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展这些年办得越来越有规模,从第13届到第15届,成交额变化挺大的,第13届是2021年办的,那时候签约总额超125亿美元,成交飞机159架。第14届2022年直接跳到398亿美元,飞机成交549架。第15届2024年签约2856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概394亿美元,飞机成交1195架。第15届美元金额比第14届略低点,但飞机数量翻倍了。
第13届是疫情刚缓和点,航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办,线上线下结合,吸引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企业。签约125亿美元不算小数,主要涉及军用和民用飞机订单。中国航空工业在那届展示了歼-16D、歼-20国产发动机版,还有翼龙无人机家族。成交飞机159架,大多是出口型战机和无人机订单。这届航展证明了中国航空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
转到第14届,2022年11月,规模更大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参展,飞机121架,地面装备54型。签约398亿美元,飞机549架,这涨幅快两倍多。主要原因是展品更丰富,C919大飞机首秀,歼-20动态表演,还有陆空一体演示。订单里商用飞机占比增大,像ARJ21支线客机卖得不错。全球航空市场那年回暖,供应链中断后大家急需补充,中国产品交付快,价格实惠。
第15届2024年11月,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飞机261架,地面装备248型,签约2856亿元人民币,飞机1195架。美元算下来394亿,比第14届少点,但飞机数量创纪录。为什么金额没超?可能是汇率波动和订单结构变了,多是中小型飞机和无人机,单价不高,但量大。像中航无人机签了超100亿元协议,白鲸航线等企业也拿了大单。
对比三届,成交额从125亿到398亿再到394亿,曲线不是直线上升,但整体趋势向上。飞机数量159到549到1195,增长明显。这反映了中国航空从军用到民用,从高端到批量化的转变。第13届是疫情后起点,低基数。第14届借全球复苏风口,金额大跃。第15届虽金额持平,但数量创新高,说明市场更注重实用装备。
为什么中国航展成交这么猛?一是技术进步。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率高,歼-20、歼-35这些隐身机让买家放心。二是产业链完整,从设计到生产,一条龙,交货期短。三是价格优势,比欧美产品便宜,但质量不差。四是国际环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多,中国装备适应性强。像非洲和中东客户,偏好无人机和轻型战机,这些在航展上更加好卖。
而第13届成交拉动航空工业产值增长,沈阳、西安工厂订单都满。第14届398亿刺激出口,航空股涨停,企业招聘扩产。第15届2856亿更广,涉及千方科技、海格通信、铂力特等上市公司,订单超百亿。整体上,航展不光是卖飞机,还推技术合作,也扩大影响力。
除此之外,企业层面上,中航工业集团每次都是主力。第13届卖歼-10改型,第14届推C919,第15届歼-35订单多。民营企业也分羹,像无人机公司都签大单。
而且航展成交直接带就业,珠海周边酒店工厂都忙活。间接也推动产业链,材料、电子供应商受益。
因此,三届航展成交对比,125亿、398亿、394亿,飞机数量跃升,体现中国航空从量到质变。期待下届再破纪录,中国航空继续飞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