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2025年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暨智能建造观摩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路径。同期举办的数字化专题成果展上,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工程(暂名)成为与会热点。
在杭州拱墅区的运河之畔,一座宛如巨轮般壮观的建筑即将扬帆起航,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二期工程已步入最后的精装修阶段。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博物馆和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用房,配套地下停车库、室外工程等。项目定位为集大型博物馆、文化交流中心于一体的世界级文化新地标,诠释运河转变与城市发展。作为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精神的关键项目,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省市级重点,致力打造展现运河文化、文旅融合的体验式博物馆综合体和目的地。
2019年,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向全球设计师发起了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这一举措使得该项目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经过激烈的角逐,“鸟巢”的设计团队凭借其创新的“悬停笔触”理念,成功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博物院的设计师以大运河水道为设计灵感,设计充分贯彻“还河于民”的理念,塔楼叠石成山,主馆“悬浮”于空中,四周立面建筑似“玉带”环绕如水,与环形的博物馆和竖向高度70米的椭圆形主体塔楼形成“依山面水”的格局。再通过一面玻璃立面,将京杭大运河的景致投影至这十几米的高空中,营造出一种悬浮的效果,仿佛一条运河在半空中轻盈地漂浮。
“为实现建筑大师设计的独特‘水波涟漪’视觉效果,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琉璃复合板幕墙建造技术。通过与浙江大学物理材料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历经三年技术攻关,经过六次配方重大迭代,最终成功研发出6#基础配方,攻克了传统琉璃材料中的气泡、透光度不均等行业难题。”施工方中建四局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首次在国内外实现单块重量达500公斤、总面积达1.78万平方米的大型琉璃幕墙应用,开创了琉璃材料在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幕墙领域应用的先例。
目前,项目正处于装饰装修的关键阶段。现场可见,部分已安装的琉璃幕墙在阳光下呈现出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与运河之水相映成趣。待整体完工后,建筑外立面将完美呈现“水波涟漪”的设计意境,成为传承千年运河文脉、展现当代建筑美学的文化新地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