舞了新兴领域青年奋发勇为的信心。
团县委依托自身宣传平台,常态化展现新兴领域青年风采,通过“你好 共青团”“我们的五四”“青年风采”等视频、图文,讲好身边青年故事、家乡青年经历。
全国青联委员、临淮泥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盼说:“新兴领域青年思维活跃、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功立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主动进一步增强。”
自由职业者周娅表示:“看到身边的‘两新’青年获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这样的荣誉,我感到十分振奋,仿佛看见了闪光的灯塔,让我更加坚定了在霍邱创业就业的信念。”
在杨非非看来,这种认可和激励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回到家乡,共同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霍邱添砖加瓦。
记者手记
从个税申报指导到交友联谊,从创业贷款贴息到技能培训,团霍邱县委用一项项具体而微的服务,让新兴领域青年感受到:团组织不只是一个名称,更是一种能够切实改变青年、给予青年力量的支撑。
这种力量让鲁双贤这样的青年从“旁观打工者”转变为“主人翁”和“参与者”,让余志强这样的创业青年能够扩大生产规模,让周娅这样的自由职业者看到了在县城发展的希望。
组织覆盖、倾听机制、精准服务和成长平台——这四个维度构成了团霍邱县委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的完整体系,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团组织工作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工作模式,而是成为青年需求的倾听者、资源链接者和发展助推者。
2025年7月,团县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新兴领域青年家庭子女开展暑期公益托育服务
2025年3月,县供电公司团委青年志愿者现场为园区非公企业青年职工办理电力预存减免和峰谷电价变更
2025年3月,团县委组织县税务局团委、县人民医院团委、县供电公司团委为园区非公企业开展“暖心上门服务”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黄慧、通讯员李漫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