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德国人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后,发电报向希特勒求救,结局怎样?

0
分享至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是一个听起来近乎荒诞的问题:当人间炼狱降临,你唯一的求救希望,竟是投向另一位“魔鬼”?

1937年的南京,一个名叫约翰·拉贝的德国商人就面临着这样的终极困境。



他身上贴着一个在后世看来无比刺眼的标签——纳粹党员。

当侵华日军将南京变为屠宰场时,约翰·拉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拿起电报机,向远在柏林的纳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发出了求救电报。

这封电报的结局是什么?它改变了什么?或者说,它能改变什么?



一枚“护身符”:纳粹身份的诡异价值

要理解约翰·拉贝的行为,必须先了解他这个人。

他是一个精明的德国商人,西门子公司的南京办事处经理,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至于那个纳粹党员的身份,更像是一种功利性的投资。



在那个时代,一个身在海外的德国人,加入执政党能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比如为德国学校争取经费,或是在与官方打交道时更有分量。对约翰·拉贝而言,这更像是一张通行证,而非信仰图腾。

他从未想到,这张“通行证”有朝一日会成为25万中国人的“护身符”。



1937年12月,南京城破。

日军涌入城中,一场持续数周、震惊世界的屠杀开始了,城市瞬间变为活生生的地狱。

此时,大部分外国人都已撤离,但约翰·拉贝选择留下。



用他孙子托马斯·拉贝的话说,约翰·拉贝在中国生活了30年,他的朋友、同事都在这里,保护他们是一种道德责任。

目睹着街头巷尾的血腥暴行,约翰·拉贝和留下的十几位外籍人士自发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划定了一块约3.86平方公里的区域,专门收容中国难民。



谁来当这个委员会的主席?

大家一致推举了约翰·拉贝。

原因很简单:他是德国人,更重要的是,他是纳粹党员。当时德国与日本是盟友,人们天真地以为,这个身份能让日军有所忌惮。



就这样,一个象征着邪恶与种族灭绝的纳粹万字袖标,在南京的血色冬天里,诡异地成了一线生机的象征。

约翰·拉贝在自家200多平米的花园升起巨大的纳粹旗,这里最多时挤进了600多名难民。

他无数次冲出房门,挥舞着手臂上的袖标,用德语呵斥那些试图闯入安全区施暴的日本士兵。



这个身份,在那个特定的时空里,确实起到了作用,它一次次地让屠杀者暂时后退。

一封发往深渊的电报:注定失败的求救

安全区虽然建立,但日军的暴行并未停止。

他们不断闯入安全区,抢劫、强奸、抓人。



约翰·拉贝和委员会成员们疲于奔命,却无法阻止悲剧的蔓延。

他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下这些惨状:“12月14日,主干道上到处是平民尸体”;“到18日为止,仅安全区登记的强奸案就超过300起”。

1937年12月21日深夜,在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怒中,约翰·拉贝做出了那个决定。



他要在日记中写道,他要将这一切告知他们的元首。他天真地认为,作为盟友,德国元首有责任和能力约束日本的行为。

于是,一封措辞直白的电报,携带着南京的血腥气,跨越万里,发往柏林,直达希特勒的案头。



电报里,约翰·拉贝描述了日军的屠杀,请求希特勒出面干预。

这个举动,在今天看来,充满了黑色幽默。

一个正在欧洲策划着种族清洗的政权,怎么可能去关心另一个大陆上“非我族类”的生死?



当时的纳粹德国,正极力拉拢日本作为其在远东牵制苏联和英美的棋子。任何可能破坏德日关系的行为,都是柏林高层绝不容忍的。

果不其然,约翰·拉贝等来的回复,只是一纸毫无实质内容的外交公文,冷漠而敷衍。

希特勒甚至轻蔑地称其为“多管闲事的蠢货”。



这次求救,从政治层面看,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它没有阻止任何一场屠杀,没有拯救任何一个生命,甚至没有换来一句像样的同情。

真相的代价与历史的裁决

发给希特勒的电报石沉大海,但约翰·拉贝没有放弃。他将自己的日记、拍摄的照片和影像资料精心整理,准备了详细的报告,通过外交邮袋送往德国。他天真地以为,只要真相被看到,正义就会降临。



1938年2月,在日本的压力下,西门子公司将约翰·拉贝调回德国。

回到柏林后,他立刻开始行动,举办报告会,放映他在南京拍摄的影片,向德国民众揭露日军的暴行。

6月8日,他再次将一份报告的拷贝寄给了希特勒。



这一次,他等来的不是外交公文,而是盖世太保。

他的家被彻底搜查,所有他从南京带回的“证据”——日记、照片、底片,全部被没收。

经过长达9小时的审讯,他被释放,但得到了一个严厉的警告:“永远闭嘴,不许再传播任何损害盟友(日本)形象的言论。”



至此,约翰·拉贝的“求救”之路,以个人的彻底失败告终。他不仅没能唤醒当权者的良知,反而引火烧身,被自己的祖国扼住了喉咙。

二战结束后,他的纳粹党员身份又让他沦为被审查的对象,一度生活陷入赤贫,靠挖野菜果腹。



那么,他所做的一切真的毫无意义吗?那个向希特勒求救的结局,真的就是“失败”二字吗?

历史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约翰·拉贝的求救行动在当时是失败了,但他为求救而准备的“证据”——那本厚达2000多页的《拉贝日记》,却成了历史最终的裁决者。



在他离开南京前,他充满预见性地将所有资料复印了六份,寄往多地。这些被盖世太保视为“麻烦”的记录,在尘封了半个世纪后,于1996年重见天日。

《拉贝日记》的公开,如同投向历史的一枚重磅炸弹。它以一个无可辩驳的第三方视角,逐日、逐条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铁证,让日本右翼势力任何企图否认、歪曲历史的言论都显得苍白无力。



2015年,包括《拉贝日记》在内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当年那封发向深渊的电报,虽然没有得到希特勒的回应,但它所代表的记录与呐喊的行为,最终在历史的法庭上,赢得了最彻底的胜利。



当初给他带来灾祸的“罪证”,最终转变为审判历史的“铁证”。这,或许才是约翰·拉贝求救行动的真正“结局”。

历史的裁决是宏大的,而人性的回报则是温暖的。

当约翰·拉贝在战后德国陷入绝境时,消息传到了中国。1948年,刚刚经历过战争创伤、自身也物资匮乏的南京市民,自发为他募捐了2000美元,并持续给他寄去食物包裹。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也每月向他提供生活费,直到1949年。



约翰·拉贝在信中写道:“是中国人救了我。”

这份感恩,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在德国同样面临医疗物资短缺的困境。他试着向中国大使馆发出了求助信。



很快,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手中。南京市也迅速筹集了数万只口罩和防护服,跨越万里驰援。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各项纪念活动也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8月15日,托马斯·拉贝作为首批国际友好人士,被授予“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身份,他将与幸存者后代一起,为传播历史真相而努力。

同月,由南京大学策划的“我的邻居:约翰·拉贝”特展在德国汉堡开幕,向拉贝的故乡人民讲述他的故事。

来源:东西问·人物丨托马斯·拉贝:《拉贝日记》串起拉贝家族四代人的百年中国缘
2023-12-12 20:36·中国新闻网



来源:秀我中国|跟着拉贝先生第一视角看阅兵
2025-09-04 15:58·新华社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清华晨跑队刘小平去世,年仅51岁,坚持晨跑8年,前一天还在跑步

清华晨跑队刘小平去世,年仅51岁,坚持晨跑8年,前一天还在跑步

千言娱乐记
2025-09-19 19:00:10
被抢男婴成年之后:直面人贩子,出庭为修复内心伤痛 | 红星深度

被抢男婴成年之后:直面人贩子,出庭为修复内心伤痛 | 红星深度

红星新闻
2025-09-19 19:47:24
美的烤箱“远程失控”事件,揭开万物互联的惊悚一面

美的烤箱“远程失控”事件,揭开万物互联的惊悚一面

功夫财经
2025-09-18 08:28:37
“嘎子”谢孟伟被拘留不到48小时,再迎两大噩耗,这次恐彻底凉凉

“嘎子”谢孟伟被拘留不到48小时,再迎两大噩耗,这次恐彻底凉凉

温读史
2025-09-19 09:50:22
看了顶级名媛,才懂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富贵相”,气质根本遮不住

看了顶级名媛,才懂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富贵相”,气质根本遮不住

冒泡泡的鱼儿
2025-09-19 16:33:51
女子租毛坯房做成隔断,包食宿容留4人卖淫,每次抽成10元 一审获缓刑

女子租毛坯房做成隔断,包食宿容留4人卖淫,每次抽成10元 一审获缓刑

红星新闻
2025-09-19 16:23:24
回旋镖?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中欧班列中断上万集装箱滞留…

回旋镖?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中欧班列中断上万集装箱滞留…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9-19 09:32:13
山姆回应卖冷冻2年的西兰花

山姆回应卖冷冻2年的西兰花

大象新闻
2025-09-19 20:25:01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以茶带书
2025-09-19 13:02:43
法院错了!55岁农妇“辱骂”法官罚款10万被取消,有法学教授怒批

法院错了!55岁农妇“辱骂”法官罚款10万被取消,有法学教授怒批

明月杂谈
2025-09-19 17:42:09
突发!特朗普刚宣布:美军发起新一轮打击,多人死亡

突发!特朗普刚宣布:美军发起新一轮打击,多人死亡

大国之翼
2025-09-19 06:35:04
全方位对比《731》和《黑太阳731》,终于明白前者为何口碑分化!

全方位对比《731》和《黑太阳731》,终于明白前者为何口碑分化!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9 10:09:48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仅40岁,门店规模超150家,年营收超10亿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仅40岁,门店规模超150家,年营收超10亿

180视角
2025-09-19 14:24:53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科技堡垒
2025-09-19 11:12:47
浙江女教师被认定诽谤行拘两日,自称在三人闺蜜群聊“八卦”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近日将开庭

浙江女教师被认定诽谤行拘两日,自称在三人闺蜜群聊“八卦”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近日将开庭

红星新闻
2025-09-19 21:58:53
美国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心里清楚,中美不能发生冲突!

美国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心里清楚,中美不能发生冲突!

科技有趣事
2025-09-19 09:26:06
“绿电”变“红利”,兰考县如何把能源收益装进农民口袋?

“绿电”变“红利”,兰考县如何把能源收益装进农民口袋?

国是直通车
2025-09-16 18:02:12
媒体报道了就业数据后,网友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媒体报道了就业数据后,网友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清晖有墨
2025-09-19 09:38:19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完了!《731》首波口碑出炉,五星好评屈指可数,一星满屏皆是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09-18 14:06:06
2025-09-19 22:48:49
知鉴明史 incentive-icons
知鉴明史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
2715文章数 50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头条要闻

女教师在闺蜜群聊"八卦"被认定诽谤遭行拘 当事人发声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战地6》可允许自由安装战役或多人 还有究极画质

教育要闻

教辅之困——一个教书人的自语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