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万军
通讯员 胡剑芳 李婷婷 李卫东
大型养鸡场的鸡粪“变身”为有机肥料,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尾水经处理后达到零排放、零污染标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的大棚蓝莓预期亩产值达到十万元,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变身”为高价值的生物质成型燃料……9月16日,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政策技术培训班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学员,怀揣学习交流的热忱,深入咸安的四个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参观调研,在实地观摩中探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路径,汲取绿色转型发展经验。
十万吨鸡粪经高温发酵变成有机肥料
9月16日,咸安区贺胜桥镇万秀村的湖北省穗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学员们参观了公司的高温好氧发酵系统及其全自动生产线。生产车间内,一堆堆鸡粪和粉碎后的秸秆正在经历高温发酵的过程。
穗岐公司的生产车间
现场工作人员详细演示了鸡粪从收集、发酵到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的全流程。通过智能化设备与科学工艺的结合,原本可能造成污染的畜牧粪便,摇身一变成为助力农作物生长的“生态养分”。
“我们厂一年处理十万吨鸡粪,五万吨秸秆,年产十万吨有机肥。”公司总经理李方斌介绍,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进行合作,通过“科技研发+模式输出”双轮驱动,打造“农业废弃物——高值肥料——生态种植”全产业链,形成了“研发——生产——检测”技术闭环。
学员们纷纷拍照留存,并与企业负责人展开热烈交流。
四级循环链让规模化水产养殖尾水零直排
咸安区向阳湖镇的鑫水河养殖场是咸宁首家规模化鲈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养殖水面达到500多亩,年产鲈鱼、大白刁和黄颡鱼一百六十万斤,年产值3000万元。这里是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水产样板”。
鑫水河养殖场的“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
在基地的一处角落,占地四十亩的“三池两坝”三级尾水处理系统正在运转中。养殖池的尾水经过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和两道过滤坝的处理,污染物去除率超85%,配套循环水系统使水体回用率达90%,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养殖场通过构建“尾水——沉淀池——生态沟渠——稻田”四级循环链,提升土壤有机质15%以上,有效减少氮磷排放,形成“以水养田、以田净水”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养殖场不仅实现了水产养殖产量稳定提升,还有效减少了养殖废水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学员们在现场看到,正在处理尾水的沉淀池中,鱼儿正在欢快地游动;曝气池的水面上,数十只白鹭时而高飞,时而掠过水面,好一幅和谐的景象。
精准浇灌的大棚蓝莓预期亩产值达到十万元
每天通过精准滴灌的方式进行六次浇水和施肥,严格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管理全程通过电脑控制……向阳湖镇祝垴村的湖北省国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300亩的大棚蓝莓长势喜人。
学员们参观大棚蓝莓基地
“这是今年才种下的蓝莓苗,今年11月份就可以开花结果,明年2月份就可上市,亩产量预计2000斤,产值估计可达到每亩十万元。这种大棚蓝莓种植方式在效率上远超户外蓝莓种植方式。”公司总经理陈国庆介绍,公司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和配方肥替代化肥,全面采用加厚高强度果茶园地膜,从源头减少农业污染。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集成应用可降解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手段,并结合释放天敌昆虫实施生物防治,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依赖。
陈国庆表示,公司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种出的蓝莓为有机水果,预期价格在每斤50元以上。
秸秆和杂木“变身”高价值生物质成型燃料
眼下又到一年收获季,也到了秸秆禁烧的关键期。粉碎后还田、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除了上述处理方式,秸秆还能怎么处理?
9月16日,学员们在汀泗桥镇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到了秸秆处理的又一种方式。粉碎、除杂、烘干、压缩、成型……经过一系列的自动化流程处理,秸秆、树枝和竹材废弃物变成了高价值的生物质成型燃料。
青源公司负责人介绍产品
“公司每年可处理农业秸秆10万吨,年产生物质成型燃料5万吨,年产值约五千万元。我们的产品热值高、污染小,还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胡象勇介绍,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重点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起“科研、中试、应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产业链,构建起“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四位一体的企业运营模式。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咸安区全面推动区域内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累计投入6977万元,建成14处尾水处理示范点,覆盖连片池塘16,950亩,其中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成为高技术治理样板。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了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1%。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方面,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农药,用有机绿肥替代化学肥料。2024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6%,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7.1%。
此次现场教学,让学员们在实地调研中直观感受了咸安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绿色转型方面的先进经验,不仅拓宽了工作思路,也为今后各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