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的建设版图上,中梁山隧道是贯通线路铺轨的关键节点。当工程迈入收尾竣工阶段,剩余工程量的“硬骨头”、紧迫工期的“倒计时”,让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16标项目部的每一个日夜都充满挑战。而项目部领导班子一班人,以“三股力量”为笔,在隧道深处写下了属于建设者的担当答卷。
▲项目经理阮超(右1)、总工程师李文庆、安全总监高超德深入现场检查督导(杜晓言 摄)
“一往无前”的决策力,是他们破局的“指南针”。收尾阶段的工程,如同棋局收官,每一步都关乎全局。面对剩余工程涉及的仰拱、二衬、中隔墙、西事故风井主体结构等多重任务,班子成员没有陷入“头痛医头”的忙乱,而是梳理施工清单,将整体目标拆解为“每日进度表”。他们深知,目标明确才能行稳致远——明确每项工程工序节点及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工序无缝衔接,高效推进。这种不打折扣的目标感,让复杂的收尾工作有了清晰的推进路径。
“风雨无阻”的坚韧力,是他们攻坚的“承重墙”。重庆的秋季雨天较多,隧道内湿度常常超过80%,给现场施工和混凝土养护带来极大考验。有一次,连续暴雨导致隧道临时排水沟堵塞,积水没过脚踝,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次日的施工。班子成员带头穿上雨靴,手持铁锹清理淤泥,从傍晚奋战到深夜,裤脚沾满泥浆,手掌磨出水泡,却没人喊停。他们常说:“工期不等人,压力面前退一步,后续工作就会差一大步。”除了应对自然挑战,他们还要协调多方资源——为解决特种材料、混凝土、渣土运输难题,主动对接交管部门规划临时运输路线,确保施工正常用料及渣土及时清理外运。为保障施工人员体力,项目部食堂改善伙食,增加花样,提高饭菜质量,让员工吃好,用细节凝聚起全员攻坚的力量。
▲二衬混凝土浇筑
“步步为营”的专注力,是他们提质的“压舱石”。收尾不等于“将就”,竣工更要“精品”。在隧道防火涂料施工中,班子成员发现局部涂层存在细微气泡,立即要求停工排查。有人提出“气泡不影响整体性能,赶工期要紧”,但他们坚持“毫米不差”的标准,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最终发现是涂料搅拌时间不足导致。从调整搅拌参数到重新施工,虽然多花了两天时间,却确保了工程质量零隐患。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贯穿在每一项工作中。他们明白,轨道交通工程关系着千万市民的出行安全,只有稳步前进不急躁,才能交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答卷。
当中梁山隧道工程进度高效推进,胜利曙光在望时,16标项目部领导班子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份笑容背后,是“一往无前”的果敢、“风雨无阻”的坚守、“步步为营”的匠心。在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浪潮中,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段隧道的竣工,更以铁建人的担当,诠释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内核——这精神,终将随着飞驰的列车,载着城市的希望向前奔跑。(林赤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