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文烨豪
编辑| 王 潘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甘孜泸定的“手掌路”,在外界眼里,是川西众多景观之一——之字形的道路贴山而凿,密得像摊开的手掌。游人拿它当背景拍照,作为游历高原的象征。
山给了人们风景,也制造了阻隔。
对当地人而言,手掌路不是风景,而是平凡的生活。孩子上学、老人就医、农户背着松茸或牦牛肉去集市,都要途经这条路。雨雪一来,路途湿滑,一旁便是几十米的落差。
在这里,或是很多类似的地区,所谓“到达”,是一件昂贵的事。货物运输,人背马驮,往返要数小时甚至一整天;输电线路等待检修部件,“最后一公里”往往亦是最贵的一公里。
这是一种常态化的地理困境。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交通的裂隙并非孤例,而是常态——山的沉重、路的艰难与人的需求,常常被放在同一个命题里。
也正因此,地形复杂,需求真切的甘孜,成了低空运载的天然试验场——面对电力抢修、应急救援、山地运输等场景,能不能把东西送到,往往决定着事件的进程,乃至于其存在。
这或许亦是大疆把目光落在这里的原因。
9月11日至12日,大疆以“甘孜天路——大疆运载无界之旅”为名,在甘孜泸定,开展了一场深度媒体交流活动。
活动中,既有着无人机政策专家、当地行业及一线用户的分享,亦有实地飞行演示——相比在城市场景“锦上添花”,在这里“雪中送炭”,或许更能让人看清运载无人机的分量。
从“手掌路”到“天路”
泸定县脚乌村,2000余人口,800多户,从县城望去,几乎悬在山的另一边。前述那条崎岖的“手掌路”,几乎是这里与外界唯一的通道——村民出行、物资进出,全系于此。
如今,这条危险的路,逐渐被另一条路所取代。
这是一条看不见的“天路”,由无人机在半空中开辟,悬在山河之间。
实景演示中,随着桨叶起转,空气像被切开。大疆FC100运载无人机挂载着绝缘子抬升,快速越过峡谷,稳稳落在对岸——电力工人原本要数小时背运的物资,被安静放下,几乎没有摆动。
在当地居民看来,这番演示并不是“炫技”,而是他们熟悉的现实。在泸定,低空运载并非只服务于电网作业,亦逐渐进入更琐碎的日常。
泸定县里,设立有固定无人机起降点,当地邮政人员如今每天都会放飞FC100,把一两个小时的邮路压缩到十几分钟,将包裹送到山对面的脚乌村。
而那片“无人机场”,就像公交站一样,悄悄嵌入了人们的生活。
据悉,为了适配更多复杂环境与需求,相较上代产品,FC100的桨叶直径、电机功率密度被进一步提升,四个桨叶可输出三百余公斤拉力,可承载 80 公斤货物。
可靠性方面,FC100 配备了电池低温保温、双电冗余设计,并叠加激光、毫米波、视觉三重感知等技术。而即便在高空出现意外,亦有降落伞系统将坠落速度压到六米每秒——接近一个成年人从桌子上跳下的冲击。
这些升级,让FC100更贴近行业应用所需的工具属性。但技术本身,并不等于产业,低空经济和运载无人机从单点走向规模化,仍有赖于更多的确定性。
而这种确定性,正在不同用户的故事里,被逐渐验证。
低空运载,酝酿“铁路时刻”
很多时候,需求总在叙事之前。
小宋,00后,六年飞手。他的职业选择,除却对无人机的热爱,亦始于家乡秭归县的脐橙。
同为山区,那里的运输逻辑曾经极其原始——背夫把一百多斤橙子扛在肩上,翻越陡峭山路,一天往返不过几趟。丰收季节,果实堆积在村口,运输成为比种植更沉重的负担。
当大疆的农业无人机进入秭归,局面开始反转。运输成本被直接减半,原本靠肩背的“背橙客”转型成飞手或采果工,收入随之提升;荒地重新被种上橙树,年轻人回乡创业。
对小宋而言,这不是一台机器的升级,而是整个乡村生产关系的重组——一条看似微小的飞行路径,改变了产业的走向,也改变了人们与山河的关系。
类似的故事正在复制。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飞手培训学校学员迅速扩大,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和个体创业者进入赛道,电力、邮政、应急部门越来越多地把无人机纳入常态化工具——原本依赖人背马驮的行业,运力逻辑正被重写。
只是,这并非坦途——技术发展的路径从来不会笔直,往往要在现实的“摩擦”里试错、修补,再往前。
即便是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在19世纪时也不过被视为昂贵的实验——铺设一公里钢轨的成本高得惊人,村庄担心牲畜受惊,马车夫则把它当作威胁。但当列车驶过乡间,将一周的路途缩成两天,人们看到了价值,新的场景、体系也随之生长。
今天的运载无人机,也处在类似节点——其能越过峡谷,也能送抵山村,改写人背马驮的旧路,但要成为常态,还需要管理、成本、运营、执照等一整套新体系来承接。
对此,大疆运载销售负责人金昊用了四个词来解答:全面、可靠、普惠、合规。
全面,意味着一机多用,从电力巡检到救援和邮政都能覆盖;可靠,是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必达”;普惠,是降低门槛,让个人和小微企业也能进入;合规,则是整个行业走向常态化、规模化运营的前提。
而当视角从甘孜拉开,未来三到五年,低空运载的规模化场景将继续扩展——从珠峰运氧气,到长江送快递,再到走出远山的邮路,它要覆盖的,不只是风景线,而是生存线,港口、矿山、工地与城市紧急物流或许都会成为它的落点。
此外,除了基础运输功能外,运载无人机亦被赋予了更多可能,比如搭载专用X光设备,为输电线进行“CT检查”;抑或是携除冰机器人穿梭于线路之间等。
诸多场景、应用,渐渐勾勒出低空运载从概念走向产业的确定性。大疆的角色,也从设备制造商,走向低空运载体系中的多元角色。
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英勋强调:“过去无人机更多以航拍工具被大众认知,如今它早已超越‘新奇玩具’或‘辅助工具’的范畴,正逐步成为驱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某种意义上,无人机正在驱动新的产业革命:替代了高风险、低效率的人力劳动,而人则转向飞手、调度、维护,从而构成新的职业阶层。这并非非此即彼、“人机对立”的零和博弈,而是一场涵盖产业转型、融合的“迁徙”。
微信号|TMTweb
公众号|光子星球
别忘了扫码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