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从2018年9月19日到2025年9月19日,七年来,光明区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全力以赴、赶超奔跑,勇担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国家战略使命,在经济腾飞、科技突破、城市蝶变、民生改善的赛道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今天,本报特别梳理光明区七方面的发展数据,带你一起看看璀璨的光明。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华强科技生态园。
光明区滚动推进大院大所项目19个,其中建成运营项目13个、落地建设项目4个。全区已建成广新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智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建设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圳)等项目。
深圳湾实验室。
截至目前,光明区院士数量近60位、高层次人才超3000名、科研院所人才近8000人、博士人才超5600人。
光明区构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两千亿元,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元,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智能传感器企业从2021年的16家迅速增长至超过160家,集群规模超168亿元。光明区GDP从2018年的920.59亿元,到2024年的1721.30亿元,增速位居深圳前列。2024年,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突破50%。
TCL华星。
“一流教育强区”建设蹄疾步稳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
光明区现有高校2所,区属中小学68所、幼儿园127所,区属中职学校1所。七年来,光明区新改扩建公办学校54所,新改扩建、回收转型公办幼儿园89所。全区已建成15个国家、省、市级实验区(试点区),实现高等教育从无到有、教育集团从零到22个等17项“零”的突破。
立体交通网络内外贯通
深圳地铁6号线在光明穿梭。
行政区成立以来,光明区累计新建道路221条,新增里程约141公里,辖区路网日趋完善。地铁六号线、六号线支线一期先后开通运营,六号线支线二期预计9月底开通,十三号线二期(北延)有望今年开通。光明区将重点加快推动龙大市政化改造工程、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通道等重大对外通道建设。
高水平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目前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7家,其中医院6家,三甲医院3家,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和光明区人民医院,拥有床位8051张,较2018年行政区成立之初,光明区医院数、三甲医院数、床位数分别增长了3家(增长一倍)、3家(实现三甲医院“零的突破”)、5401张(增长率203.8%)。
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全年不停
精心打造“十大体育赛事”品牌,成功举办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深圳光明国际网球公开赛、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光明杯”海峡两岸慢速垒球友谊邀请赛、“光明科学城杯”全国国际象棋公开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舞蹈公开赛、光明科学城赛艇挑战赛、光明科学城(马术、足球、羽毛球)公开赛、光明微跑、“光明速度”攀岩速度争霸赛。年均举办ITF国际网联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等高品质赛事30场以上。
高品质全民健身 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提前建设完成15套室外智能健身设施“金角银边”布局,总使用量超820万次;积极拓展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便民服务,光明区共上线场馆99所,17所学校体育场地实施社会化运营,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不断丰富。i深圳体育场馆预约开放至今,光明区累计订单量87.8万单,入场锻炼217.05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00余场,近20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氛围浓厚。
阅读资源触手可及
光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截至2025年9月,光明区已构建规模达54家的公共图书馆矩阵,打造“1个总馆+1个少儿馆+6个街道图书馆+33个社区服务点+13个社会合作馆+71台24小时书香亭”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全区通借通还。目前街道级图书馆100%全覆盖,社区级服务点覆盖率达89%。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龙冠斌
编辑 谢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