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双碳”目标的绿色实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保产业正从末端污染治理转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阶段。餐厨垃圾处理行业也正在经历从简单的无害化处置,向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商业模式重构。天府新区项目的设计理念与此高度一致,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锅炉自用,以及利用黑水虻技术将有机质转化为高价值的昆虫蛋白和有机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
项目中特别设置的“碳资产管理”系统,能够精准量化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实现的碳减排量,这不仅是对项目环境效益的科学评估,也为未来参与碳交易市场、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奠定了数据基础。这表明,该解决方案已将气候行动融入日常运营,将废弃物管理从一个潜在的碳排放源,转变为一个积极的碳减排贡献者。
量化成效与多维价值
自2023年8月竣工验收以来,成都天投环境天府新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已展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其成效不仅体现在运营数据上,更体现在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该项目作为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首批入库项目,还构建了覆盖收运、处置、资源转化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打造了智慧管理平台;高标准建成负压除臭、降噪、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90%以上,资源化产品收益提升30%左右,有机质(黑水虻)生物转化率达20%,预计年产黑水虻干虫约784.75吨、有机肥添加剂(虫粪)约5694吨、工业级混合油1971吨,首年节能减碳量达4034吨。依据《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项目方法学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资源节约类-03)方法学测算,预计未来五年该项目碳减排量将达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汇交易经济价值将达124万元。
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城市有机物闭环生态系统
面对餐厨垃圾处理的复杂链条,传统模式的痛点在于各环节的割裂:收运车队、处理厂站、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形成数据孤岛,导致协同效率低下、监管成本高昂。思为科技为天投环境提供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打破这些壁垒,构建一个数据驱动、流程协同的闭环生态系统。
整个项目高效运转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是思为科技自主研发的餐厨垃圾处置数字化产业平台。该平台实现7天24小时全天候监管,集成了20余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流将物理世界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实时的“数字孪生”系统。
平台核心模块与功能
该平台的架构设计体现了高度的模块化与集成化,覆盖了从前端业务到后端管理的全方位需求。
这个“数字孪生”平台不仅实现了对当前运营状态的精准掌控,更重要的是,沉淀了海量的运营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优化资源调度、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运营效益,为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数据本身,已成为驱动业务持续优化的核心资产。
智能边缘:物联网硬件构建的数据感知网络
这些智能硬件确保了数据从源头采集的自动化、精准化和客观性,为整个平台的可靠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 源头身份识别 (RFID):为每个餐厨垃圾桶安装RFID电子标签,赋予其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收运人员通过手持APP扫描标签,即可自动记录商户信息、收运时间、地点,数据实时上传。这彻底取代了传统手写联单,从根本上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实现按量计费和精准追溯的前提。
- 移动车队智能化 (车载系统):收运车辆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一个个移动的智能数据采集站。集成的GPS模块实时上报车辆位置与行驶轨迹;车载视频系统监控作业过程与路面安全;重量或容量传感器则可以记录每次收集的垃圾量。这些数据汇入平台,构成了收运环节的完整数字画像。
- 厂区作业自动化 (门禁与报警系统):处理厂区部署了智能门禁及报警系统。车辆进出由系统自动识别和称重,无需人工干预。关键生产区域安装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报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安全,一旦超标立即预警,有效保障了人员与设备安全。
- 一线人员数字化赋能 (收运人员APP):为收运人员配备的专用APP,是连接人与系统的关键桥梁。APP不仅能接收调度指令、导航最优路线,更是执行数据采集(如扫描RFID)、上报异常情况的移动工作台,极大地提升了一线人员的作业规范性和效率。
通过这套“云-边-端”协同的物联网架构,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实时、精准采集。这种高保真度的数据流消除了人为干预和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为管理者、客户乃至监管机构之间建立起基于客观数据的信任关系,这是项目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营的基石。
开启智慧环卫新范式——“天府模式”
成都天投环境有限公司天府新区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是思为科技智慧餐厨解决方案的一次成功实践。卓越之处,在于实现了前沿生物技术与强大数字平台的无缝融合,系统性地解决了餐厨垃圾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管理难题。
该项目所开创的,可以称之为智慧环卫的“天府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以数据为驱动,实现收运、处理、监管的高度一体化;以循环经济为目标,通过多元化的生物转化技术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以前瞻性设计为导向,将碳资产管理等未来要素纳入平台,确保解决方案的持续领先。
“天府模式”不仅为成都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板,也为全国其他面临同样挑战的城市,指明了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集智能化、资源化、低碳化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必将成为未来城市有机废弃物管理的主流方向,引领整个行业迈向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智慧的新时代。成都天府新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数字化平台项目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