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一部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2》成了意外的惊喜。低排片开局,却凭借口碑逆袭,豆瓣评分高达8.7。影片中罗小黑和师父瞬移至的那座青砖黛瓦的“苍南会馆”,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它源自现实中的一座小城——浙江苍南,也是导演木头的家乡。片中多处还能看到他“夹带私货”的痕迹:领盔镇里的烟火气、熟悉的吆喝声,甚至那句“修煤气灶、洗衣机、热水器”,仔细分辨,不难听出是闽南口音。
没错,是闽南。苍南虽属浙江,却因紧邻福建而带着几分“混血气质”。温州已经算是“不太像浙江的浙江城市”,而苍南,更添了几分闽味。
细想来,中国许多地处“交界”的地方,格外有趣。山东和江苏交界的台儿庄区,是大运河畔的重要节点,著名的江北水乡,融合了北方建筑的雄浑和江南的灵秀;汉中市镇巴县虽属陕地,但在方言民俗、饮食文化上都有深深的四川烙印。
苍南亦如此,既有福建的古旧与温柔,也有浙江的秀气与浪漫。它在交错的边界线上生长出了多语言、多民族、多风俗的丰盈小城。
苍南,这座依山傍海的小县城,因地处玉苍山之南而得名。玉苍山海拔高耸,山脉直面大海,没有高山阻隔,湿润的空气与海风常年在此交汇。当城市被热浪炙烤,走进玉苍山,暑气便能倏然褪去。
得益于茂密的植被覆盖与持续造林,让山体披上了更密的绿衣,涵养水源的能力显著增强。尤其在海拔七八百米的缓坡盆地间,还散落着一汪汪天顶湖,好似镶嵌在山间的明镜,是玉苍山独有的奇观。
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臭屁星人
石海则是玉苍山独有的另一大景观。山间怪石林立,或圆润如珠,或嶙峋突兀,聚散成趣。状物像形,全凭心境去想象。置身其中,凉意与静谧一并涌来,也就不难理解,这里为何成了温州人心照不宣的避暑地。
如今的玉苍山好像跟苍南人印象中的有所不同。林中冒出的咖啡屋,不定时喷洒的人工雾,加上标榜“现实版绿野仙踪”“暮光森林”,乍一听让人心里打鼓,难免担心被改造得俗气。去玉苍山的那天,山下还是热浪翻滚得人心烦意乱,而森林绿道里却清凉宜人。风携草木之气拂过脸颊,感官瞬间舒展。抬头是树冠交叠,阳光在叶隙间碎成斑驳;低头是苔藓如丝绒一般在脚边铺开。偶然的雾气顺着光影弥散开来,反而添了一层若有似无的滤镜。人工的痕迹与自然的质感交织下显得克制且轻盈。
玉苍山中的抹茶馆@MOJ磨迹抹茶朱齐鹤
上天似乎格外偏爱这片土地,让这座并不大的小县城同时兼具山与海的胜景。
苍南拥有浙江最长的自然岸线,长达168公里,因此有了个自带音效的名字“168黄金海岸”。沿着新升级的“中国东海岸1号公路”一路南下,八成以上的路段都能与海并行。车窗外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海画卷,也难怪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海岸线公路”。
苍南的海岸线
与海的互动贯穿了全程。渔寮沙滩是我抵达的第一处。名称朴素,意为渔家小屋,却是东南沿海陆地上最大、最平坦的沙滩。
脚下是细腻的沙粒,身后是葱茏的山峦,耳边是海浪击石的声响,让人忍不住想把脚踩进水里,彻底沉入惬意中。
渔寮沙滩@奈川
往南便是被公认为“最美五公里”的棕榈湾,这里的悬崖直面大海,是观日出的好去处。很多人周五从城里赶来在草甸扎营,清晨沿栈道等候第一缕晨光,看小城在万亩滩涂的斑斓光影中苏醒。霞光映面,海风吹拂,班味都散了。
路过海螺湾的时候,车里的歌正好切到了《Mulberry Jam》,正好合上这里的场景:狭长的海湾、强劲的海浪,构成了天然的冲浪场。浪人们划着长长的轨迹隐入海中,再借着一波浪,迅速撑起身体,脚踏板面,迎风立于浪尖,任浪花翻涌,各自展示花活。
苍南海螺湾@是阿假呀
若想静静看海,罗家山村是理想去处。刚下车,迎面就是一片草坡,走进草地,海岸线渐入,目之所及是海水由绿松石色过渡到湛蓝,远处点缀的几枚圆润小岛,恍若来到济州岛的城山日出峰。
据说苍南的海每年有200多天呈现湛蓝,本不以为然,但晴天下的那片海还是给了我惊喜。
罗家山村的山顶草甸@行止
东海岸1号公路始于炎亭镇,明代屯兵的海防城堡——蒲壮所城,便藏于此。这是一座具象的围城,全城周长近2.4公里,城内面积35万多平方米,一圈厚实的城墙自龙山北侧延伸,向南合围成四方形,将山与城紧紧扣在一起。
1387年,倭寇频频侵犯东南沿海,朱元璋派大将汤和在沿线修筑59座海防要塞,蒲壮所城便是其中之一。六百多年过去,如今走进城内,依然能清晰看到完整的城墙、敌台和垛口,东西南三座城门还保留着瓮城的格局。
用石头垒起来的蒲壮所城@纲子在路上
城门里,街巷纵横交错,排布成“田”字形,切割出了上百座四合院。老屋、祠堂、庙宇比比皆是,氛围和我曾去过的古村落截然不同。没有过度修饰,也无喧嚣的商铺,更多是未经雕饰的原始气息。
在威远门下,一株百年榕树盘根错节,枝叶如伞,庇护着一座晏公庙。与之遥遥相对的,则是西城门一隅的西晏公殿。相比于妈祖等海神,蒲城人对“晏公”的信仰尤为虔诚。庙里匾额层叠、赞辞不绝。每逢元宵夜,还会举行一项独特的、只有男性参与的民俗活动——“拔五更”。届时,男人们将两尊晏公神像抬起狂奔,直至力竭,这便是“拔”。结束后,大家还要争抢抬神像的竹杠,谁家抢到了就能讨得一整年的好彩头。
如今城里多半住着留守老人,或许他们年轻时也跟着晏公的神轿跑过整条石板路。而今只静默得像墙头垂下的草木。巷口的猫蜷着身打盹,偶有三轮车钻过小门洞。我站在街口发呆,忽然想起别人说,蒲城的葡萄特别甜。可惜来时已错过了季节。也好,留个念想,下次趁早来。
生活在蒲壮所城的当地人和街景@纲子在路上
蒲壮所城的一切都像一场放不完的老电影,缓慢而厚重。而在山林深处,碗窑村又是另一番清寂。沿着石阶而上,几乎遇不到几个村民。古屋寂寂,草木森森,四周被密林紧紧包裹,入目皆是不同层次的绿。
若回到清代,如果你是温州的一介草民,手头的经济实力或许只能支撑你在碗窑村买上一只“粗碗”。这里烧制的碗,虽不似景德镇瓷器那样精巧华丽,却盛得下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
藏在大山深处的碗窑村
碗窑村的兴起,源于一批明末清初来此躲避战乱的福建人。他们在此落脚,也将福建的制陶手艺深植于此。
乾隆年间,村落迎来黄金时代。四千多人聚居,四十多姓共处,十八条龙窑昼夜不熄,商人云集,戏台笙歌不绝,一座深山小村竟活成了浙南的手工业中心。
可繁华终有尽时,一场大饥荒熄灭了窑火,成堆的粗碗无人问津。曾经火热的龙窑渐渐冷却,村落的戏台也彻底静了下来,唯有藻井和梁柱上剥落的彩绘,还在无声地唱着从前。
宁静悠闲的碗窑村
2005年,电影《长恨歌》寻至此处。梁家辉和黄觉在吊脚楼间的对手戏,被镜头记录了下来。沉寂多年的碗窑村,再次被看见。之后碗窑村被糅进了《罗小黑战记》的幻想世界;剧版《异人之下》在此取景也让这个大隐之地走进了旅人的视野。
当城市人重新迷恋手作器物的朴拙质感时,碗窑村迎来了它的复兴。难得的是,古陶和龙窑都还在,它们又被重新注入了温度。
如今只要花上10元就能亲手在转盘上拉出一只泥坯碗。村后的三折瀑布依然清澈奔涌,曾经洗陶浣纱的水,如今陪伴旅人一路寻幽。
碗窑村后的三折瀑布
因前有温州,后有福鼎,苍南的味道融会贯通又自成一格,有一种靠海吃海、靠山吃山的日常智慧。简单,却自有讲究。
毗邻东海,拥有浙江南部难得的绵长海岸线。这里的鱼虾蟹贝,都是现捞现吃,调味几乎只用姜葱酱油,图的就是一个“鲜”字。清蒸、水煮、葱油,怎么直接怎么来,但入口那个鲜甜劲儿,能让人记好久。
尤其不能错过炎亭的梭子蟹。从明代起,它便是进贡的珍馐,如今更是中国十大名蟹之一。江水与海水在此交汇,带来丰盛饵料,也养出个头硕大、肉质饱满的蟹。最好吃的做法也最省事:洗净、肚皮朝上,扔几片姜、淋一勺料酒,水沸上锅,不出十分钟,橙红透亮,满屋的鲜香弥漫。趁热掰开,雪白的蟹肉颤巍巍地泛着光,蘸一点姜醋汁,又嫩又甜,连壳缝的肉屑都舍不得浪费。
鲜味十足的梭子蟹@考拉同学
不止海鲜,苍南的餐桌也秉承着浙江饮食文化中碳水花样繁多的特点。米与面在这里早就超出了“主食”的范畴,演变成形形色色的家常小吃。要感受最本土的味道,就得钻进早餐摊头,来一碗糯米饭。
不同于温州糯米饭的吃法,苍南最传统的本土味道显得朴素了不少。木桶盖一掀,糯米香扑面而来。老板手脚麻利,先舀一碗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再厚厚铺上一层五香干粒,最后淋一小勺葱油。吃的就是糯米本身的香甜和嚼劲,配料一点不抢戏。再来碗热乎乎的油条汤,就成了无数苍南人从小吃到大的经典组合。
糯米饭@考拉同学
还有个不能错过的小吃——矾山肉燕。所谓“肉燕”,就是“肉包肉”。将猪肉反复捶打,与番薯粉和在一起擀成薄如蝉翼的皮,再包入用葱头爆香过的猪肉馅。
入锅后如燕展翅,出锅后皮薄透亮。轻咬一口,烫得人直哈气。相比于馄饨和云吞,肉燕是脆嫩的口感,若再滴几滴酸醋,霎时鲜爽翻涌,余韵绵长。
苍南燕玲肉燕家的手工面条和肉燕@考拉同学
把熟悉的食材做出别样风味,让人食指大动,是苍南人所擅长的。这里的滋味没有豪华餐厅的繁复工序,却正是平常人家热爱生活的最好证明。
温州人会搞钱是出了名的,苍南人的勤劳也是出了名的。微雕般的小县城,常住人口不过百万,却坐拥全国前十的水产市场,连人参、鹿茸、冬虫夏草这样的滋补品,也能在此汇集成全国最大的交易市场,哪怕苍南本身不出产它们。还有金乡的商标、宜山的纺织、龙港的印刷、炎亭的海鲜,每一个镇都曾引领过温州的经济模式。拼在一起,苍南拥有着自给自足、又通向世界的巨大能量。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些从传统手艺到现代工业的转变不过是经历的日常,不足为奇。
而如今,凭借绵延的海岸线,苍南在旅游业中崭露头角,各种等级的酒店民宿,一应俱全。每逢佳节,那些因发迹而远走他乡的苍南人归来,一定不忘的是想办法弄点海鲜来吃。这份执着,是苍南人认真讨生活的底色。
放在中国的版图里,像苍南这样规模的县城有千千万。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苍南人而言,这里就是完整的大世界。
策划/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李悦Jeanette
图片提供 / @臭屁星人、@MOJ磨迹抹茶朱齐鹤、
@奈川、@是阿假呀、@行止、@纲子在路上、
@考拉同学、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CNT ARTRO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