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加州圣塔罗莎市警方宣布于今年8月逮捕了两名来自南加州的华裔男子,他们涉嫌策划大规模礼品卡诈骗案。
据警方披露,这起案件涉及超过2.5万张被篡改的礼品卡,波及全美数百家CVS药店、家得宝、梅西百货和Bath & Body Works等零售品牌,初步估计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若罪名成立,这两位嫌疑人将面临欺诈、盗窃等多项重罪指控,最高可被判处数年监禁。
▲警方缴获的礼品卡
嫌疑人Yongsheng Zhao(29岁)和Zhipeng Li(33岁)通过拆开零售店货架上的礼品卡包装,记录卡号和PIN码,或直接篡改密码后重新封装放回原位。消费者购买并充值后,嫌疑人迅速通过预录信息盗取资金。这种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周期极短,很多购买礼品卡的消费者如果没有密切关注手机短信,确实很难发现礼品卡金额已经被盗。
8月1日,加州苏诺玛县警方的自动车牌识别系统锁定一辆与多起诈骗案相关的车辆。警方随即展开行动,在嫌疑人车辆内查获篡改工具和大量证据,揭开这一有组织犯罪网络。
警方缴获超2.5万张被篡改的礼品卡,涉及多个知名品牌,此外还发现专业封装设备、记录本、电子设备以及7000美元现金,显示犯罪团伙高度专业化。警方估计这一团队早已横跨美国多州作案,以便分散风险和套现金额。
▲商场货架售卖的礼品卡
礼品卡诈骗近年来在美国迅速蔓延,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24年报告显示,此类案件年均损失超10亿美元,节假日购物季尤为高发。2024年12月圣诞季,弗吉尼亚州警方逮捕男子Haijun Qin,其涉嫌在零售店放置篡改的Visa礼品卡,目前面临多项重罪指控。
美国国土安全部目前已推出“红钩计划”,通过加强零售店监控和国际合作打击此类犯罪。有分析称,犯罪团伙常利用跨境洗钱网络,将赃款迅速转移至海外账户。
根据业内人士估算,每年美国人在礼品卡上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零售商们喜欢出售礼品卡,因为消费者在购物时通常会超过礼品卡的面额,自掏腰包补足费用。像Target和沃尔玛这样的连锁店,则能从第三方礼品卡(如苹果或谷歌)销售中获得利润分成。
有分析称,这起案件暴露了礼品卡安全性的重大漏洞,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被篡改的卡,资金被瞬间盗空,严重损害零售品牌信誉。分析认为,零售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投入巨资升级防篡改技术,另一方面还需应对顾客投诉和潜在诉讼。
安全专家马尔吉纳斯建议:消费者购买实体礼品卡时应仔细检查包装是否完整,而且应该优先选择线上发货的电子礼品卡,购买后立即核对余额。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编辑 邓旆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