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最新一期TIC报告,披露了7月各经济体增减持美债的情况。关于时间问题,我多次解释过,老美是每月中旬公布截至上两个月末的数据,所以现在公布的是截至7月底的情况,而8月底的数据要等到下个月中旬才会发布。
6月,中国持有美债的数额几乎没有变化;7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各类主体在这个月里减持了257亿美元的美债,持仓额由7564亿美元下降至7307亿美元。
中国之所以减持美债倒不是完全觉得美债将变得毫无价值,或担心美国违约,要不然早就把手里面的7000多亿抛得差不多了,究其原因是为了分散风险、实现多元化配置储备资产的目的。
比如,我们已连续多个月增持黄金,持仓额从2年多前的6264万盎司增持至现在的7402万盎司。
这也是全球各国的趋势,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黄金市值总额则自1996年以来首次大于美债。
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会否在未来的数月至数年里持续减持美债呢?很多人可能会这么认为,特别是在美国开始降息的情况下,大家觉得原来美债利率高,一些国家为了获取高利息收益愿意持有美债,降息后利息越来越少,持有美债的动力下降。
实际上答案与此正好相反,降息后对美债的投资热情反而可能会提高。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美债的持仓市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公式很简单,就是把一国主体持有的美债数量乘以价格。比如,A国拥有20亿张美债,二级市场的平均价格为90美元/张,A国总共持有1800亿美元的美债。
注意,二级市场的价格是随时变化的。假如过几天涨至95美元/张了,那么A国在没有买入美债的情况下持有额提高至1900亿美元;相反,价格下跌,哪怕没有抛售,持仓额也会下降。
美联储于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降息25个基点,今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大概率再降50个基点,会导致美债的收益率下降。不过,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是成反比的,收益率跌了,价格反而上涨了,所以每一次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后美债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反而持续上涨。
价格上涨会让各国持有的存量美债市值增加,类似例子里的从90美元/张涨至95美元/张,使A国在不买入也不卖出的情况下持仓市值从1800亿美元膨胀至19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各国的各类投资主体,包括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的投资逻辑和散户差不了多少,也是买涨不买跌,这意味着美债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会逐步加大购买量。
价格和持有量同时上涨,降息后各国持有的美债数额自然会越来越多,而不是遭抛售。
由于市场此前已普遍预测美联储会在9月开始年内首次降息,一些国家或地区已开始增持美债。
还是看最新的2025年7月数据,美债的第一和第二大海外债主日本和英国,7月分别增持38亿美元和413亿美元,而全部所有海外主体则增持了319亿美元的美债。
7月美债收益率上涨,所以这些数据包含了美债价格下跌引发的市值减少,实际净买入的购买量更多。如果剔除价格变动因素,日本在7月净买入40.5亿的长债和54.4亿的短债,共计94.9亿美元。
除了降息后美债二级市场的价格上涨会吸引到更多投资者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降息有利于卖美债的逻辑。
利率下降后美国政府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减少了,美国的财政压力有所减轻,投资者对美国政府还不上美债的忧虑下降,更敢于买入美债了。
当然,如果你坚定认为美国政府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违约,那么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应该抛售美债。
只不过各国央行和机构尚无这样的认知,始终觉得美债违约的概率很小,降息后更是变得微不足道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