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孙佳森)9月15日至18日,山西省文物建筑认领认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介休市举办。来自全省11个市的文物部门负责人、社会认养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及省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协会志愿者共15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协会承办、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旨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化“文明守望工程”实践,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提升全省低级别文物建筑社会化保护管理水平。
开班仪式上,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我省自2017年“文明守望工程”实施以来,出台“1个办法、30条政策、1个指南、多份工作意见和一揽子行动计划”,在文物建筑认领认养、非国有博物馆创设、文博单位文创产品研发、文博志愿者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白雪冰强调,文物保护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参训人员将培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为我省文物认领认养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守护好三晋大地的文物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3月11日,《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养、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8年,截至目前,累计已有512处文物认养点,442处为正常认养状态,成效突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