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正式拉开序幕,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对抗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日寇。长征后集中在陕北一带的红军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对日作战;9月25日,由红军团、红15军团合编而成的115师首战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寇1000多人,取得了卢沟桥事变后首次大捷,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
平型关大捷后,第115师毫不停顿,分别派出独立团、骑兵营和第344旅出击察南、冀西、晋东北等地,不断袭击日寇后方兵站和据点,先后收复涞源、繁峙、浑源、广灵、曲阳、灵丘、蔚县、平山、唐县、完县等10座县城,组建了3个游击区,为省会太原失守后一片动荡的山西保留了一片净土。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八路军总部南移,第115师主力也奉命调往吕梁山区,但已经创建的游击区又实在不能放弃。因为这里位于太行山脉北端,有恒山、五台山、燕山等可以依托,利于长期坚守;这里又是山西、河北和察哈尔三省交界,是能够直接威胁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敌的战略要点,占领这里,就能成为日寇的心腹之患。
为此,八路军总部向中共中央建议:“此地域只能留适当兵力,派得力干部主持。”一番筹谋之后,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被留下来主持工作,他年轻时曾到欧洲勤工俭学,回国后就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国共两党反目后,他在上海从事艰险复杂的地下工作,后来又在红军中历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第1军团政委等职,属于“上马掌兵、下马理民”的军政复合型人才。
以聂荣臻的学识、资历、能力,独当一面是绰绰有余的,但也必须给他留下足够兵力。由于战场形势不断发展,军队在不断扩充,地方上也迅速发展,到处都需要部队和干部,除了派往井陉等地的工作团外,第115师只能抽调出师属独立团、骑兵营,又从师教导队和随营学校抽调一批干部支援。
好在驻扎此处的八路军总部也伸出援手,从担任警卫的特务团抽调了政治处、供给处及1个营部和2个连战斗部队;第120师在平山、盂县派驻的工作团,也被师长贺龙慷慨相送,这些部队番号虽多,但加起来总共才3000人,这就是后来创建首个我军抗日根据地的全部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