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轰鸣,火光冲天,加沙的夜晚几乎没有黑暗,只有爆炸的亮光。
以色列国防部长那句“加沙正在燃烧”,此刻不是比喻,是现实,5个师、近15万兵力的“基甸战车2号”行动,正在以一场钢铁风暴,试图彻底铲除哈马斯。
但在硝烟之外,政治算盘、国际反弹、人道危机,早已将这场战争推向了一个比战场更难收场的方向,哈马斯是否真的就此终结?以色列的胜利,是终点,还是又一场无解的开始?
火力压境之下:胜利的“幻觉”与战争的真相
以色列这次出手,规模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大,派出了5个师、14个旅级作战群,总兵力逼近15万。
眼下,加沙城核心区域几乎都被第98师控制,地面推进迅猛,战术目标十分明确:不再搞“点到为止”的围点清剿,而是要“一锅端”,彻底掏空哈马斯的军事存在。
听起来确实雷厉风行,但实际操作却没那么顺利,城市战不是坦克秀肌肉的地方,加沙这样的高密度城区,对重型武器的发挥极其不友好。
更要命的是,哈马斯早已在地下挖好了“第二战场”,整个加沙地下布满隧道,像蜘蛛网一样盘根错节,哈马斯主力部队几乎都钻到了地底下,靠着地道机动,搞游击战,以军上的坦克再猛,也压不住地底下的突袭。
尽管以色列方面鼓吹哈马斯“已溃不成军”,但现实是,哈马斯的骨干力量仍维持在2.5万人上下,火箭弹、巡飞弹、IED简易爆炸装置,持续给以军制造麻烦。
特别是在夜间,哈马斯更擅长利用熟悉的地形打突然袭击,很多以军士兵在夜战中吃了亏。
与此同时,战争最终的代价还是由普通人承担,目前滞留在加沙北部的平民超过100万人,所谓“安全通道”萨拉赫丁公路实际上是“高风险通道”。
南部的“人道主义区”已经人满为患,食物短缺,医院超负荷运转,基础设施几乎瘫痪,想象一下,在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药的环境下,孩子发烧了、老人骨折了,能怎么办?
更敏感的问题是人质,哈马斯手里仍扣押着超过70名以色列人质,这些人既是哈马斯的“护身符”,也是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政治炸弹”。
人质家属在特拉维夫街头抗议,质问政府为何不谈判、不停火,以军高层想一鼓作气,但人道和政治压力却在暗中掣肘。
从战场表面看,以色列确实占了上风,但战争并不是“打赢”就能解决问题,哈马斯没能被彻底清除,平民苦难却在加深。
这场“表面胜利”背后,埋着的是更深的战略泥潭。
战争背后的算盘:政客在博弈,世界在分裂
内塔尼亚胡很清楚,这场战事打得不仅是哈马斯,更是他的政治生涯,右翼联盟逼得紧,他必须用军事“胜利”来维稳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对他来说,越是“强硬”,越能在国内保住选票。但问题是,战火越久,舆论越反弹,人质问题一日解决不了,选民的信任也会像沙子一样流失。
更麻烦的是,以色列对加沙的“战后想象”,越说越像是“变相占领”,以方提出的“人道园区”听上去像是善意管理,但在巴勒斯坦人眼里,这就是披着人道主义外衣的控制。
一旦战后以色列真的把加沙事务一手包办,那不仅是国际法上的雷区,更是引爆长期反抗的导火索。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曾经坚定站台的德国、法国,如今都开始呼吁停火,欧盟内部甚至有人提出贸易施压,联合国也不再温吞,开始讨论是否对以色列的行为进行“种族灭绝”调查。以色列正面临空前的外交孤立。
美国的态度则更为微妙,特朗普政府在口头上力挺以色列打击哈马斯,国务卿鲁比奥不久前还专程访问特拉维夫,但私下里,华盛顿其实也在焦虑。
中东局势一旦失控,会直接影响到美国在该地区的整体布局,尤其是伊朗、土耳其等国可能趁乱“扩展影响力”,对美国来说是个不小的麻烦。
现在的美国政府一边要维持以色列这个“老铁”的信任,一边又不希望这场战争拖太久玩脱了,所以,在联合国层面,美国依然是“否决王”,但在私下场合,对内塔尼亚胡的“无底线开火”也开始发出提醒。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仅是军事冲突,更是政治博弈的延长线,政客在盘算,世界在分裂,停火这件事,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的筹码更沉。
和平的幻影:两国方案已死,仇恨还在滋长
如果说曾经还有人相信“两国方案”是解决以巴冲突的钥匙,现在这把钥匙已经被彻底丢进了废墟里。
内塔尼亚胡早就把态度说得再清楚不过,不会让巴勒斯坦建国,不会停止扩建犹太人定居点,联合国鼓吹的“两国共存”,现在听起来更像是外交辞令的背景音。
这一立场的强化,让《奥斯陆协议》彻底变成了历史回声,巴勒斯坦人在现实中看不到和平的可能,而仇恨在一代一代人中积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只会更容易走向极端。
阿拉伯世界虽然在言辞上表达了强烈不满,一场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也提议审查以色列的联合国会员身份,但说到底,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地区国家各有算盘,有的担心国内局势,有的在顾忌与美国的关系,形成不了真正统一的行动力。
而即便以色列在军事上实现“清零”效果,加沙的烂摊子还在那儿,重建、治理、难民安置,每一项都是天价挑战,更重要的是,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家庭破碎,会催生出更愤怒、更极端的新一代。
卡塔尔曾试图居中调停,但最近也表示“谈判不现实”,国际社会的调解机制几乎陷入瘫痪,谴责有的是,行动看不到,联合国能开会、能发声明,但没人真能叫停这场冲突。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攻势,更是一次和平机制的彻底崩塌,当政治解决的门被关上,只靠炸弹和坦克,是走不出这片废墟的。
加沙的火光终会熄灭,但留下的裂痕不会自动愈合,这场战争或许能带来暂时的“军事胜利”,却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当“两国方案”被埋进废墟,当人质与平民成了谈判的筹码,这场冲突的终点,很可能只是下一轮更大动荡的开始。
如果国际社会继续止于喊话不见行动,中东和平将永远只存在于会议记录里,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光明照亮加沙的夜,而不是战火照亮夜空。
信息来源:
多国呼吁:终止以色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2025-09-16 15:03·光明网
以色列坦克攻入加沙城 2025-09-17 11:30·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