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退休政策及养老金发放问答录
27问:养老金改革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设立十年过渡期。至2024年9月30日止,十年过渡期结束了,2025年退休老师在养老金计算上与十年期内有何不同?
答:根据鲁人社发〔2015〕46号文件规定(各省都有类似文件):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即:新办法计发待遇(含职业年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发放20%,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
新旧办法计算办法见文章配图。
老办法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三数一率”即(A+B+C)×G
“三数”是计发基数、职级补贴、政策补贴:
A是计发基数。以工作人员退休时的基本工资标准为计算基数乘以工作人员工作年限规定比例,比如满30年比例是85%,满40年是90%;
B是职级补贴数。工作人员退休年度本人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
C是政策补贴数。按照国办发〔2015〕3号文件和我省有关规定相应增加的退休费标准;
“一率”是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确定的工资增长率。
退休人员最后待遇=(A+B+C)×G
从中不难看出,老办法,总起来是与工作人员退休时工资标准、职称职级等相关,与此前工作期间工资高低“没有关联”。
新办法退休待遇是“两类四项”。两类是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待遇。
四项是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3个项目组成,再加上职业年金新养老金总共有4个项目组成。各项计算公式见文章配图。
显而易见,这种计算办法的“计算基数”是退休人员上年度社平工资,计算比例是每年1%,以缴费(包括视同缴费)年限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缴费指数高低等与在岗工作期间的每一个月都有关联,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从中不难看出,2014年9月30日前参工人员,视同缴费指数与退休时的职级相关,退休前成功晋升高一级职称(级)还非常重要;但2014年10月上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养老金计算结果高低,与退休时职级没有关联,但新办法与职称(级)关联度更加密切,越早晋升越受益。
【结语】在与职称(级)的关系及计算比例上,养老金老办法体现的是“结果性”,新办法体现的是“过程性”,“多劳多得”体现不仅在岗时,也体现在退休后(哈哈),更加科学、合理。
【新养老金计算案例】
省份:辽宁,职业:教师,职称:副高
出生年月:1966年1月,参工时间:1989年8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储额:98112.5
个人月扣缴保费:1030.4
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9月-1989年8月=25年2个月,即25.17年。
60岁提前退休,教龄是2026年1月-1989年8月=36年5个月,即36.42年。计发月数是139个月。
60+正点退要延迟4个月,教龄是2026年5月-1989年8月=36年10个月,即36.83年。计发月数是136.7个月。
辽宁2023年度社平工资是7121元,年增长率按3%计算,到2025年有望涨到7554;
辽宁过渡性养老金过渡系数是1.4
平均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假设都按1.8087计算。则:
60提前退待遇=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3863.60 + 4814.54 + 742.91 + 1114.37= 10535.42
60+正点退待遇=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 3907.10 + 4814.54 + 785.56 + 1178.34= 10685.54
后者比前者多150.12元。
关于养老金预测,只是个预测,仅供参考。因为,每个人每月实际缴费额我们不知道,平均缴费指数无法计算;视同缴费指数我们也差不到,因此,二者值的来源多是以当前缴费指数来假设。还有退休上年度的社平工资等数据都是假设。
但综合多数网友消息分析来看,视同缴费指数一般都比我们预估的高,平均缴费指数也都比我们假设的高。社平工资每年也都会增长,很多发达地区年增长率远远高于3%,有的甚至达8%以上。
所以,我们的预测,仅是提供一个参考,工作人员实际退休时的养老金很可能比我们预测的要高。当然,各地区不一样,抛开地区全国比较没意义;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拿个人测算结果与他人比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绝对没问题的,就是具体到一个人,退休越晚,工作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哪怕是晚退一个月,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会多,这绝对是一个真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