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崎国际机场(IATA:XMN,ICAO:ZSAM)为4E级民用运输机场,是中国东南沿海区域性航空枢纽,其空间布局与功能演进深度契合城市发展与区域交通需求。
航站楼系统:现有T3、T4两座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23.7万平方米。T3航站楼侧重国际及地区航班、国内干线保障,建筑面积约12.9万平方米;T4航站楼以国内航班服务为主,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两座航站楼通过陆侧高架道路、公共交通枢纽实现客流衔接,形成“双楼协同”的服务格局,提升了不同类型航班的保障效率。
飞行区设施:配备一条长3400米、宽45米的跑道(编号05/23),配套平行滑行道及7条联络道,满足波音747-400等E类机型起降要求。跑道与航站楼群呈“短距衔接”布局,航空器地面滑行距离被压缩,平均滑行时间控制在6—8分钟,有效提升了航班周转效率。
2023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40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2万吨,飞机起降架次18.1万架次。作为大陆对台空中直航的核心口岸,两岸直航航线年输送旅客超360万人次,占旅客总量约15%,是两岸人员往来、物流联通的关键航空节点;货运领域,依托对台航线与东南亚航线网络,航空货运为厦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业提供了“空中供应链”支撑。
受厦门岛地理空间约束,高崎机场已接近运能上限。现阶段主要通过三类举措挖潜与转型:
其一,陆侧交通一体化升级:深化与地铁3号线、BRT快1线的接驳能力,构建“航空-轨道-公交”多式联运体系,提升旅客集散效率;
其二,货运功能精细化:优化货运区布局,增强冷链物流、保税仓储等专业化服务能力,适配高端制造业与跨境电商的物流需求;
其三,与新机场协同发展:为厦门翔安新机场(在建4F级机场)的投用做好功能疏解与衔接,远期逐步形成“双机场互补”的区域航空格局,保障厦门航空枢纽的可持续发展。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城场交融”的空间形态、对台直航的枢纽特色,在东南沿海航空网络中形成了独特发展路径。
其当下的空间优化与未来的功能转型,将持续为区域对外开放、城市产业升级提供航空动力。
#厦门 #机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