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诗词
编辑、2025年9月19日
唐诗,是华夏文学苍穹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在这片璀璨星河里,牟融的诗作如独特星辰,散发着别样光芒。尽管生平记载模糊难辨,诗集年代亦存争议,部分作品疑似明人托名伪作,但争议的阴霾,终究无法遮蔽诗作的艺术光辉与深邃内涵。
牟融尤擅七律,诗风清晰典雅,笔触细腻、不失大气,情感如潺潺溪流,悄然润泽读者心田。接下来,让我们穿越时光雾霭,走进他的三首经典诗作,欣赏其中的诗意与人生哲思。
一、《写意二首·其一》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初读此诗,便似被诗人牵引至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境。开篇“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以白描勾勒冷寂画面:荒芜馆舍紧闭大门,隔绝尘世喧嚣;门前小径青苔遍布,在阴暗中蜿蜒,零星脚印更显人迹罕至。这般环境描写,既奠定全诗孤寂基调,也暗合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疏离——他恰似远离尘嚣的隐者,独自守着这份寂寥。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诗人将视角从环境转向自身,倾诉人生境遇。满头白发见证岁月流逝,曾经的年少轻狂被时光磨去,尘世梦想如泡影破碎。但即便生活多磨难,那方清冷的青毡,仍承载着他的客居之心。青毡本是古人常用卧具,在此不仅是生活的象征,更代表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坚守——纵使漂泊他乡、历经冷落,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从未消散。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堪称全诗灵魂。诗人化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抚琴三弄,琴声悠扬却无人能懂,知音难觅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明月高悬、清风拂面的良夜,他只能以酒为伴,一杯浊酒饮下的,既是无尽孤独落寞,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慨。明月、清风、美酒本是赏心乐事,却因无人分享更显凄凉,将孤独意境渲染到极致。
诗末“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写诗人微醺后在林下曲肱而卧。此刻的他,似已超脱尘世纷扰,不再为世俗荣辱得失牵绊。在这片宁静树林中,他找到心灵归宿,领悟人生真谛。这种豁达与超脱,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历经沧桑后的智慧选择,是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节奏飞快,人们常被欲望与压力束缚,内心满是焦虑。牟融这首诗,恰似一剂清凉良药,提醒我们在忙碌中停下脚步,审视内心,保持宁静淡泊。当我们面对挫折与荣誉时,不妨学诗人这般,以豁达心态看待,在喧嚣世界里,找寻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二、《陈使君山庄》
新卜幽居地自偏,士林争羡使君贤。
数椽潇洒临溪屋,十亩膏腴附郭田。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秋成准拟重来此,沉醉何妨一榻眠。
走进《陈使君山庄》,宛如踏入色彩斑斓的田园画卷。“新卜幽居地自偏,士林争羡使君贤”,开篇点明陈使君新选居所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喧嚣。可正是这份偏僻,更显其独特眼光与高尚品格,引得文人雅士纷纷称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隐士常被视作高洁之士,他们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陈使君择此偏居,既是向世人展现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的志向,也因此赢得士林赞誉。
“数椽潇洒临溪屋,十亩膏腴附郭田”,颔联具体描绘山庄环境。几间房屋潇洒临溪而建,溪水潺潺流过,为居所添上灵动生机。“潇洒”二字,不仅写房屋形态,更赋予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暗喻陈使君高雅的志趣与洒脱的生活态度。旁边十亩肥沃田地临近城郊,让人不禁联想到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远离官场勾心斗角,回归自然的质朴宁静。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颈联是全诗最精彩之处,宛如一幅绝美水墨画。潺潺流水上横跨断桥,桥边芳草萋萋的小路蜿蜒向远方;远处淡烟弥漫,疏雨如丝飘落,花瓣在雨中纷飞,构成如梦如幻的景象。诗人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读至此,仿佛能感微风拂面,闻泥土与花香,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中。
尾联“秋成准拟重来此,沉醉何妨一榻眠”,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山庄的喜爱与留恋。他计划等到秋天庄稼成熟时再来,即便沉醉在美景中,在榻上安然入眠也心甘情愿。这份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既体现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更反映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如今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愈发远离自然,生活节奏加快,牟融笔下的田园生活,恰似一个美好梦境,让我们在忙碌中仍能心生向往,思考如何在喧嚣中寻得心灵净土。
三、《送徐浩》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辞尊酒暂相留。
弟兄聚散云边雁,踪迹浮沉水上鸥。
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送别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主题,承载着对离别的不舍、对重逢的期盼,以及对人生聚散的感慨。牟融的《送徐浩》,便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佳作。“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辞尊酒暂相留”,开篇将人带入典型送别场景:渡口潮水涨平,船只即将启航,友人徐浩即将远行。诗人满怀不舍,真诚恳请友人暂留,再饮一杯离别的酒。没有华丽辞藻,简单话语却满含眷恋,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真挚。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别或许就是数年甚至一生,每一次送别都格外伤感,这份挽留也更显动人。
“弟兄聚散云边雁,踪迹浮沉水上鸥”,诗人以云边大雁、水上鸥鸟为喻,形象道出人生聚散无常。大雁在天空自由飞翔,时而相聚、时而分离,恰似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鸥鸟在水面随波起伏,行踪飘忽,又如人生的漂泊无依。这两句不仅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暗含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牵挂。人生旅途上,我们都会经历无数离别,牟融的诗句,道尽了内心深处对离别的无奈。
“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通过描写沿途景色,展现出开阔又清幽的画面:千里青山连绵,一直延伸至楚地;茂密树林中,隐约藏着几座楼阁。可在离别时刻,这般美景却更添愁绪。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美景在离人眼中,反倒成了伤感的衬托。诗人巧妙将离情别绪融入自然景色,实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末“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点明友人此行心情急切的缘由——家中父母已白发苍苍,年迈体弱需人照料。“椿萱”在古代代指父母,“雪满头”生动描绘出父母的衰老,也让人体会到友人对父母的牵挂与担忧。这份牵挂,更让此次离别多了几分沉重与无奈。
▷结语
牟融的这三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与人生感悟。无论是对人生的豁达超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还是对离别的深情厚谊,都能让千年后的我们与诗人产生心灵共鸣。在唐诗的灿烂星空中,牟融的诗作以独特魅力,为我们展现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刻的人生智慧,值得反复品读、珍藏。
图片来源,AI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